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艷春 張秀軍
422600 湖南省綏寧縣人民醫院婦產科 (黃艷春 張秀軍)
隨著人們對手術認識的提高以及孕足月產婦對產時疼痛的恐懼,剖宮產的比例逐年上升。盡管現有手術技術得到進步和提高,但是手術并發癥相對較高,尤其是切口感染的發生率相對更高。手術切口感染占住院患者醫院感染的13%~18%,而剖宮產后切口感染率可高達27%[1]。我院4年來共900例剖宮產手術,切口感染32例,感染率為3.56%。降低剖宮產切口感染率對產婦的身心健康以及降低醫療費用有重大意義。
1.1 一般資料 對照組:選擇2006年1月~2008年1月在我院行剖宮產手術400例患者,年齡最大者42歲,最小者18歲,平均年齡(25.12±5.30)歲。體重55~110kg,平均(65.32±4.75)kg。孕周均為37~40w,均采用腹部橫切口,切口感染28例。觀察組:選擇2008年2月~2010年1月在我院行剖宮產手術500例患者,年齡最大者40歲,最小者17歲,平均年齡(26.45±3.42)歲。體重54~112kg,平均(66.21±3.56)kg。孕周均為37~40w,均采用腹部橫切口,腹部切口感染4例。兩組術前一般情況均無顯著差異。
1.2 手術方法 對照組及觀察組均采用下腹橫切口子宮下段剖宮產術。對照組術前15~30min開始使用抗生素,術中胎盤胎膜完整剝離后,絡合碘紗布常規抹洗宮腔,再以可吸收線連續鎖邊縫合子宮肌層、同號線連續縫合漿膜層、生理鹽水清潔盆腹腔后再逐層關腹。觀察組同樣術前15~30min開始使用抗生素,術中胎盤胎膜完整剝離后,絡合碘紗布常規抹洗宮腔,然后以甲硝唑液清洗宮腔,可吸收線連續鎖邊縫合子宮肌層、同號線連續縫合漿膜層、生理鹽水及甲硝唑依次清洗盆腹腔后連續縫合腹膜及鞘膜后再以甲硝唑液清洗皮下組織、縫合皮膚。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x2檢驗。
觀察組和對照組的腹部切口感染的發生率存在著顯著差異,見表1。

表1 腹部切口感染的發生率比較
切口感染診斷標準 參考《醫院感染診斷標準》[2]具備下列條件之一者即可診斷:①切口有紅、腫、熱、痛、或膿性分泌物;②深部切口引流出膿液或穿刺抽出膿液;③自然裂開或由外科醫生打開的切口,有膿性分泌物或伴有發熱≥38℃,局部有壓痛;④再次手術探查組織病理學涉及膿腫或其他感染證據;⑤臨床醫生診斷的切口感染;⑥臨床診斷基礎上伴隨病原學診斷依據即分泌物培養陽性;⑦排除切口脂肪液化。
腹部切口感染不外乎醫源性高危因素與病人本身不利因素所致,切口感染原因有:(1)產程長,胎膜早破,產程中多次肛查,陰道檢查,易造成上行感染。(2)手術時間長,手術操作時間長短能明顯影響切口感染率,空氣中的細菌及切口附近毛囊內的細菌因排汗而污染切口的機會增加,加之長時間的牽拉,使切口局部組織缺血缺氧,加重組織的損傷,降低組織的抵御力[3]。手術時間過長,切口暴露,術中鉗夾、擠壓等機械因素易發生脂肪層氧化分解,引起無菌性炎癥而液化影響切口愈合。(3)術后咳嗽,切口反應弛張影響愈合。(4)營養狀況不佳或貧血,營養差的患者術后因禁食及手術創傷反應使其不能或不愿攝入食物,手術創傷后,體內蛋白分解,營養需要量明顯增加,再加上術中、術后出血,使原本營養狀況更加惡化,術后免疫力下降,易發生切口感染。(5)肥胖,肥胖患者切口部位脂肪層厚,縫線增多,切口處血管被橫斷,相對不肥胖者術后血供差,易于發生脂肪液化。肥胖病人,術后需要營養素相對較多,早期腸外營養很難達到機體所需元素,諸多因素使肥胖者術后切口感染幾率明顯增加。(6)糖尿病,因其本身的病理生理變化,如白細胞趨化性和末梢循環功能衰竭可導致傷口不愈合或感染。(7)手術切口的縫合技巧,在手術過程中,無效腔殘留易導致腔內積血、積液、異物存留及切緣對合不良,為感染提供有利機會,皮下組織內殘留線結過多,易發生線結反應,致局部炎癥,并增加了縫線感染幾率,縫合過密導致局部供應不良,組織壞死,影響切口愈合。縫合過稀,止血不徹底,術后傷口滲血,影響愈合。
切口感染的預防措施可大致分為3類:(1)手術前措施,圍術期使用抗生素使術中有細菌侵入切口部位時,血藥濃度已達高峰,能有效殺滅細菌,預防感染。(2)手術中措施,術中逐層清洗能有效清除血凝塊、胎脂、胎糞、游離的脂肪顆粒等,術中徹底止血,不留死腔,有效減少術后吸收熱,預防切口感染。(3)手術后措施。術后預防性使用抗生素。甲硝唑逐層清洗屬于手術中所采取的預防措施,因此能降低切口感染的發生率。
剖宮產是一種非自然分娩方式,它是一種創傷性操作,手術并發癥較多。近年來隨著剖宮產率的增加,手術切口感染的人數也在不斷的增加,減少手術切口感染是整個社會所關注的問題。我院目前所采取的圍術期用藥、術中逐層清洗,對降低剖宮產的感染率有顯著意義。雖然手術時間稍有延長,但對手術切口愈合不造成明顯影響。我院所采取的這種方法有利于產婦的身心健康,減少住院日,降低患者及家屬的經濟與精神負擔,值得推廣。更重要的是要提高產科質量,鼓勵自然分娩,降低剖宮產率。
[1] 孟躍進,耿正惠.剖宮產術后感染的防治[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3,19(7):394-395.
[2] Kim J T,Kim S K.Endoscopically assisted.int'aorally apprcacred corrective rhinoplasty[J].Plast Reccostr Surg,2001,108(1):206-207.
[3] 嚴金燕,賈氫,羅書練等.外科手術切口的影響因素分析[J].臨床軍醫雜志,2002,3(4):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