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傅吉青范菁雁
當前經濟的較快增長是屬于恢復性的增長,支撐經濟回升上行、健康發展的因素在增加,也有去年低基數的因素;另一方面,在回升過程中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素質性等深層次問題還未得到很好解決,不確定、不穩定因素較多,需要密切跟蹤
今年上半年,浙江深入實施“八八戰略”和“創業富民、創新強省”總戰略,堅持調結構促轉型謀發展、抓統籌惠民生保穩定,經濟保持了回升向好的勢頭,內生動力和活力繼續增強,經濟運行正朝著宏觀調控預期方向發展,民生進一步改善。但經濟運行中也存在一些新情況和新問題,需要密切跟蹤。
從工業、投資、消費、出口、財政收入等主要經濟指標的增長態勢看,一季度增速均在20%以上;二季度開始在去年同比基數逐漸抬高的影響下,增速逐月有所回落。但從兩年平均看,上半年大多數經濟指標的年均增速要高于一季度,表明經濟回升上行的勢頭仍在延續。初步測算,上半年全省生產總值1190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3%左右,其中,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2.0%、16.0%和10.7%左右。
工業生產、出口和利潤快速增長,但增速逐月回落。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為4584.7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8.8%,比一季度回落3.7個百分點,4、5、6月分別增長19.8%、17%和11.7%,增速由一季度的22.5%下滑到二季度的16.0%,6月比5月份下滑5.3個百分點,其中由于去年同期基數提高影響約4個百分點左右。上半年,出口交貨值4757.4億元,增長28.6%,增速比一季度加快1.5個百分點,拉動銷售產值增長(30.4%)6.2個百分點,增長貢獻率為20.5%,比一季度提高2.5個百分點,其中,4、5、6月份出口交貨值分別增長 31.4%、31.7%和26.9%,增速較快。實現利潤1130億元,增長49.1%,增幅比一季度回落25.5個百分點。
貨運、商貿、郵電、金融、旅游等服務業增長較快。上半年,全社會鐵、公、水路貨運量和貨物周轉量分別增長10.9%和25.8%,增速比去年同期高10.3和31.9個百分點。批發零售貿易商品銷售總額比去年同期增長26.2%,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分別增長20.4%和15.4%。郵電業務總量增長17.5%。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余額分別增長19.4%和22.4%。保費收入增長39.1%(1-5月)。接待入境旅游人數和旅游外匯收入分別增長16.1%和18.2%;國內旅游人數和旅游收入分別增長15.6%和17.7%;組織出境旅游人數增長53.2%。
農業生產基本穩定。上半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預計為809.9億元,同比增長2.3%,其中,農、林業總產值分別下降0.4%和0.3%,牧、漁業分別增長7%和4.5%。
投資增長穩定,房地產調控政策的效應顯現。上半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163.7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7.7%,增速比一季度回落2.8個百分點。扣除價格因素,全社會投資比去年同期實際增長14.1%,比一季度和去年同期均回落3.8個百分點。限額以上固定資產投資4867億元,增長18.5%,增速比一季度回落3個百分點,兩年年均增速為16.3%,與一季度(16.4%)基本持平,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4.8%。房地產開發投資1262.3億元,增長34.6%,增速比一季度加快4.3個百分點,本年購置土地面積同比增長85.7%,商品房新開工面積增長66.9%。房地產調控政策效應開始顯現,房市熱度下降,商品房銷售面積轉升為降,上半年同比下降12.4%,銷售額僅增長6.6%,分別比一季度回落43.7和61.7個百分點,住宅銷售面積繼今年5月首次下降后又下降19.6%。
