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純菁
解剖學教學中的多媒體應用
葉純菁
福建省福清衛生學校
通過對多媒體技術在解剖學教學過程中的應用分析,在綜合多媒體教學優勢與缺陷的基礎上,提出了現代教學的解決辦法。
解剖學 多媒體 教學改革
解剖學是一門研究正常人體形態結構的學科,是醫學生進入學校后最先接觸的重要的醫學基礎課程,它與生理、病理等其他基礎課程和臨床課程有著密切的聯系。恩格斯說,“沒有解剖學,就沒有醫學”[1]。因此,解剖學在醫學教育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但是由于解剖學內容枯燥乏味,名詞繁多,部分章節抽象、復雜(如神經系統、脈管系統),加上標本散發的刺激氣味,容易使初學者產生厭煩情緒,這就給教師授課帶來了不可回避的挑戰。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多媒體以其設計上的創新性,內容上的配置性,教學上的高效性被廣泛應用于教學領域,尤其在醫學形態教學中,其優勢更加顯著:
作為形態學科,解剖學的形象思維多于邏輯思維,這就要求學生在課堂上認真觀察掛圖、模型和標本,但僅靠這些教具,還難以使學生對各個器官結構的形態、位置、神經血管有全面清晰的認識,而對于一些較小的復雜結構,學生較難觀察清楚,如顱底的孔隙裂管溝等,這就需要利用多媒體的三維動畫及圖像放縮技術向學生傳輸知識,提供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和理解器官位置形態的可能,并使器官在人體的位置一目了然,形態的展示更加直觀明了。
由于解剖學內容、概念多,學生不易理解;名詞、術語多,學生難以記憶,一些復雜的解剖功能采用傳統教學很難完成教學目標,而多媒體教學則較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如心臟的解剖及泵血功能中的血流動力學改變,可通過課件模擬瓣膜形態,并應用動畫展示瓣膜活動,使學生形象地觀察到瓣膜是如何關閉房室口和動脈口以防止血液倒流;又如神經傳導通路的講授,可運用多媒體將復雜的圖譜分解,直觀清晰地展現出感覺、運動傳導過程及通路不同部位損傷所引起的不同臨床表現。多媒體的利用,一方面大大增加了學生的感性認識,激發了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使教師的講解更輕松,提高了授課效果。
傳統的解剖學教學,教師在課前要準備大量的掛圖、模型、標本,常需兩三個人一起搬動,費時耗力;而在課堂上,講解解剖的形態、結構、位置時,需大量圖譜、模型及標本綜合實現,要更換掛圖和模型,易分散學生注意力,且傳統的板書板圖常反復擦寫,既消耗教師精力,也危害師生健康,而多媒體教學的引入正好彌補了這些不足,節約了大量的課前準備時間和課中授課時間,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多媒體課件的素材可以從不斷更新的網絡中收集,共享各醫學院校的教學資源,及時獲得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各種信息、畫面或學科前沿知識,適當增刪修改,吐故納新,使基礎知識更好地與臨床聯系。
以上是多媒體教學的優勢,但多媒體在使用的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
2.1.1人機不協調。由于要使用鼠標、鍵盤,教師易顧此失彼,站著操作不便切換內容,坐著操作則只聞其聲不見其人,缺少師生的直接交流和互動效應。
2.1.2部分課件制作粗糙[2]。由于醫學專業教師都是非師范類畢業的,對課件的制作能力相對薄弱,突出表現在教學用圖簡單,模式圖多,實物圖少,視頻動畫少;復雜圖片展示,不能及時鏈接;文字過多、過密,字體色彩不協調;課件切換不適宜等。
2.1.3過分依賴多媒體。年輕教師由于傳統教學的基本功尚不扎實,過分依賴課件,當遇到電腦故障或停電等特殊情況時,會出現手足無措的現象。
一方面,教師授課速度過快,往往學生還來不及反應,就已經跳到下一個知識點。另一方面,授課內容過多,造成學生的記憶負擔,容易導致“消化不良”。
綜合多媒體使用的優缺點,應該充分認識到再好的事物都有其短處,我們應發揮其長處,填補其短處,使其更好地為解剖學教學服務:
可通過減少鼠標、鍵盤的使用,并結合“無線自動翻頁激光筆”來實現,課件上需要用鼠標指示的知識點,可用激光筆來指示。對于重點掌握的地方,可讓激光筆長時間停留或是圈范圍來提醒學生,這樣可改變教師“坐立不是”的窘境,同時能讓教師走到學生中,拉近師生間距離,體現教師的主導角色。
要合理掌握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尺度,多媒體技術運用的原則是選擇難以用文字描述,適合以生動、直觀方式展示的教學內容[3]。例如視覺傳導通路的講解,由于傳導路徑和視野圖譜較復雜,應用多媒體可將視野圖譜簡化,并利用動畫生動演示傳導過程。但這類復雜而需要理解的內容,單純應用多媒體演示是不夠的,還需要利用傳統板畫板書,請學生上臺親自繪出傳導路徑的不同部位受損所導致的視野缺陷,以檢驗講解效果[4-6]。同時由于課件內容較多,不可能集中在一個頁面,故在教學過程中,應用傳統板書,將所教內容的“框架”寫在黑板上,使學生對所學內容一目了然。在將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相結合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也應按照大綱的重點、難點,適當重復,詳盡講解,并根據學生的反饋情況,調整授課速度,避免“填鴨式”教學帶來的“消化不良”。
多媒體教學的實施,除了要求教師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精心的授課計劃,還對教師應用多媒體軟件的技術提出了要求,因此,為了提高醫學類教師的綜合素質,學校可定期組織本校的計算機教師對非師范類教師進行輔導、解疑,而被“繼續教育”的教師也應在努力更新專業知識的同時,增強計算機的運用能力,制作出精美的多媒體課件,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
[1] 鄧世山,佘永華,李開華.人體解剖學教學過程中常用教學方法的合理運用[J].四川解剖學雜志,2007,15(3):61-63.
[2] 朱傳軍.淺談多媒體教學在解剖教學中的應用[J].局解手術雜志,2005,14(1):46-47.
[3] 阿不都吉里力.阿不都克力木,阿古.哈山,爾西丁,買買提.多媒體CAI教學課件在人體解剖教學中的應用[J].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07,30(3):307-308.
[4] 王勇,張秀君.多媒體技術與解剖學教學[J].四川解剖學雜志,2007,15(2):59-60.
[5] 李坪,于建云,吳春云,馬麗梅,肖家禎.多媒體技術在形態教學中出現的問題與解決方法[J].四川解剖學雜志,2007,15(1):62-63.
[6] 孟健.多媒體應用于人體解剖學教學的體會[J].四川解剖學雜志,2007,14(21):2970-2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