田克龍
培哚普利是一種新型的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它除了具有轉換酶抑制劑共有的各項優點外,還具有長效,劑量調整簡易,腎功能保護等優點,本文通過動態血壓療效觀察對培哚普利治療輕中度高血壓的臨床療效評價[1],現報道如下。
1.1 病例選擇 高血壓診斷標準與分級采用1999 WHO/ISH標準。經病史,體檢或必要的試驗室檢查。剔除繼發性高血壓,惡性高血壓和高血壓急癥。全部病例為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1月期間住院病人,治療組80例,男58例,女22例;年齡41歲~75歲;高血壓分級Ⅰ級23例,Ⅱ級57例;病程4年~36年,平均14.7年。對照組 80例,男 54例,女26例;年齡40歲~74歲;高血壓分級Ⅰ級29例,Ⅱ級51例;病程4年~35年,平均13.9年。兩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試驗方法 治療組口服培哚普利(商品名雅施達,法國施維雅藥廠出品),起始劑量4 mg,每日1次,8:00口服。治療前及治療后第1天每2 h用標準的水銀血壓計測量右上臂血壓,每次測量3遍,取平均值記錄為每次血壓讀數。收縮壓(SBP)以柯氏第一心音,舒張壓(DBP)以第二心音為準。設SBP<140 mmHg(1 mmHg=0.133 kPa),DBP<90 mmHg為降壓治療目標值。此后每天8:00、15:00測量兩次血壓。治療劑量根據每周口服水平可調整至8 mg每日1次。如不能達到目標值則不再增加劑量而加用利尿劑或鈣拮抗劑治療。治療6周為1個療程。對照組以鈣拮抗劑治療為主,測量血壓方法同治療組。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AS8.2軟件包處理數據,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計數資料采用Ridit檢驗。
2.1 血壓變化 兩組治療第1天24 h血壓變化。對照組血壓從182/113 mmHg下降至134/79 mmHg,而治療組血壓從184/115 mmHg下降至152/89 mmHg,對照組下降幅度為:SBP下降26.4%,DBP下降30.0%,治療組下降幅度為:SBP下降17.5%,DBP下降22.6%,下降幅度明顯小于對照組(P<0.001)。治療組治療6周后顯效48例(60.0%),有效20例(25.0%),無效12例(15.0%),總有效率 85.0%。
2.2 心率變化 治療組24 h平均心率無明顯變化。而對照組則由治療前平均心率72.3/min增加到89.7/min。兩組治療前心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心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心率比較(±s)/min

表1 兩組治療前后心率比較(±s)/min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80 76.1±6.7 74.8±5.2治療組 80 72.3±3.8 89.7±4.1 P>0.05 <0.05
2.3 血脂變化 兩組治療后血清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均明顯降低,與治療前比較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水平稍有上升,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脂指標比較(±s)mmol/L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脂指標比較(±s)mmol/L
組別 n TC TG LDL-C HDL-C對照組 治療前 80 5.53±1.19 2.10±0.85 3.91±1.42 0.79±0.82治療后 80 4.38±0.691) 1.06±0.811) 2.81±0.931) 0.91±0.67治療組 治療前 80 5.97±1.08 2.27±0.16 3.82±1.13 0.88±1.09治療后 80 4.69±0.911) 1.15±1.011) 2.91±0.951) 1.06±0.94與同組治療前比較,1)P<0.05
2.4 不良反應 治療組在治療中發生咳嗽2例,惡心1例,上述不良反應均發生在每日8 mg劑量時,但沒有明顯影響治療。對照組有面紅16例,心慌3例,頭痛10例,對治療有一定的影響。
2.5 實驗室指標 兩組治療前后血常規、尿素氮、肌酐、谷丙轉氨酶等指標無明顯變化。治療組中有12例尿蛋白陽性,治療結束后尿蛋白均轉為陰性。而對照組中有10例尿蛋白陽性,治療后未轉陰,兩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01)。
高血壓目前已經成為危害我國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據統計我國人口中約有30%患有高血壓,而其中得到有效控制的僅10%[2]。長期高血壓主要危害人體的心臟和大腦、腎臟等重要生命器官。而長期規則而有效的血壓控制能夠降低其并發癥[3]。因此選擇合適的降壓藥物,防治高血壓對生命重要器官的損傷顯得尤為重要。培哚普利為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類降壓藥,本研究表明培哚普利對于輕、中度高血壓有良好的療效,且聯用利尿劑及鈣拮抗劑亦可控制重度高血壓。而培哚普利半衰期較長,可平穩降壓,不使血壓波動過大,因血壓波動過大是高血壓靶器官損傷的一個獨立危險因子[4]。故對輕中度高血壓患者進行降壓治療時,可優先考慮選用培哚普利。培噪普利不僅具有降壓作用,而且還有治療心力衰竭、改善腎功能等作用。EUROPA試驗結果首次證實:培噪普利具有挽救冠心病患者生命的效益[5]。
本研究高血壓病患者經培哚普利干預6周后,降壓效果顯著,降壓總有效率為85%,降壓幅度SBP與DBP分別為23.9%和28.7%。治療后肝腎功能、血糖、血鉀及白細胞計數無顯著改變,對心率無影響,未出現體位性低血壓。總之,培哚普利降壓療效確切、平穩、持續時間長、安全,且每天 1次服藥,依從性好,適合輕、中度患者。
鑒于ACEI尤其培哚普利在防治高血壓及其并發癥中的獨特作用,若無明顯的不良反應如咳嗽等,高血壓患者可首選該類藥物治療。
[1]劉萬平.臨床動態血壓評價培哚普利治療高血壓的療效[J].實用醫技雜志,2004,11(7):1229-1230.
[2]朱理敏,王憲衍.抗高血壓藥物降壓作用谷/峰比的應用與探討[J].新藥與臨床,1996,15:236-238.
[3]黃俊,劉昌慧,張黎軍.老年高血壓病患者血漿sICAM-1及ET和NO水平變化與培哚普利對其影響[J].中國醫師雜志,2004,6(4):486-487.
[4]宗文霞.培哚普利治療老年人輕中度高血壓病的療效觀察[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8,36(6):609-611.
[5]李鐵剛,張立春,梁媛媛,等.培哚普利和貝尼地平對高血壓病患者血漿心肌營養素-1和可溶性細胞間黏附分子-1表達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08,18(19):2847-2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