消費品市場穩中有旺。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762.6億元,同比增長1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4.5%,增速與去年同期持平,比一季度回落0.2個百分點。其中,4、5、6月分別增長20.2%、19.4%和18.1%。上半年兩年年均增速為16.3%,比一季度高1.1個百分點。城鎮和鄉村市場零售額分別增長19.4%和16.2%。
出口規模迭創歷史新高。上半年,進出口總額為1175.1億美元,增長41.3%,增幅比一季度上升0.2個百分點,其中,進口352.9億美元,增長45.2%,增幅比一季度回落18.9個百分點;出口822.2億美元,同比增長39.7%,增幅比一季度提高7.3個百分點,同比提高59.3個百分點。4、5、6 月出口規模分別為138.1、157.9 和166.8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30.3%、57.2%和50.9%,繼5月創出歷史新高后又創新高(今年以前最高為2008年7月154.3億美元),上半年月均出口137億美元,已超過2008年128.6億美元的水平。
利用外資形勢好轉。上半年,全省新批外商投資企業890家,同比增長36.3%,合同外資85.2億美元,增長38.1%,實際使用外資53.2億美元,增長9.2%,增速比一季度加快9.3個百分點。
——經濟增長的內在動力和活力有所增強。一是私營企業和小型企業較為活躍,民間投資明顯回升。國家出臺的鼓勵民間投資“新36條”,對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上半年,全省規模以上私營企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9.9%、小型企業增長22%,分別高于規模以上工業1.1和3.2個百分點,私營和小型企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分別達到39.2%和44.8%,私營企業生產占到近四成。私營企業出口占五成。私營企業外貿出口額同比增長48.9%,比重由去年同期的47.3%上升到50.4%。有出口實績的企業增多。今年6月底有36535家,同比凈增4365家,許多因金融危機而暫停生產的出口企業紛紛復工,新的出口企業也增長不少。民間投資占近六成。上半年,限額以上非國有投資3327.3億元,增長25.6%,占投資總額的比重從去年同期的64.5%上升到68.4%,達2/3強,其中民間投資2871.3億元、增長28.2%,增速比國有投資高22.6個百分點,占投資總額的59%。從新開工項目的投資主體看,非國有投資和民間投資分別增長30.8%和34.3%。
二是經濟增長是建立在市場需求和效益改善、景氣回升的基礎上。據企業景氣調查,二季度,綜合反映企業生產經營狀況的企業景氣指數為138.6,比一季度回升4點,同比上升17.8點,表明企業生產經營狀況穩定上升。工業企業景氣指數自2008年四季度觸底以來,持續回升,二季度為139,比一季度上升4.9點;產品訂貨景氣指數為137.8,其中,國外訂貨118.5,分別比一季度上升22.3和5.5點。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資產貢獻率為10.79%,成本費用利潤率為5.55%,產品銷售率為97.35%,分別比去年同期上升提高1.21、0.67和0.34個百分點。1-5月,限額以上批零住餐業實現利潤34.6億元,同比增長9.1%。
三是投資新開工項目增勢較好。去年的新開工項目續建對今年投資增長起到了慣性作用,今年新開工項目也較多。上半年,施工項目23792個,其中新開工項目8896個,同比分別增長10.6%和16.9%,新開工項目投資1381億元,同比增長21.8%,高于項目投資(不含房地產投資)增速8.1個百分點,新開工項目投資額占項目投資的35%。
四是上市公司增加較多。上半年,新增23家上市公司,7家上市公司實現再融資,共融資310.5億元。至6月末,共有境內外上市公司208家,累計融資1616.4億元,其中,A、B股上市公司162家,數量居全國第3位;中小板76家,僅次于廣東居第2位;創業板9家,居全國第3位。
——轉型升級取得積極進展。一是創新驅動持續增強。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科技活動經費支出增長41.1%,購置技術成果費用增長7.7%,增速分別比去年同期高30.1和27.2個百分點。全省專利授權量同比增長53.1%。產品升級換代速度加快。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新產品產值4112億元,同比增長37.6%,新產品產值率為18%,同比提高1個百分點,對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增長貢獻率為21.3%。

