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蘭英
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醫院(商丘476000)
骨科手術患者常常由于臥床,生活方式的改變,以及麻醉技術及藥物應用等因素,術后會出現排尿不暢,甚至尿潴留。部分術前留置尿管患者,由于以上幾種因素導致拔尿管后排尿不暢甚至尿潴留的發生,不得不再次留置尿管,致患者情緒緊張,身心痛苦。2008年以來我們采用耳穴壓豆按摩預防骨科患者術后尿潴留,取得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2008年10月-2009年10月在骨科住院的患者96例,其中男性62例,女性34例;年齡18~76歲,平均37.25歲;頸腰椎手術68例,骨盆及下肢手術28例;實施全身麻醉34例,腰硬膜外麻醉62例;隨機分為常規組和治療組,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常規組按照骨科手術前后護理常規進行術前指導,術后護理和康復訓練。治療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增加耳穴壓豆按摩,即在術前給予宣教耳穴按摩的目的和意義,取得家屬及患者的理解和配合。術后患者操作者給予耳穴貼豆,并進行按摩指導,以后由患者或家屬自行按摩。選定的耳穴為:腎、肺、三焦、神門、皮質下、交感、膀胱、尿道、外生殖器。操作方法為:操作者以75%酒精消毒耳穴皮膚后,取粘王不留行籽的小塊膠布(1cm×1cm左右),將藥籽對準穴位,固定后以手指壓迫,壓緊即可。按摩時將拇指放在耳廓后,食指和中指放在耳廓前,按壓所貼耳穴,使其出現酸、脹、痛、熱等感覺,每日3~4次。
1.3 療效標準觀察兩組患者排尿情況,術前未置尿管者在術后排尿順利為有效;排尿不暢,經過按摩能自行排尿為顯效;發生尿潴留者為無效。術前留置尿管者術后按規定時間拔除尿管后排尿順利為有效;排尿不暢經過按摩后能自行排尿為顯效;發生尿潴留再次插尿管者為無效。
1.4 統計學處理采用x2檢驗。
見表1。結果示治療組療效優于對照組(P<0.0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n)
術后尿潴留是指各種原因引起的排尿障礙,尿液潴留于膀胱中,表現為膀胱充盈,下腹脹滿,小便不能自解,主要原因與切口疼痛、情緒緊張、麻醉等因素有關[1],切口疼痛、情緒緊張均可使神經張力升高,興奮性增強,引起膀胱逼尿肌舒張而致尿潴留。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也使尿道括約肌緊張,加重排尿困難。另外,腰段硬膜外麻醉術后支配排尿反射的盆神經的阻滯未完全消失,導致逼尿肌收縮無力是引起尿潴留的又一原因。骨科術后常發生尿潴留,特別是腰椎手術尤為突出。有報道,腰椎間盤突出手術后尿潴留發生率達48.8%[2]。骨科常規護理用誘導排尿、聽流水聲、熱敷、按摩膀胱等方法,效果多不理想。導尿術是解除尿潴留立竿見影的方法,但可能引起尿道損傷及感染等并發癥。耳穴壓豆按摩重在預防尿潴留的發生,治療尿潴留具有患者痛苦小,護士操作方便的獨特優勢。術后尿潴留屬于中醫學“癃閉”范疇,其基本病機為膀胱氣化失調,且與肺、脾、肝、三焦有密切關系。癃閉病機轉化迅速,病情稍有延緩,常易并發水肝、喘促、心悸,甚或關格等危證,臨證應正確及時診治,以防變證發生,治療原則以通利為法。中醫理論認為,腎主水,與排尿有關;肺主氣,氣行水通;三焦通調水道;神門消炎止痛;皮質下調節內分泌;交感調節交感神經;膀胱、尿道和外生殖器調節局部排尿功能恢復。上述耳穴宣閉通溺,療效確切,且避免了導尿、針灸等痛苦,患者易于接受,宜于臨床推廣。
[1]胥分汀.骨科手術并發癥預防與處理 [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5:209.
[2]金莉光,李潔.護士干預對腰椎間盤突出術后尿潴留影響的效果觀察[J]. 中國醫科大學學報,2006,35(2):21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