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祝蘭
職工為企業提供服務的會計期間所確認的應付職工薪酬,企業應根據職工提供服務的受益對象計入相關資產成本或當期損益,屬于生產車間工人的工資,借記“生產成本”科目,屬于生產車間管理人員工資,借記“制造費用”科目,屬于廠部管理人員工資,借記“管理費用”科目,屬于銷售機構人員工資,借記“營業費用”科目,屬于其他經營業務人員工資,借記“其他業務支出”科目,屬于建筑或安裝固定資產人員工資,借記“在建工程”科目,貸記“應付職工薪酬”。
對于職工福利費的提取取消了準則修訂前按工資總額14%的規定,企業提取的職工福利費,可以按工資總額的一定比例,根據職工提供服務的受益對象借記相關資產、成本或當期費用科目,貸記“應付職工薪酬——應付福利費”。由于新準則要求按福利費實際發生額列支,與稅收規定不一致時,應作納稅調整,年末賬戶余額清算結零。關于工會經費和職工教育經費的會計核算,借記“管理費用”,貸記“應付職工薪酬”。
對于在職工提供服務的會計期末以后一年以上到期確認的應付職工薪酬,應按恰當的折現率折現后的金額列入相關資產成本或當期損益。對于企業以自產產品作為非貨幣性福利發放給職工的,應根據受益對象并按該產品的公允價值借記資產成本或當期損益科目,貸記“應付職工薪酬”;同時,應作視同銷售確認收入,借記“應付職工薪酬”,貸記“主營業務收入”,貸記“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最后結轉成本,借記“主營業務成本”,貸記“庫存商品”。如果將企業的擁有的房屋、小車等資產提供給職工使用的,應根據受益對象將該項資產每期應計提的折舊額借記相關資產成本或當期損益科目,貸記“應付職工薪酬”。企業租賃的資產提供給職工無償使用的,根據受益對象借記相關資產成本或當期損益科目,貸記“應付職工薪酬”;支付租賃費時,借記“應付職工薪酬”,貸記“銀行存款”。
對于不能累積到下一年的帶薪休假規定,企業因職工放棄帶薪休假而發生的現金流出,只需在實際發生的當期將其計入資產成本或當期損益。對于當年并未行使當年帶薪休假權,可累積到以后年度行使的,如果有確鑿證據證明企業很有可能因職工放棄帶薪休假而產生現金流出,應按權責發生制和配比原則,在勞務發生時就應確認為企業的一項負債,借記相關資產成本或當期費用,貸計“應付職工薪酬——帶薪休假費用”科目,待企業以貨幣資金補償職工未行使的累積帶薪休假時,沖減已計提的“應付職工薪酬——帶薪休假費用”,實際補償額與相應計提額的差額按受益對象分攤計入當期損益。
對于職工有選擇權的辭退建議是指符合解除勞動關系計劃或自愿裁減建議,應當合理預計將會接受裁減建議的職工數量,根據預計數量和辭退補償標準,按照《或有事項》準則的規定計提職工薪酬,借記“管理費用”,貸記“應付職工薪酬”。對于職工無選擇權的辭退計劃,應根據辭退計條款規定的擬解除勞動關系的職工數量和每一職位的辭退補償標準等計提補償金額,借記“管理費用”,貸記“應付職工薪酬”;付款時間超過一年的辭退福利,企業應選擇恰當的折現率,以折現后的金額貸記“應付職工薪酬”。
企業對職工以現金結算的股份支付應按企業承擔的以股份或其他權益工具為基礎計算確定的負債的公允價值計量,股份受予后立即行權的以現金結算的股份支付,應當在授予日以企業承擔負債的公允價值借記相關成本費用科目,貸記“應付職工薪酬”;完成等待期內的服務或達到規定業績條件以后才可行權的以現金結算的股份支付,企業應當在等待期內的每個資產負債表日,按當期應確認的金額借記相關成本費用科目,貸記“應付職工薪酬”,在可行權日之后,以現金結算的股份支付當期公允價值的變動金額,借或貸記“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科目,貸或借記“應付職工薪酬”,這是在準則修訂之前從未提到過的。另外,外商投資企業從稅后利潤計提的職工福利及獎勵基金,其會計核算借記“利潤分配-提取的職工獎勵及福利基金”,貸記“應付職工薪酬——職工福利”。
舊準則除了工資津貼和福利費按受益對象計入資產、成本或當期費用外,其他職工薪酬如按國家規定的基準和比例計算的五險一金(醫療保險費、養老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工傷保險費和生育保險費、住房公積金)、工會經費和職工教育經費等則全部計入當期費用。而新準則第四條統一了多種形式的職工薪酬會計核算方法,企業在職工提供服務的會計期間將應付的職工薪酬確認為負債,除應付的辭退補償計入當期費用外,其余根據受益對象計入資產成本或當期費用,這對工業企業財務狀況中的存貨成本、流動負債以及經營成果中的期間費用會產生較大的影響。
新準則取消企業職工福利費按工資總額的14%計提的規定,但可以按適當比例計提,并要求按實際發生額列支,與稅收規定不一致時,作納稅調整,這也將對企業財務狀況中的流動負債、存貨成本和經營成果中的期間費用等產生一定的影響。
企業以自產產品作為非貨幣福利發放給企業職工,其會計核算視同銷售確認收入,必將直接影響企業的經營成果而虛增了企業的會計利潤,這會導至對會計信息使用者帶來不利影響,因此,對此應在會計報表附注中作出批露。
對于職工未提前告知放棄帶薪休假而發生的現金流出,如在支出的發生時按受益對象計入相關資產成本或當期損益,這對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有一定影響,因此,建議屬于職工以前年度未行使的帶薪休假補償支出,列入“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
對于提前解除勞動關系而可能發生的補償,舊準則是在發生時據實列支,新準則要求在符合一定條件下作預計負債處理,這必然對企業的流動負債及當期損益產生一定的影響。對于職工辭退補償確認的預計負債并而列入的當期損益應予以嚴格定義和限制,除非有確鑿的證據表明企業很可能有發生解除職工勞動關系而產生現金流出,否則不能確認預計負債列入當期損益,確鑿證據可定義為企業與職工代表大會或工會組織已達成正式的解除職工勞動關系計劃或協議。
值得一提的是,某些企業會在利益驅使下,為了達到調控利潤的目的,可能會通過大量發放企業自產產品給職工以調增利潤,或者通過大量解除職工勞動關系發生的辭退補償以調減利潤,這都必將對企業會計信息質量帶來較大影響,以至誤導會計信息使用者做出錯誤決策,因此,政府應加強和完善這些方面的相關政策法規建設,同時采用有效的監督機制,才能有效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不受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