二是產業結構優化調整。裝備制造業拉動作用明顯。上半年,裝備制造業增加值1585.8億元,同比增長27%,增速比規上工業高8.2個百分點,拉動規上工業增長8.9個百分點,增長貢獻率達47.4%,占規上工業的比重為34.6%,同比提高1.5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1059.3億元,增長23.1%,增速比規上工業高4.3個百分點,比重為23.1%。八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3%,比規上工業低3.5個百分點。投資結構進一步調整。上半年,工業投資增長13.3%,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增長15.4%,占工業投資的58.8%,制造業投資1858.6億元,增長17%,裝備制造業投資852.7億元,增長15.7%,30個制造業行業中有25個行業投資增長;三產投資2720.6億元,增長23.7%,高于限額以上投資平均增速5.2個百分點,所占比重達55.9%。新開工項目投資主要集中在第二產業,比重達到68.7%,第三產業占30.5%。紡織服裝等傳統產品、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均有較大回升。基礎原材料和先進設備進口增長較快。利用外資大項目增多,服務業利用外資比重上升。新批投資總額1000萬美元以上的項目有356家,投資總額133.67億美元,合同外資79.5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95.2%和93.3%。服務業實際到位資金20.8億美元,增長12.4%,占全省實際利用外資的比重為39.1%,同比提高1.1個百分點。
財政收入增長較快,民生支出得到重點保障。上半年,財政一般預算總收入2693.3億元,同比增長25.4%,地方一般預算收入1468.7億元,同比增長29.7%,增速分別比一季度加快0.5和0.9個百分點。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1271.9億元,同比增長16.8%,增速比一季度加快5.7個百分點。在財政支出中,社會保障和就業、文化體育與傳媒、教育、公共安全、一般公共服務、科技、醫療衛生支出分別增長49%、22%、22.8%、17.1%、12.9%、17.9%和23.6%,農林水事務支出增長7.1%,城鄉社區事務支出增長0.5%。
城鄉居民收支保持增長。上半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19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1.6%,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7%,名義和實際增速分別比一季度回升0.8和0.1個百分點,與2008年同期相比,兩年年均實際增長8.7%。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7311元,增長13%,名義增速比一季度回升0.1個百分點,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1%,實際增速同比加快2.2個百分點,但比一季度回落0.7個百分點,兩年年均實際增長9%。城鎮、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分別為8863和3956元,增長7.0%和12.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3.3%和9.2%。
就業形勢穩定向好,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強。二季度末,全省城鎮單位從業人員比一季度增加16.6萬人,比去年同期增加78.5萬人,同比增長11%。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從業人員平均數為787.9萬人,比去年同期增加46萬人,增長6.2%。二季度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21%,比一季度末下降0.03個百分點。6月末,企業養老、城鎮職工基本醫療、失業、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有1520、1256.8、816.7、795.6 萬人,比去年末凈增87.9、83.1、32.2、44.9 萬人,工傷保險參保1382.5萬人。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有702.95萬人,其中農村600.5萬人,共有566.2萬人領取了政府提供的不低于60元的基礎養老金。
