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應雄
改 革開放以來,我們的經濟發展理念經歷了“增長-發展-科學發展”的演進過程。這是認識的升華,是理論的探索,也是實踐的深入。科學發展觀是新的理論,它極大地豐富了經濟增長理論和經濟發展理論,需要不斷探索、創新和完善。科學發展與經濟增長并不對立,而是有機統一的。那么,科學發展需要什么樣的經濟增長呢?
這是科學發展的基本前提。科學發展要求的經濟增長,應該是質和量的有機結合。市場經濟發展初期,往往容易重數量的增長,追求做大經濟總量,對質的提升重視不夠。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要更加注重質量和效益,在增長中不斷積累財富,在質的提升中實現量的新擴張。著力提高經濟效益,調整國民收入分配結構,努力實現政府財政收入、企業盈利和個人可支配收入的同步增加;著力提高環境效益,推動綠色經濟、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加快發展,努力實現經濟與生態的統一、人與自然的和諧;著力提高社會效益,創造財富用之于民,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努力實現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協調。

當前,應通過文化與經濟的融合,爭創浙江人文新優勢,提升軟實力
對浙江來說,針對傳統能源資源匱乏和建設用地稀缺的先天劣勢沒有改變,而先發的體制機制優勢和過于依賴低價格的競爭優勢已經有所弱化的狀況,建議堅持向市場要效益,緊緊圍繞構建“低成本、高附加值”的競爭新優勢,在發揮民營經濟、縣域經濟、塊狀經濟等特色優勢上下功夫,通過現代物流、電子商務和營銷網絡的融合,爭創浙江低成本的新優勢,奪回市場話語權;通過自主創新、知名品牌和質量強省的融合,爭創浙江高附加值的新優勢,搶占市場制高點;通過文化與經濟的融合,爭創浙江人文的新優勢,提升軟實力。
這是科學發展的重要手段。要堅持圍繞市場調結構,調結構出效益,在結構優化中實現經濟增長。著力優化產業結構,推動“二三一”結構加快向“三二一”結構轉變,關鍵是發展現代服務業、先進制造業和高效生態農業;著力優化需求結構,推動過于依賴外需拉動加快向內外需協調拉動轉變,關鍵是開拓國內外市場、支持“走出去”發展和海外制造;著力優化要素結構,推動主要依靠物質資源支撐加快向創新驅動支撐轉變,關鍵是節約集約利用資源、推進自主創新和提升品牌競爭力;著力優化城鄉結構,推動城鄉二元結構加快向城鄉一體化發展轉變,關鍵是打開城門、轉移農民、轉化農民,讓進城農民與城市居民同城同待遇;著力優化區域結構,推動過于倚重沿海發達地區加快向山海協作、陸海聯動轉變,關鍵是發達地區幫扶欠發達地區的自我發展。
對浙江來說,針對戰略發展動力已從原先的“小城鎮+鄉鎮工業+專業市場”、演變為新世紀前后的“城市化+特色工業園區+物流”、再發展到現階段的“城鄉一體化+現代產業集群+現代物流”的狀況,建議把“四圈一群一網”(即杭、甬、溫、浙中都市圈、現代產業集群、現代物流網)作為浙江發展轉型的戰略載體,進一步增強內生發展動力和活力。
這是科學發展的必然要求。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可持續發展,利在當代,惠及后代。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根本途徑,在于轉變生產生活方式。用經濟學思想說,傳統的增長方式是粗放型增長和外延式擴大再生產,基本特征是“三高兩低”,即“高消耗、高污染、高投入、低效益、低效率”;新興的發展方式,則是集約型增長和內涵式擴大再生產,基本特征是“三低兩高”,即“低消耗、低污染、低投入、高效益、高效率”。通過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努力實現當前增長與長遠發展、經濟增長與社會發展、發展經濟與保護生態的良好結合,著力提高綜合競爭力。
對浙江來說,針對過于依賴物資資源消耗的傳統增長模式已經難以為繼、人民群眾對生態環境的需求日益增長的格局,建議選擇實施集約型循環式的發展方式,圍繞率先創建全國循環經濟示范區,堅定不移地探索具有浙江特色的循環經濟發展之路,加快推進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進一步提升全省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這是科學發展的根本目的。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推動建設和諧社會。”“五有”是惠澤百姓、社會和諧的基本要求。
對浙江來說,民生工作扎實,成效顯著。建議要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老齡化社會的新趨勢和發展型社會的新特點,按照“學有所教”的要求,優先發展教育,確保教育公平,建設人力資源強省和人才強省;按照“勞有所得”的要求,擴大就業,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努力增加勞動者特別是普通勞動者的收入;按照“病有所醫”的要求,建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努力解決老百姓的“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按照“老有所養”的要求,大力推行社會養老、居家養老等方式,努力讓老人活得開心;按照“住有所居”的要求,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努力讓“天下寒士俱歡顏”。

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根本途徑,在于轉變生產生活方式
這是科學發展的重要保證。圍繞人民滿意政府建設,轉變政府管理和服務方式,打造服務型政府、法治型政府和節約型政府,強化“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等推進科學發展的職能,更加注重資源節約的經濟管理,進一步加強經濟秩序;更加注重環境友好的生態管理,進一步維護生態秩序;更加注重規范有序的市場管理,進一步強化市場秩序;更加注重民生福祉的社會管理,進一步鞏固社會秩序,從而增強政府的管理和服務能力
總而言之,如果說從“增長”到“發展”是發展觀的第一次飛躍,那么從“發展”到“科學發展”則是發展觀的第二次飛躍。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科學發展需要“高效益、優結構、可持續、惠民生、重管理”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