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雙泉
第一、在會計電算化中,先進的計算機技術作為會計操作的主要手段,因而,一些內部控制作為傳統手工會計下的措施,呈現出多余化的狀態;
第二、當會計電算化在實際會計工作中得以充分利用后,一些以傳統手工會計為前提的內部控制通過計算機技術的應用而被自動化。
第三、以人工為主的內部控制與以計算機程序為主的內部控制二者是互相融合且同時進行的,這是在會計電算化系統中內部控制的最大特點。
引入計算機技術于會計操作實務工作中,是會計電算化的一個最大特點。計算機技術的加入,使得會計內部控制系統也納入了對計算機的控制,例如,在會計內部控制的內容中納入了防治計算機病毒、分析計算機軟件、維護信息介質、維修計算機硬件、編制計算機程序等等,使得會計內部控制的內容進行了橫向擴展。
會計電算化代替傳統手工會計之后,數據庫便成為了會計財務工作的主要數據來源,一旦不當的計算機操作出現在會計工作的操作過程中,除了出現錯誤的數據輸出狀況之外,同時還會損害計算機系統。
因而,會計電算化替代傳統手工會計之后,會計內部控制的最重要的環節將被替換為控制數據輸入操作的不當行為,并將這一控制貫穿到會計電算化的整個業務之中。
以計算機為手段進行會計操作是會計電算化的主要特征,因而,磁性介質是大量的信息存儲的主要途徑。但是,高濕度、高溫度、強磁場以及介質的彎曲變形等等原因都會損壞介質,從而使信息被丟失。因而,為了避免不必要風險的產生,必須將會計控制延續到保存信息系統的資料的過程中,形成全過程控制。
第一、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完整性難以得到保證。主要是因為在會計電算化中,會計信息的主要傳遞途徑為互聯網,同時,互聯網又具有開放性,因而對于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完整性的確保具有一定的難度。
第二、開放性,是互聯網的顯著特征,雖然它帶給了人們開放的信息,同時也為一些非善意者提供了渠道。
第三、互聯網系統在猖獗的計算機病毒的影響下,也面臨著種種風險。
調整原有會計機構、制定相關人員的崗位責任制度,是正式使用會計核算軟件后首先要完成的任務。經過電算化后的會計,主要有兩種工作崗位,一個是基本會計崗位,一個是電算化會計崗位。因而,為了使職權分離得到實現,以保證錯誤和違法行為得到及時地發現和有效地限制,在調整機構時,必須結合組織控制為一體。
操作過程以及系統的維護是操作環境的主要構成部分。制定一套完整而嚴格的操作規定是實現操作程序控制的主要手段。對操作職責、程序以及注意事項的明確,是制定操作規程的主要方面,同時還要加強形成一套電算化系統文件。
對會計資料定期進行審計,檢查電算化會計賬務處理是否正確,是否遵照《會計法》及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審核費用簽字是否符合企業內控制度,憑證附件是否規范完整;監督數據保存方式的安全、合法性,防止發生非法修改歷史數據的現象;對系統運行各環節進行審查,防止存在漏洞。
會計電算化給會計工作增添了新內容,因此提高會計人員的自身素質勢在必行。首先,增強會計人員的責任感和安全意識,保證數據錄入準確無誤,使用管理好自己的口令,并定期修改以提高系統的安全性。其次,加大培訓力度,提高會計人員的計算機操作水平。通過培訓使會計人員掌握一些計算機和核算軟件的操作技能,對會計軟件進行一般的維護或對軟件參數進行設置,為會計軟件開發提供業務支持。
總之,在會計電算化環境下,信息技術的應用增加了企業內部控制的潛在風險,同時信息流程和業務流程的有效整合也能提高企業內部控制效率,增強內部控制效果。企業應在傳統的控制觀念基礎上,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內部控制的創新工作,建立與時代相適應的內部控制制度,增強企業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