CPI同比走高,環比下降。上半年,全省居民消費價格比去年同期上漲3.4%,漲幅比一季度提高0.6個百分點,4、5、6月分別上漲3.7%、4.2%、3.8%,其中,5月創了2008年10月以來20個月的新高,自2月份開始已連續5個月超過3%;6月環比下降0.8%,是今年第二次下降。
PPI同比高位走平,環比首次下降。上半年,工業品出廠價格和原材料購進價格同比分別上漲6.8%和13.8%,比一季度分別上升0.2和0.9個百分點,其中,3、4月份兩項價格漲幅分別達最高點,之后開始逐步回落。6月份環比分別下降0.4%和0.9%,是自2009年4月份以來首次下降。
房價同比漲幅仍較高,環比下降。6月份,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上漲13.5%,環比下降0.1%。杭州、寧波、溫州和金華4城市的房屋銷售價格同比分別上漲14.5%、4.9%、15.9%和14.4%,除寧波外均高于全國平均漲幅(11.4%),在70個大中城市中分別居第5、59、4、6位。從環比漲幅看,杭州、溫州均下降0.1%,與全國平均降幅(0.1%)持平,在70個大中城市中居51位,金華、寧波分別下降2.4%和0.6%,低于全國平均,分別居第64和70位。
一是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尚未消除、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人民幣升值壓力等因素影響出口擴大。世界經濟正在逐步復蘇,但復蘇基礎不牢固、進程不平衡,存在較大不確定性。上半年,浙江對歐盟、美國、日本的出口增速分別低于出口總額的平均增速3、10.5、22.1個百分點。歐盟是浙江最大的貿易伙伴,如果歐元貶值和歐債危機發展下去,浙江一些企業預計對出口的影響將可能在第四季度及明年顯露。另一方面,央行重啟匯改,出口企業對人民幣升值的幅度和節奏難以把握,出口訂貨由去年擔心沒有大單、長單轉為不敢接大單、長單,使下階段乃至于明年出口增長的不確定性增加。從7月15日開始我國將取消包括部分鋼材、有色金屬建材、農產品、醫藥和化工產品等在內的406個稅號的產品出口退稅,這是繼去年6月份第七次上調出口退稅率后首度改變出口退稅率政策,雖然涉及到浙江的出口產品較少,但企業增加了國家出口退稅政策支持力度將減少的憂慮。企業景氣調查顯示,出口企業預計三季度國外訂貨景氣指數將回落到114.6,比二季度低3.9點。如果人民幣匯率重新進入升值的通道,相關企業的利潤空間將受到擠壓。加上去年基數抬高的影響,下半年出口增速將比上半年回落。
二是拉動內需的政策效應有所減弱,企業家信心回落。銀行放貸趨緊。6月末,全省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44046.6億元,同比增長22.4%,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8.5個百分點,上半年新增貸款4822.2億元,同比少增1541.3億元,月度貸款增量持續減小,6月新增555.8億元,比上月減少102.9億元。信貸政策調整后,中小企業首當其沖成為壓貸收貸的對象。規模以下企業中,認為獲取銀行貸款困難的企業占23.4%,企業資金供需矛盾逐漸加大。企業家信心指數在連續5個季度回升向好后首次回落,二季度為133.4,雖比去年同期回升23.7點,但比一季度回落4.9點。下階段投資增長也將面臨較大壓力。上半年基礎設施投資僅增長3%,同比回落24.4個百分點,使投資總額增速比一季度明顯回落。隨著房地產調控政策效應的顯現,商品房銷售量大幅回落,使下半年的房地產投資增長面臨較多變數。此外,房地產市場成交量明顯下降,對相關的稅收將會減少,使財政收入平衡壓力增加。
三是居民收入相對增長較慢,使消費持續快速增長缺乏有效支撐。上半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速(7.7%)同比回落2.1個百分點;農村居民消費支出實際增速比同期收入增速低0.9個百分點。城鄉居民收入增速也大大低于同期地方財政收入(29.7%)和企業利潤(49.1%)增速。同時,資本市場下挫引發的負財富效應等對消費增長也會產生不利影響。上半年,城鎮居民人均財產性收入同比增長8%,低于可支配收入增速3.6個百分點,其中人均股息紅利僅增長3.6%,其他投資收入下降28.8%。消費支出占家庭總支出的比重降低。隨著汽車保有量的增加,購買汽車支出下降。上半年,城鎮居民人均購買汽車支出同比下降10.5%,其中二季度下降49.4%,購買汽車支出從一季度拉動城鎮居民消費支出增長4.9個百分點到二季度影響(下拉)增長7.4個百分點,上半年累計影響增長1個百分點。同時,5月份開始汽車市場銷售量明顯回落,對消費增長貢獻率減小。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際增速同比也出現回落,5、6月份實際增速分別為14%和13.7%,不僅分別比上月回落1.4和0.3個百分點,也比去年同期回落1.8和3.2個百分點。
