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將倍加珍惜來之不易的歷史機遇,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自我加壓,以務實高效、開放創新的舉措扎實推進,不斷把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建設推向深入。
2010年1月12日,是安徽人民值得紀念的一個日子。這一天,國務院批準實施《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是我國第一個為促進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而專門制訂的戰略規劃,是安徽省第一個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的發展規劃,圓了安徽20年的夢想和夙愿,對于促進安徽崛起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義。
正確解讀《規劃》是貫徹落實好《規劃》的前提。那么,《規劃》有哪些特色和新穎之處?我們不妨用關鍵詞來解讀《規劃》。
關鍵詞一:戰略定位。《規劃》指出:示范區要立足安徽,依托皖江,融入長三角,聯接中西部。具體包括四大戰略定位:合作發展的先行區,科學發展的試驗區,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增長極,全國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基地。
關鍵詞二:主動承接。《規劃》指出:示范區要依托自身優勢,圍繞發展重點,積極主動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在實際工作中,要緊緊圍繞《規劃》中提出的裝備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等六大支柱產業,主動出擊,加強對接,積極尋求與沿海發達地區的全面合作,借梯登高,借船出海。
關鍵詞三:區域聯動。《規劃》要求:示范區要推進泛長三角區域發展分工合作、擴大與沿海地區的經濟合作,密切與中西部地區的聯系,輻射帶動安徽省其他地區發展,形成區域聯動發展格局。區域聯動包含多個層面,既包括安徽與省外地區的聯動,也包括安徽省內皖江城市帶與非皖江城市帶的聯動,還包括皖江城市帶中不同城市之間的聯動。
關鍵詞四:政策支持。《規劃》指出:示范區將享受投資、財政、金融、土地和對外開放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如:中央財政每年給予專項補助,用于支持示范區基礎設施建設,扶持設立示范區產業投資基金,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示范區稅收優惠政策等。國家還將根據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繼續加大協調力度,采取進一步的政策支持。
關鍵詞五:示范帶動。《規劃》指出:皖江城市帶的示范作用,就是通過科學承接產業轉移,有效解決中西部地區產業結構不優、現代產業體系不健全的問題,大幅度提升中西部地區的產業結構,促進中部地區加快崛起和全國區域協調發展。探索科學承接與發展的新途徑新模式,為中西部地區提供示范。
關鍵詞六:體制創新。《規劃》指出:示范區要大膽探索,先行先試,深化改革,完善政府服務,建立高效運作的行政和社會管理體制。允許示范區在經濟社會發展的相關領域先行先試,突破行政區劃界限,探索區域合作新途徑,適時調整行政區劃,建立適應轉移企業發展需要的社會保障體系,構建公平競爭的良好環境。
關鍵詞七:集中區先行。《規劃》指出:示范區要適應產業大規模、集群式轉移趨勢,充分發揮長江黃金水道的作用,依托中心城市,突破行政區劃制約,創新園區合作共建機制,高水平規劃建設承接產業轉移集中區,推進沿江城市跨江聯動發展,建設成為長江經濟帶新興的現代產業密集區。
關鍵詞八:節能環保。《規劃》指出:示范區要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推進節能減排,促進資源綜合利用,大力推行清潔生產,發展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示范區將嚴格資源節約和環保準入門檻,轉入的產業必須符合國家產業政策、資源政策和污染物排放要求,并將嚴格執行項目節能評估檢查、環境影響評價和環保“三同時”制度。
上述八個關鍵詞是《規劃》的亮點,也是推進示范區建設的指南。安徽將倍加珍惜來之不易的歷史機遇,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自我加壓,以務實高效、開放創新的舉措扎實推進,不斷把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建設推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