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肖圣章劉鵬
物聯網產業鏈條長、帶動系數大、核心技術強和應用領域廣,將改變一個國家和地區間的競爭格局
物聯網又稱“傳感網”,能夠實現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數據交互和智能管理,被認為是繼計算機和互聯網之后的“第三次IT浪潮”。
近年來,浙江十分重視物聯網產業發展,一些方也紛紛出臺政策推動產業發展。杭州去年提出從加強規劃引導和核心技術創新、加快物聯網產業應用等七個方面,把物聯網產業作為“天堂硅谷”的重要組成部分。嘉興市出臺《無線傳感網絡產業發展規劃(2010—2020年)》,將主要集中在公共安全、智能電網和“感知嘉興”等領域。
“十五”規劃以來,IT產業已成為浙江國民經濟的基礎性、先導性、主導性和戰略性產業,產業鏈配套體系日趨完善。浙江已創建12個國家級信息產業特色園區(基地)和一批省級信息產業特色園區(基地),并擁有一大批國家軟件產業基地、國家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化基地,具備對物聯網發展形成專業化、規模化的配套支撐能力,特別是一批具有核心技術的物聯網關鍵元器件、設備生產商和系統集成、內容服務提供商,成為浙江在國家層面不可替代的關鍵支撐。
早在2004年,中科院上海微系統研究所與嘉興市成立中科院嘉興無線傳感網工程中心,成為我國第三代特種傳感設備研制主體,具有較強技術優勢。在浙江境內的中國電科集團第52研究所、36所和中船重工第715所等科研機構,是國內較早從事物聯網相關技術研究與應用開發的軍工企業,在傳感器節點與網關設備開發、超聲/非聲探測設備研制等領域,已擁有國內處于技術領先地位的多項核心自主知識產權。以中控集團、浙大網新、大立科技、鑫諾電子、家和智能等創新型企業為代表的主力軍,在物聯網及相關領域開拓進取,引領浙江物聯網產業快速發展。
接下來,浙江需要按照《國家中長期科學技術發展規劃(2006—2020年)》,結合籌劃“十二五”規劃,制定物聯網產業發展規劃,明確產業發展目標、重點領域、主要途徑等。設立物聯網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對實施試點示范工程、引進培育龍頭企業和重大項目,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構建區域創新體系、搭建產業發展平臺等給予資金扶持;通過財政稅收、優先采購等政策措施,鼓勵引導社會多元投資基礎設施;不斷完善風險投資退出機制,切實提高風險投資效率,提高風險資本投資的積極性;搭建各類物聯網技術創新支撐和物聯網資源共享與交流平臺,為浙江物聯網產業發展提供數據運算、軟件技術產品測試和信息交流等服務,切實降低研發成本,優化創新資源。
同時,積極推進產業集群建設。以杭州市為核心區,嘉興市和溫州的樂清市等為產業支撐區,加快行業龍頭骨干企業培育,盡快推進浙江物聯網產業基地建設;整合現有技術研發機構和重點企業,結合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設,逐步構建物聯網產業集群,鞏固浙江物聯網產業的領先地位。通過與工信部、國防科工局等建立戰略合作關系,打造國家級物聯網產業基地;聯合省移動等網絡運營商,積極構建“浙江省物聯網技術平臺”,開拓M 2M等物聯網業務,滿足各領域物聯網技術應用的數據接入、處理服務需求,支撐物聯網技術產業化發展;圍繞技術標準化及產業共性和產業化應用問題,開展集中攻關研究,搶占技術制高點,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技術和品牌;加強技術創新支撐平臺服務產業發展能力,積極為產業化應用產品、系統、數據運算、銜接,以及中間件、應用軟件提供公共檢測和測試服務。重點發揮高校在電子信息、計算機、自動控制、通信、軟件等多學科領域的專業優勢,倡導高校與物聯網企業、研究機構進行合作辦學,形成多層次的人才培養體系;強化監管隊伍建設,重視應用現代化管理手段,增強應對各種挑戰的能力。

(供稿:浙江省委政研室信息處/浙江省經信委工業經濟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