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香園
低碳經濟時代的到來,將是人類社會經濟形態的一場劃時代的革命,這對我們現有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管理方式等產生重大沖擊和影響。這就要求企業要有勇于創新精神,在低碳經濟歷史機遇面前,敢于攀登,不斷創新,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1.低碳經濟的背景。隨著氣候變化產生的溫室效應,造成極地冰川融化,環境污染,生態惡化等災害,已成為世界各國共同面臨的危機和挑戰。低碳經濟一詞最早是在2003年的英國能源白皮書《我們能源的未來:創新低碳經濟》,此后,低碳經濟這一概念一直在國際社會流傳。在此背景下,一場以低碳經濟。低碳技術等低碳浪潮在席卷全球。
2.低碳經濟的特征。低碳經濟是人類社會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實踐中,把現代工業文明轉向生態文明和生態經濟的結晶。低碳經濟是經濟社會使用能源最省,單位消耗能源最低,能源利用最高的經濟模式。其特征是: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益,綠色的經濟模式。以盡可能少的資源消耗和環境成本,獲得盡可能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1.創新是低碳經濟的必然要求。創新已成為現代社會生產力解放和發展的重要標志。發展低碳經濟,堅持技術創新,對國家增強綜合國力和企業經濟發展作用越來越大。歐美發達國家大力推進“低碳革命”,著力發展“低碳技術”,并對產業、能源、貿易等政策進行調整,以搶占先機和制高點。有的發達國家將以產品含碳量成分作為進口商品檢驗標準。因此說,我國企業,尤其是出口企業,誰先發展低碳經濟,誰就能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2.創新是企業經濟增長的動力源泉。歷史進步的本質在于創新,創新是生產力。如用先進技術研發太陽能,現在用太陽能取暖、太陽能洗浴、太陽能發電的地方很多,這項創新造就了多少萬家太陽能設備生產企業,為國家開發了大量的能源資源,其經濟效益是巨大的。
1.加快研發低碳煤電技術創新。煤炭這種高碳能源實現低碳利用是我國低碳發展的關鍵課題。我國采用超臨界、超超臨界大電廠、熱電聯產機組和高效鍋爐,來提高煤炭利用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要加快煤氣化聯合循環發電(IGCC),并研發以煤氣化為基礎的多聯產電廠。中國電站設備制造企業對(IGCC)的技術非常重視,已經投入大量自有資金進行開發。項目完成后將對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起巨大作用。可見,創新給企業和國家帶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2.加快研發再生能源技術創新。我國再生能源資源豐富,包括水能、風能、太陽能、地熱能等等,可永續利用。我國有研發再生能源技術基礎,并有企業研究機構、大學等單位和人員,要加快光伏發電技術方面的發展和創新。如江蘇省光伏產業總產量和產能均居全國首位,并培育了無錫尚德、南京中電、南通林洋等一批新能源高技術產業。擁有60多項自主知識產權和20多項發明專利。因此說,創新才能使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3.加快研發節能電器的技術創新。國家要求大力推廣高效節能產品,如節能空調、節能冰箱、洗衣機、節能燈等等。鼓勵企業加強節能技術改造和關鍵技術攻關。目前我國有上萬個企業研發新產品、開展技術創新,去爭市場份額。以11瓦節能燈代替60瓦白熾燈,每天照明4小時計算,一支節能燈一年可節省71.5度電,相應減排二氧化碳68.6千克,按照國務院要求每年更換1.5億只白熾燈,估計可節省107.3億度電,減排二氧化碳1029萬噸。企業創新,給國家、社會和每個家庭都帶來經濟效益。
4.加快研發城市建筑技術創新。按照國務院要求,全國城鎮新建設建筑執行節能強制性標準比例達到95%以上。要求建筑企業要開展技術創新。將低碳理念引入設計規范,在建筑設計中推廣利用太陽能,選用節能型取暖和制冷系統,盡可能選用自然通風采光,推廣城市建筑低碳化。建筑企業在施工中,多采用地熱、太陽能可再生能源的綜合利用,推進城市建筑低碳化、綠色化。
5.加快研發城市交通技術創新。國家對交通運輸行業節能減排的要求是重視低碳交通的發展方向。加強多種運輸方式的銜接,建設現代物流信息系統等。擔當交通運輸的汽車行業和企業本著低碳交通運輸的發展方向,要積極研發新產品,開發市場。有的在研發混合燃料汽車、電力汽車等新能源汽車。有的研發使用氫燃料等清潔能源汽車,減輕交通運輸對空氣的污染,及對環境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