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琛
職業教育的市場化和屬地化管理使職業教育規模、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有了明顯提高。但是,由于職業學校辦學成本和效益的評價標準不一,地方財政對學校的撥款標準不一,學生收費標準的計算依據不一,使得職業學校辦學成本數據可比性弱化,不利于統一管理制度的規范和社會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因此,對職業學校辦學成本進行評估,是評價辦學成本和效益、制訂財政撥款標準和學生收費標準的基礎。
隨著辦學規模的擴大,一方面,工作中預算執行不嚴、成本意識不強、效益注重不夠的現象還在一定范圍和程度上存在,嚴重影響和制約著學校的發展。另一方面,財政撥款方式也發生了改變。目前財政撥款與學校發展、學生規模已極不對等,過去那種“工資靠財政撥款,改善教職工待遇和維持事業日常運轉靠學宿費收入,發展建設靠銀行貸款”的方式已日薄西山,唯有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以增加自有收入,加強內部管理,提高教學質量,降低辦學成本,提高辦學效益才是出路。
職業教育的投資體制也由過去單純依靠政府撥款的體制,轉變為以各級政府財政撥款為主,以征收教育稅費、收取非義務教育階段學費、發展校辦產業、鼓勵社會捐資、集資和設立教育基金等多種渠道為輔的多元化投資新體制。在這種情況下,吸引社會資本、企業出資、民間捐贈的融資渠道日漸重要,但這些都要建立在社會及企業對職業教育辦學質量和辦學成本的充分了解基礎上。只有在學校向社會提供統一、真實且具有可比性的數據資料,才能使職業教育成本分擔者給出充分評價并給予實際支持。
職業學校的辦學成本主要是職業學校為培養學生耗費的成本,但其與教育成本不同之處在于,其重點在于辦學的支出。我們按成本性態可以將學校辦學成本分解為變動成本,固定成本和混合成本。將辦學成本構成項目分為:工資福利、助學金、公用支出和基建及貸款利息分攤四大項。
包括在職教職工“基本工資、補助工資、津貼補貼、行政勞務和教學酬金”,離退休人員“離退休費、津貼補貼和校內津補貼”,集體福利,社會保障繳費等。有學者認為,離退休人員工資福利等費用屬社會保障費用,應從辦學成本項目中剔除,從成本核算的角度看不是沒有道理,但現實狀況下,離退休人員依然是由單位“使用”而不是“處置”的,這些支出是學校對于這些人員的補助,依然應當納入辦學成本的范疇。
傳統上認為管理人員工資是一定時期和一定業務量范圍內,不受業務量增減變動影響而能保持不變的成本,是一種固定成本,但職業學校和制造企業有著本質不同,由于職業教育提供的主要是教育服務,教職工的工資實際是一個基本的成本支出,且隨著經濟環境的變化、學校規模的變化而呈現變動趨勢,因此工資福利應當明確列入變動成本。
根據部門預算標準,是把離退休支出和助學金等統稱為對個人和家庭的補助支出。我們從歷史習慣和減少項目調整、方便數據對比出發,仍然將離退休支出并入工資福利,將助學金單列。助學金包括學生補助、實驗實習、實踐教學及團委學生會活動、軍訓等一切與學生有關的費用。也有學者認為,助學金實際是學生上繳學費的一種轉移支付,類似商業折扣,與學校提供的教育服務無關。我們認為有點以偏概全,除了直接性補助外,其它項目都是學生培養教育的一部分。按實際成本原則,這些都是學校的實際支出,應該列入學校辦學成本。
包括行政和教學辦公差旅費、水電燃料費、郵電網絡通訊費、綠化保潔物業費、維修維持費、交通車輛費、業務招待費、職工教育培訓及其它等。至于該項目中的經營支出和純后勤服務方面的支出是否計入辦學成本的問題,筆者認為按照現行會計集中核算制度下的“統收統支”思想和學校實際,可以不單獨考慮,這部分支出并不大,對辦學成本比較研究影響較小,可以不予考慮。
學校作為財政撥款的事業單位,其固定資產折舊問題一直“提而未決”。從理論上講應該提折舊,但在實際工作中,由于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實行收付實現制,而不是權責發生制,沒有相關的制度依據,除具有獨立法人資格、實行獨立核算的校辦企業計提固定資產折舊以外,其它用途固定資產一般都不計提折舊。因此,我們可以不將固定資產折舊作為辦學成本構成的一個項目。
但是,對于職業學校為滿足教育需求而事實上形成的大量基本建設投入及貸款利息支出,為客觀反映當期收支,采用分期攤銷的辦法,應計入辦學成本。在研究中,將攤銷期限定為30年主要基于以下三個方面的考慮:一是房屋及建筑物的折舊一般是50年;二是貸款利息支付是有期限的,需要進行簡單加權;三是考慮到經濟社會發展和成本回收需要,擬采用類似加速折舊的辦法,適當加快回收速度。
一般而言,物質生產部門生產的產品,其成本可以隨著產品的銷售而實現轉移。而職業學校辦學成本,除一部分可以通過學生所繳學宿費得到直接補償外,還有一部分則要通過國民收入再分配中的消費基金——財政撥款、校辦產業和后勤服務以及社會投資捐贈等渠道補償。
學校人才培養不能像企業的產品生產,可以通過使用現代化的生產線降低勞動強度和成本,只能是教師“傳道、授業、解惑”,學生“學習、實踐、提高”,因此教育過程中的活的勞動耗費較多,人員工資福利費用比重較大。
在職業教育領域,隨著時間的推移,學校辦學成本一般卻呈遞增趨勢。一方面職業教育必須反映并代表社會先進的生產技術與科學水平,現代化的教學方式和手段的推廣必然輔之以先進的教學儀器和設備;另一方面正因為社會在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提高,為師生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條件以吸引優秀人才,學校的人才培養成本自然會上升。這其中,特別是基建投入的成本最為龐大。
改善目前職業學校的辦學成本困境,無非是兩個層面的問題,一是開源:千方百計提高自有創收能力,拓展資金來源渠道,積極尋找校內新的經濟增長點,吸引社會資本;二是節流:嚴格執行綜合財務收支預算、經費開支與審批權限、政府采購制度和收支兩條線管理辦法,從源頭上下功夫,把好資金出口關,堅決杜絕無預算項目、超預算標準的支出行為,嚴格預算追加、調整審批手續。
按照構建節約型社會的要求建設節約型校園,積極探索校內公用經費開支項目定額包干管理辦法,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多方開展增收節支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