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媛,程鳳儀
腦栓塞是指因異常的固態、液態、氣態物體沿血循環進入腦動脈系統,引起動脈管腔閉塞,導致該動脈供血區局部腦組織的壞死,臨床上表現為偏癱、偏身麻木、講話不清等突然發生的局源性神經功能缺損癥狀。該病占腦血管病的15%~20%。最常見的栓子來源于心臟,約14%~48%的風濕性心臟病患者發生腦栓塞。心肌梗死、心內膜炎、心房纖顫、心臟手術時易誘發本病。急性腦栓塞發病率連年升高,很多中老年人患病,出現半身不遂、失語、昏迷等癥狀,雖經治療仍然難以痊愈,因而喪失生活自理能力,致殘致死,隨之而來的是,患病后家庭與社會負擔加重。因此,改善急性腦栓塞的預后顯得尤為重要。筆者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療腦栓塞,取得較好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納入標準 符合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病會議制定的腦栓塞診斷標準[1]:常于安靜狀態下發病;大多數無明顯頭痛或嘔吐;發病較緩慢,多逐漸進展,或呈階段性進行,多與腦動脈粥樣硬化有關,也可見于動脈炎血液病等;有頸內動脈系統和(或)椎-基底動脈系統癥狀和體征;經頭顱CT或磁共振成像(MRI)檢查確診有缺血性病灶,不伴出血發病在8 h內的頸內動脈系統首次發作的急性腦栓塞;受試者無意識障礙,檢查合作,吞咽功能正常。中醫辨證為風痰瘀阻并氣虛證(主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語謇澀或不語,感覺減退或消失;次癥:頭暈目眩,痰多而黏,氣短乏力,舌質暗淡苔薄白或白膩,脈弦滑)自愿參加試驗,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排除標準 有嚴重的心、肺、肝、腎功能不全;有嚴重的出血凝血障礙;有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出血性中風或中風發病后接受過顱腦手術者。
1.3 臨床資料 選擇2003年—2008年我院急癥收治的急性腦栓塞患者60例,均在發病6 h~8 h內入院,均經頭顱CT或MRI確診,并有明顯的神經功能缺損的體征。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齡28歲~76歲;合并糖尿病 21例,高血壓16例,冠心病12例,不完全偏癱24例,不完全失語6例,淺昏迷4例。對照組30例,男 18例,女 12例;年齡 31歲~75歲;合并糖尿病17例,高血壓18例,冠心病11例,不完全偏癱25例,不完全失語9例,淺昏迷6例。兩組性別、年齡、發病時間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4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包括治療原發病,防止再發生栓塞,當有心力衰竭時應及時引正心力衰竭,改善心功能,氣栓時取頭低側臥位和高壓氧療法。脂肪栓塞可緩慢靜脈輸注20%去氧膽酸鈉5 mL~10 mL,2 h 1次。但輸液速度放慢,防止心臟負荷過重引起或加重心力衰竭。脫水劑用量宜少,以利尿劑為主。也可使用頸交感神經封閉療法,有助于解除由栓子刺激所致的反射性腦血管痙攣,1次/日,10 d為1個療程。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8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鹽水250 mL中靜脈輸注,每日1次,2周為1個療程。
1.5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及出凝血指標;治療2周后進行神經功能缺損評分,以判定療效。
1.6 療效評定標準 根據1995年全國第四次腦血管病學術會議通過的“腦卒中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2]。基本痊愈:功能缺損評分減少91%~100%;顯著進步:功能缺損評分減少 46%~90%;進步:功能缺損評分減少 18%~45%;無變化或惡化:功能缺損評分減少<17%;死亡。
1.7 統計學處理 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2.2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變化(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變化(±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變化(±s)
組別 n 全血黏度mPa?s血漿黏度mPa?s纖維蛋白原g/L治療組 治療前 305.24±1.54 3.68±0.19 4.65±0.96治療后 304.29±1.311)2) 2.98±0.461)2) 2.03±0.811)2)對照組 治療前 305.78±1.41 3.58±0.85 4.82±0.88治療后 305.14±1.22 3.72±0.56 4.36±0.71與同組治療前比較,1)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2)P<0.05
2.3 不良反應 所有患者均能耐受,未發現明顯的不良反應。
腦栓塞系指腦供應血管由于各種原因引起相應血管的閉塞,并由此產生血管供應區腦功能損害和神經癥狀的一群臨床綜合征。屬中醫學“中風”范疇,其病死率、致殘率高,治療不及時往往會留下后遺癥,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中風以中老年人發病居多,氣虛是致病根源,血瘀是病機的核心。系本虛標實之證,血瘀、風痰阻滯經絡是其病機關鍵所在,運用疏血通起到活血化瘀、通經活絡、熄風化痰的作用,疏血通注射液主要成分為水蛭、地龍,是根據中醫理論基礎優化的合理組方。中醫學認為,腦梗死多為氣虛血瘀所致;心絞痛也為冠脈血瘀所致。水蛭能破血逐瘀通絡,地龍可活血化瘀通絡,兩者配伍具有活血化瘀,通絡化瘀的功效?,F代醫學研究證明水蛭主要含水蛭素,此外尚含有肝素、抗血栓素等,對血栓形成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地龍主要成分為蚯蚓素、蚯蚓熱堿、堿氨酸衍生物等多種氨基酸,具有抗凝血和抗血栓以及溶解纖維蛋白原作用[3]。
本研究結果顯示,疏血通注射液治療腦栓塞2周后臨床總有效率為90.0%,高于對照組的73.3%(P<0.05)。提示疏血通注射液可明顯改善腦栓塞臨床癥狀,且治療過程中未發現明顯的不良反應,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王宇新,霍清萍.益氣化痰通絡方治療急性腦栓塞療效觀察[J].上海中醫藥雜志,2008,42(11):37-38.
[2]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1995)[J].中華神經內科雜志,1996,29:381-383.
[3]朱福海.疏血通的藥理作用與臨床[J].安徽醫藥,2006,11(10):873-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