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 琳
第一部分企業必須執行會計準則。根據國家要求,所有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銀監會要求所有城市商業銀行、保監會要求所有商業保險公司從2008年1月1日起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第二部分企業是積極鼓勵執行會計準則的企業。這部分企業主要是在高新區由政府引導投資建設的非上市公司中的大中型非國有企業。第三部分企業是可以不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的。這部分企業很可能成為高新區的主體,高新區建設的中法人小型企業、非法人小型企業(個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一般會占據多數,這些企業很多是為了編制所得稅納稅申報表,甚至不少企業若不是為了納稅根本不會記賬。同時由于高新區一般在稅收和個稅上有很大的政策優勢,這類企業一般沒有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的動因和公眾責任,可以不執行企業會計準則。
1.資產的計算方面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對于高新區企業來講,大部分企業無形資產和研發費用較高,甚至可能占據企業全部資產的大部分。實施會計準則要求無形資產的后續計算中,將無形資產分為使用壽命有限的無形資產和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兩種。
2.高新區的企業一般都是中心型、成長型企業,通過執行準則公允價值計算方式,改變了原制度“只報憂不報喜”的做法,可以更真實地反映企業的資產價值和經營業績。企業對運用公允價值模式的投資性房地產、債務重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等少數、非經常性業務,要適度、謹慎地運用會計準則規定的原則、程序和方法進行測算后方可使用,從而確保政府復制資金的適當運用。
3.通過良好執行會計準則制度,能夠對企業的長期股權投資成本法與權益法的確認。通過這兩種方法的執行,加強對各類固定資產的清理。督促企業財務與資產管理相關部門積極協調、密切配合,對固定資產進行分類、確認、計量、核算,足額提取折舊。加強工程項目管理,及時轉增固定資產,及時、足額提取折舊費用。
4.加強了對企業借款費用資本化范疇的管理,允許企業將經過相當長時間購建或者生產活動能達到或使用或銷售狀態的存貨、投資性房地產等可予以資本化;用于研發無形資產的借款可予以資本化;符合資本化標準構建期間占用了一般借款的,占用一般借款部分的利息支出應該資本化。
5.對職工薪酬及所得稅進行透明管理。通過會計準則的實施,對企業職工薪酬的核算幾乎涵蓋了所有人工成本的范圍,核算內容更加全面,更加明細。企業為職工發放或負擔的所有貨幣性和非貨幣性的工資和福利都將全面反映,職工的收入水平更加透明。
1.正確引導,合理激勵。政府以服務引導為主,運用各種激勵手段,協助企業完成會計準則,規范轄區內經濟秩序。加大對非上市公司的激勵力度的目的在于通過增加非上市公司執行企業會計準則收益與不執行會計準則成本之間的差距,以提高其高質量執行準則的積極性。加大對非上市公司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的激勵力度,對不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的非上市公司,除依法給予行政處罰外,對高質量地執行會計準則的非上市公司,除給予全行業、全社會的通報表揚外,還可以給予政策支持,從而提高非上市公司所獲的無形收益。
2.降低監管成本,提高監管效率。降低政府監管成本,可以提高政府監管效率。降低政府監管成本的主要手段包括優化非上市公司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現場檢查的技術和方法,制定現場檢查操作規章,根據非現場檢查結果,實行針對不同企業的差別化現場檢查策略,降低監管非上市公司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的實施時耗,提高現場檢查的效率;為了配合現場檢查,應擴大非現場檢查的范圍,完善非現場檢查的計算機信息技術,保證非現場檢查數據的及時性和準確性,充分發揮非現場檢查的早期預警作用。
3.建立行之有效的政府再監管體系。政府監管包含兩個層次:第一層次是監管者對監管對象的監管;第二層次是對監管者自身的監管,建立健全監管機構內部考核評價機制,實行監管過失責任追查制度;對在監管過程中因包庇縱容不執行企業會計準則或執行不力者、因官僚主義作風放松監管導致出現的不執行會計準則或執行不力現象的,應追究有關監管機構領導責任加強監管者責任,提高非上市公司執行會計準則監管運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