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2”地震過后的兩年之間,青川的一切都在日積月累地恢復與更新著。農房、城鎮安居房、飲用水、學校、衛生院、福利院、防洪堤、產業園區、農家樂……包羅萬象的援建項目,已經讓這個遠離都會的山區縣變得更勝往日,一切都令人難以置信。而每一個新景象之下,映射的是浙江援建的合理規劃與用心投入。
“5·12”地震兩周年將至,再過數月則是援建項目完工的最終期限。而對浙江援建而言,尾聲也許只是代表另一個開始。

因為援建不只是在乎當下,更在乎未來。在兩年的援建中,浙江的援建者們不僅致力于當地生產生活的恢復重建,更致力于青川的持續發展。物質支援與智力支援、“硬件”建設與“軟件”建設、“輸血”與“造血”緊密結合……對青川人而言,眼前的新貌固然值得感激,但之于其未來發展的長期規劃與功能重建也許更具深意。
浙江人“務實”,總把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花在青川群眾最需要的地方;浙江人更敢于“亮劍”,為了造福青川人民,寧可“殺雞用牛刀,大馬拉小車”,寧可“做兩千萬元的工程,花兩億元的精力”……“浙江理念”、“浙江責任”、“浙江質量”在潤物無聲中影響著重建。
如今,隨著一條條通川公路的貫通……昔日的貧瘠落后小縣已然邁開了“走出去”的步伐:在浙江援建推動下,青川人加入了入浙培訓與務工的陣營;青川的農副產品走出山區,進入沿海發達城市的銷售網絡;青川的產業園區被廣大外來企業所認可,紛紛入駐。
援建,已成為一項福澤后世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