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明燦
1.考慮學生家庭的承受能力,高校學費標準自2000年以后一直未作整體調整;
2.高校生均財政經費撥款增長緩慢;
3.高校財政基建經費撥款極其有限,無財政專項資金用于擴大校區建設;
4.依靠社會服務等組織收入的能力非常有限;
5.負債額度過高,短期貸款份額大、長期貸款份額小的不合理貸款結構,貸款利率不斷增加及巨額本息的支付,使這部分高校面臨嚴峻的債務危機。
1.銀行貸款融資成本過高,學校結余資金主要用于支付利息,無短期還本能力。
2.過高的貸款額度和不合理的貸款結構使得短期償債風險較高。
3.高校缺乏進一步融資的能力,陷入一邊是高息成本的支出,而另一邊卻沒能達到預期使用效益的進退兩難局面。
4.為保證有足夠的還本付息資金,高校大力壓縮日常教學消耗性支出,教學質量受到一定的影響。
5.高校人才引進、人才隊伍建設、學術交流和學科建設等“軟工程”建設缺乏資金。
1.政府應負起自身應有的責任,對高校因響應國家教育大發展號召而背負的債務逐步承擔相應的還本付息責任,以使高校從沉重的債務負擔下解脫出來投入到內涵發展建設中,切實實現高等教育質和量的協調發展。
2.政府應繼續加大對高校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骨干學科、特色專業等專項資金的投入力度,鼓勵高校將工作重點轉移到內涵發展上來。
3.增加生均財政撥款定額標準,緩解高校辦學經費緊張的矛盾,使高校的經費有穩定的來源。
4.針對高校不合理的貸款結構,政府應協調金融機構解決高校短貸置換長貸問題,減少籌資難度,緩解還貸壓力。
5.建議政府對高校的校區置換問題予以通盤考慮,最大限度地發揮資產效益,避免重復建設,加快高校的資金回收。
1.構建核心競爭力、提升綜合實力。高校要在教育市場資源和能力中占據競爭優勢,就必須在“質”上有所突破、有所作為,通過構建并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才能在激烈的生源競爭和就業壓力中處于優勢地位,以保持生源的穩定和增長,從而保證學校的學費收入,提升學校綜合實力,這將是高校化解債務危機的重要保障。
2.多渠道籌集資金,努力增加還貸能力。積極將科研成果商業化,促進科學技術轉化為社會生產力;提高學生繳費率;通過社會投資、融資、教育國債等多種市場手段積聚教育資金,實現多方籌措教育資金的目的。
3.強化預算管理,科學安排資金。首先,將預算分為經常預算、建設性預算和償債性預算三部分。經常性預算必須以收定支,確保平衡;建設性預算按輕重緩急,量力而行;償債性預算必須打足。其次,要堅持集中財力確保重點的原則。重點支持師資隊伍建設、學科建設、基本建設等重點項目。第三,財務部門要加強財務預算及控制,減少現金流量安排不當收不抵支的財務風險。
4.大力推進人事分配體制改革,提高教職工的積極性,壓縮人員經費支出。從數量上壓縮高校教職工的人數,從質量上優化高校教職工的結構,引入人才競爭機制、轉崗分流富余人員等措施,創造一個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用人環境,既能減少人力成本的數額,又能有效控制人員經費支出。
5.合理配置資源,實現資源共享,避免資源的的重復購置和閑置浪費,節約資金、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第一是建立教育資源的共享機制。高校應根據物權與事權相統一的原則,采取固定資源和共享資源相結合的配置方法。一方面要摒棄部門所有制,改變各部門小而全的狀況,實現資源的統籌安排和使用,盡可能地減少重復購置,減少投入,另一方面要以學科為依托,建立跨系部的科研中心、實驗中心、測試中心,充分提高大型儀器設備和高檔儀器設備的利用率,打破封閉的管理模式,實現資源共享,充分發揮人、財、物的綜合效益。第二是提高物質資源的利用率。改變高校教育資源閑置狀況,在保證教學的前提下,把教室、實驗室、計算機房、大型儀器設備、圖書館和體育設施全天候對外開放,盡快從使用中產生效益和收回成本,以免因社會進步和科學發展而導致教育資源的貶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