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桑士達
為全球囑目的上海世博會自5月1日拉開大幕來,可謂好戲連臺、精彩紛呈。世博會是人類文明薈萃的偉大盛會,聚集了人類創造的最新成果,被譽為經濟、文化、科技領域的奧林匹克盛會。從1851年倫敦首屆世博會以來,響徹了159年的世博名言“一切始于世博會”,必將在有多達240多個國家和地區參加的上海世博會得到最好印證。有道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為著最大限度共享世博會結出的豐碩成果,在竭盡全力辦好“成功、精彩、難忘”的上海世博會的同時,一個很重要的問題,蓋是以謙虛和包容的心態,從上海世博會中認真地學習和汲取一切于我們有益有用的東西。
其一,學習和汲取上海世博會展示的各國各地區構建和諧、可持續、宜居的現代城市模式和經驗。據聯合國統計,全世界現有55%的人口生活在城市之中。上海世博會鮮明提出了“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口號,成為歷史上第一個以城市為主題的世博會。城市的可持續發展,不僅應著眼經濟的健康發展和人民生活的不斷提高,更應著眼生態環境和社會文化等方面的可持續;城市的發展模式可以多元多樣,千篇一律的城市和與眾不同的城市,其價值和品位是大相徑庭的。世人看到,在上海世博會布展的“城市最佳實驗區”等城市板塊中,各國各地區展示了80多座以綠色、生態、環保、低碳為基調的宜居城市發展模式,全方位詮譯了“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城市經濟繁榮、城市科技創新、城市社區的重塑、農村和城市的互動”的創新樣本。除別開生面的中國館外,美國館、英國館、俄羅斯館、法國館、德國館、日本館、澳大利亞館、意大利館、瑞士館、印度館、波蘭館、西班牙館等等,都直觀地傳導了現代城市建設的發展趨勢,積極探索更為自然、更為理想的未來之城。

要以謙虛和包容的心態,從上海世博會中認真地學習和汲取一切于我們有益有用的東西
其二,學習和汲取上海世博會倡導的科技創新和先進文化的理念。作為工業革命背景下科技進步的產物,世博會已歷經3個紀元。歷屆世博會都有力展示了最前沿的科技成果,展示了科技創新下可持續發展的生動畫卷,可謂碩果累累,不勝枚舉。世博會自誕生以來一直引領著世界科技進步的趨勢和走向,幾乎所有改變現代文明進程的新技術、新產品,都是在世博會上最早亮相并獲得推廣和普及的,因此被喻為科技革命的“孵化器”、“科技創新的發動機”。上海世博會不僅給中國的科學創新帶來重要的影響和啟迪,更為提升全民族的文化素質、全社會的文明水平帶來深刻的影響和啟發。正在闊步邁向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中國,迫切需要與世界現代文明、先進文化的接軌。要使我國的科學技術與時俱進,要使我國的傳統文化與時俱進,國人就應當慧眼識珠地從上海世博會中虛心學習、認真借鑒,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和文化進步,以更好更快更深地融入世界,讓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偉大理想成為現實。
其三,學習和汲取上海世博會承載和傳導的加快研發新興產業、推進經濟轉型升級的經驗。上海世博會與往屆世博會相比,在發展新興產業、研發未來產業和推進經濟轉型升級上更有啟迪和引領作用。當下,在不斷吸收電子信息、計算機、機械、材料以及現代管理技術等方面高新技術的先進制造業的加速發展下,新能源、節能環保、電動汽車、新材料、新醫藥、生物育種和信息產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方興未艾,日益成為新興產業的“風向標”、未來產業的“領頭羊”,有力推動全球經濟的轉型升級。從上海世博會所展示的國家館、國際組織館、地區館、企業館和水上城市、智慧之城、能源之城等載體看,無不透視出各國各地區加快研發新興產業和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勢趨和走向。上海世博會對加速各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必將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一位哲人說過,“在這個世界上,我們都是通過互相學習才走向成熟的”。上海世博會展現了崇尚文明、追求創新、堅持開放、倡導和諧的內涵和理念。各國各地區都在參與舉辦上海世博會同時學習借鑒世博會的好東西。作為舉辦國,上海世博會在我們家門口有184天的展期,而她的效應具有長期性,讓我們切實把上海世博會看作是一次向各國各地區學習取經的極好歷史機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