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正紅
農業企業是指通過使用土地、勞動以及資金等基本生產要素,引入技術、人才以及先進設備等現代生產要素,以營利為目的來從事商品性農業生產以及與農產品直接相關的生產、加工以及銷售的經濟組織。農業企業所具有的主要特點為:農業企業在規模上可大可小,具有靈活性;農業企業是能夠獨立的進行經濟核算、自負盈虧的、具有自決權的經濟實體;農業企業是一系列的經濟活動,因而不同于單獨的農產品自然生產過程。
當前,我國的農業企業在外部市場疲軟、內部成本上升的雙重壓力下,企業的經濟效益呈現下滑趨勢。國家采取政策的調整、機制的轉換等不同的措施來解決這一問題,尤其是近期財務會計制度的改革對于農業企業的成本管理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但是,當前農業成本管理中仍舊存在一些問題,阻礙了農業企業的發展。
就當前我國農業企業成本管理的現狀來看,成本管理的科學性是最薄弱的一環。從近二十年我國企業發展的進程中不難發現一些問題:一些企業尚未在市場中站穩腳跟就開始盲目的追求“向世界500強看齊”的前沿管理,不考慮企業的實際狀況而進行不合實際的經濟活動;農業企業的管理中尚未形成嚴謹、高效的職業團隊就開始要求“人性化的管理”以及“樹立屬于本企業的文化標志”;尚未能夠形成科學、高效的成本控制模式就開始追求超越現實而達到企業發展戰略的制高點。
1.由于農業企業成本項目在設置上不夠全面,難以真實的計算出成本費用?,F行的農業企業成本費用主要由物資費用和人工費用兩大項組成,而對于最基本的生產資料——土地則很少考慮在內。
2.關于農產品的核算體系,只考慮農產品的物質費用而忽視人工費用的核算。當前大部分農村合作經濟組織采用傳統的收益分配核算體系進行核算,造成在對農產品進行定價時缺乏科學的依據。
3.產品成本的分配不均衡。進行成本核算時,有關自然災害對農產品的影響很少在成本中反映出來。一般而言,農產品存在季節性和周期性,對于多次收獲的多年生作物,在提供產品之前的種植費及撫育費等,很多農業企業對這一費用進行一次性的分攤,致使產品的成本分配存在不均衡現象。
當前,農業企業的資產管理混亂表現在:一是農業企業中普遍存在的產品積壓、應收賬款未能及時的收回以及三角債問題;二是購進商品時由于審批流程的不合理以及對購進的商品的后期跟蹤管理不足,最終致使商品長期積壓,帶來資源浪費;三是由于農產品存在保質期問題,當由于控制和計劃出現問題而導致產品積壓時,不可避免的導致資源的浪費。
1.農業企業的產品多為保質期較短的產品,產品的流動性高,因而就對存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避免賬實不符的情況發生必須建立精確的存貨管理體系;另一方面為減少積壓存貨,還可以引入“零存貨”的管理模式,以將損失降至最低來進行企業的成本控制。
2.加強對外購商品的管理。避免盲目的進貨,農業企業管理者結合自身發展的實際狀況進行決策,然后再購進商品;另一方面財務人員在進行付款時,及時索取企業質監部門對購進商品的質檢報告以及入庫單,經核對后在合同期限、審批期限、品種、數量及費用方面無誤方可辦理付款手續。
1.加強對財務管理工作的認識。要從根本上解決農業企業財務機構不健全、財務人員在成本控制中作用發揮不足的問題,最重要的就是加強管理者對財務管理的重要性的認識。糾正管理者關于成本控制的認識偏差,使其充分的認識到增強企業競爭力不僅僅在于資產的多少,更重要的是如何以更少的成本獲取最大的經濟利益。
2.健全財務管理的制度。為加強財務管理效力,提高資金的使用率,用好各項資金,每一個農業企業就必須結合自身的實際狀況制定適于自身特點的財務管理制度。農業企業在健全財務管理制度時,可從財務預算管理、財務人員管理、發票及印鑒管理、銀行存款及賬戶管理、對外投資管理、成本及生產經營費用管理等方面著手予以健全。
3.提升財務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農業企業的特殊性,使得財務管理人員不僅要具備較高的財務管理知識和高尚的職業道德,還必須熟悉農業企業生產經營的全過程,利用其專業知識及時的發現經營過程中的成本控制問題,全面運用專業知識及核算能力解決問題。
1.全員成本管理。全員控制的核心是將成本管理目標與各個與成本相關的部門、組織及個人所應負責的成本相結合,將成本考核的指標與經濟利益掛鉤,形成經濟利益、經濟核算以及經濟責任三者緊密結合的全員成本管理系統。要實現全員成本管理,必須提高全員的成本管理素質以及管理意識。
2.全過程成本管理。全過程成本管理是對影響產品生產周期成本而形成的全過程管理,包括事前、事中及事后的管理。對于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成本控制,應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事前的成本管理是做好全過程成本管理的基礎;事中的成本控制是對成本的形成以及目標的實現實行監控,能夠將偏離目標的差異即造成差異的原因及時的反饋給管理層,以便及時對錯誤進行糾正;事后的成本控制要分析所生產產品的成本,將產品的生產成本降至最低。
3.全方位成本管理。全方位成本管理是指市場、人力資源、科技三位一體的全面成本管理。要想做好全方位成本管理,首先將成本管理放在市場競爭的大背景下,充分注意市場變化對企業成本管理的影響;其次,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之間的競爭是人力的競爭,因而必須重視人力資源的投入,及時的對人力資源的價值進行會計核算;最后,充分的認識到科技對于現代企業管理的影響,只有將先進的科技應用于企業的生產經營中,才能最大限度的節約成本。
4.全環節成本管理。成本管理包含了成本的預測、計劃、控制、核算、分析以及考核等環節。一要做好成本預測,為企業關于成本的決策提供科學依據,使企業對于未來的成本變化趨勢做到胸有成竹,減少成本決策中的盲目性;二編制成本計劃,以促進各部門合理的使用人力、物力等資源,合理的改善各部門的經營質量;三是實行成本控制,加強日常的成本管理,對成本形成中的一切損耗進行嚴格的監督;四要及時的核算產品成本,如實反映各種生產耗費,保證產品指標的真實性;五要認真的開展成本的分析與考核工作,全面的分析成本水平及構成的變化情況,研究影響成本升降的因素及原因,找出降低成本的潛力。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當前某些農業企業“一味的求大、求快”的經濟增長模式使得管理者在進行決策時不重標準、不講究成本控制的科學性,盲目的對所參與的經濟活動做出決斷,即使在短時間內使得農業企業獲得了增長,但是這種以某一利益為代價而獲得的經濟增長很可能會造成破壞性的影響。為避免這種狀況的發生,就必須加強成本管理的控制,從源頭保證農業企業經濟增長的健康性與可持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