CPI月度同比漲幅一直呈現持續攀升勢頭,自2月份開始已連續5個月超過3%,5月份更是超過了4%(4.2%),上半年漲幅也超過了3%(3.4%)。食品價格上漲是拉動CPI上漲的首要因素,拉動價格總水平上漲1.75個百分點,16類食品價格中有13類上漲。糧食價格自去年2月份起連續17個月上漲,并且從今年2月份開始連續5個月達到兩位數上漲,6月同比上漲15.6%,上半年上漲13.3%,漲幅為近6年新高。糧價為百價之基,其價格不斷攀升,直接推動食品類價格上行,加上近期自然災害頻發,旱澇不斷,糧食產量下降,預計糧價環比會進一步走高,必然也會推動CPI隨之走高。5月份豬肉價格轉降為升,6月肉禽價格繼續上漲3%。其次是居住類價格上漲拉動價格總水平上漲0.8個百分點。加上PPI的上漲也會逐漸傳導到CPI上,水電氣等公共基礎商品價格可能上調,企業和消費者較強的通脹預期等,下半年的CPI走勢值得高度關注。
生產價格指數自去年12月開始進入上升區間,原材料購進價格增幅明顯高于工業品價格,兩項價格之間的差距逐步拉大。上半年,原材料購進價格(13.8%)高于出廠價格(6.8%)7個百分點,比一季度又擴大了0.7個百分點,而去年最低時(7月)為低于3.5個百分點。工業品價格同比回落,環比下降,價格“高進低出”大幅增加了企業生產成本,侵蝕了利潤。隨著能源等大宗商品的國際市場價格波動幅度不斷加大,企業成本管理難度陡增。同時,用工成本也在增加。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從業人員人均勞動報酬為12824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811元,增長16.4%,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10.6個百分點。融資成本上升。隨著銀行貸款的收緊,小企業勢必要用民間借貸,其利息成本也相對較高。企業成本上升和利率匯率的變化將擠壓企業的盈利空間。
“十一五”前四年,浙江二氧化硫排放削減18.49%,已提前完成“十一五”目標,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17.3%,化學需氧量累計下降13.65%,今年只要再分別下降3.2%和1.7%,即能完成“十一五”節能減排任務。但上半年單位GDP能耗下降幅度不大,給下半年完成任務增加了難度,節能降耗形勢十分嚴峻。一是工業用電量較快增長,三次產業結構變化不利于節能減排。上半年,全社會用電量1313.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0.6%,其中工業用電量1024.6億千瓦時,增長21.9%,而去年同期均為下降。工業用電量增速高于全社會用電量和工業生產增速,將對后期節能減排產生較大壓力。二是部分“兩高”行業生產和投資增長較快。上半年,能耗水平較高的黑色金屬、化學原料和造紙增加值分別增長25.6%、17.0%和19.5%,特別是寧波鎮海煉化大乙烯項目投產,凈增能耗嚴重影響了全省單位GDP能耗下降。三是企業短平快、見效快的節能減排措施多已實施,節能減排潛力和空間越來越小。
總體來說,當前經濟的較快增長是屬于恢復性的增長,支撐經濟回升上行、健康發展的因素在增加,也有去年低基數的因素。另一方面,這輪經濟回升屬于政府主導型的,在回升過程中,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素質性等深層次問題還未得到很好解決,經濟運行中也出現了一些新情況和新問題,不確定、不穩定因素較多,一些新老矛盾和問題相互交織,需要密切跟蹤。保持經濟持續平穩健康發展既取決于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又取決于各地在加快結構調整、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方面能否取得實質性進展。預計2010年浙江經濟增速將呈現前高后低的走勢,有望實現年初確定的GDP增長9%以上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