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欣
根據現行《醫院會計制度》的具體內容,結合我在醫院實際工作中的一些體會,僅就自己對制度的一些粗淺看法和想法進行整理,并提出建議。
在正常情況下,醫院發生的收益性支出直接在當期列支。醫院發生的資本性支出,如購置房屋、設備、固定資產改良、大型維修等,按《醫院會計制度》規定,均應從修購基金或事業基金中列支,不對醫院的當期效益發生影響。即購置或接受固定資產時,一方面要借記“專用基金—一般修購基金”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科目;同時借記“固定資產”科目,貸記“固定基金”科目,直到固定資產報廢、毀損或盤虧等原因減少時,才按原值借記“固定基金”,貸記“固定資產”科目。現行《醫院會計制度》對固定資產的這種核算方法,存在一定的弊端,造成凈資產的忽增忽減,支出虛增等,不能反映當期的真實經營效益,需要進一步改進和完善??梢越梃b企業會計制度,取消“固定基金”科目的核算內容,購入固定資產時做會計分錄,借:固定資產,貸:銀行存款。不再同時按現行《醫院會計制度》的規定,借:專用基金——一般修購基金,貸:固定基金。
現行《醫院會計制度》對固定資產的標準、分類、計價及核算方法都作出了明確的規定,雖未明確提出“折舊”的概念,但規定按固定資產賬面價值的一定比率提取修購基金記入支出,并通過“專用基金——一般修購基金”進行核算。這實際上是按固定資產完全折舊的辦法來計算提取修購基金,與現行企業會計制度相比,在具體核算方法上,需要改進。建議設立“累計折舊”一級科目進行核算,以使資產項目真實反映固定資產凈值,凈資產項目反映醫院實際擁有的凈資產,具體核算辦法參照企業會計制度,可只進行總分類核算,不進行明細核算。同時取消一般修購基金提取的會計核算內容,將“專用基金——一般修購基金”的期初余額轉入“事業基金”。在具體方法上,對專用、貴重設備可采用個別計提折舊的方法,除此之外,均采用分類計提折舊法。在賬務處理上,計提基數以期初應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賬面原值為依據,采用規定的年折舊率或月折舊率計算折舊額,當月增加的固定資產,當月不提取折舊,當月減少的固定資產,當月照提折舊,從下月起不計提折舊。計提折舊時,借記有關支出科目,貸記累計折舊,同時登記固定資產明細帳和總賬,并在會計報表中分別列示固定資產原值,累計折舊及固定資產凈值,使資產負債表反映醫院實際總資產及凈資產,便于報表使用人正確理解有關信息,期末“固定資產”賬戶余額仍為原始價值,“累計折舊”帳戶余額為已提折舊額,在資產負債表中,“累計折舊”作為“固定資產”的備抵項目列示在“固定資產”項目的下方,二者相抵后的余額應為固定資產凈值。
現行醫院發生的借款利息費用在“管理費用”科目中核算,存款利息收入、代收的有關款項在“其他收入”科目中核算,造成費用和收入的虛增。為適應醫院新形勢下成本核算和醫院的負債經營的現狀,規范核算借款(負債)的費用支出,合理反映借入資金的利息負擔情況和合理評價資金(負債)的利用效益,故建議把原在“管理費用”中列支的借款利息支出和在“其他收入”中核算的存款利息收入統一規劃到設立“財務費用”一級科目中核算,期末直接轉入“收支結余”的“其他結余”。而有關的代收款項沖減相應的管理費用支出。
衛生事業的發展趨勢是技術發展越來越呈成本密集型,新藥物、新設備的應用使競爭加劇,各種資產的減值風險加大,特別是高科技的醫療治療設備,更新換代必然導致部分設備閑置。因為醫療服務行業的特殊性,藥品材料完全實行“零庫存”是不現實的,醫院應該根據資產的實際情況計提各項減值準備,充分估計到各種風險和損失,以正確體現醫院的資產凈值。
醫療服務行業是高技術、高風險行業,其無形資產主要表現為醫療技術專利權、非專利技術以及醫院的信譽。醫院為了適應自身發展的需要,必然開展一些能給自身帶來較大經濟價值的科研項目,其費用較大,如果不將其資本化,直接反映在當期支出中,其收支結余不會真實,不利于考核當期財務成果。另外,醫療人員的培養也投入了大量的費用,也應該考慮成為醫院無形資產的一部分。隨著醫療市場的逐步開放,會出現合作、合資醫院,醫院除用設備、技術進行合作外,還可以用良好的信譽作為合作資本。但目前醫院會計制度未能對無形資產具體化,醫院進行核算沒有法律法規方面的依據,具體操作無法進行,勢必造成醫院資產的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