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工業大學 于新凱 李子彪 張愛國
顧客的需求越來越多樣化、個性化,越來越想把酒店消費作為體驗式消費,而目前的酒店模式大都是比較標準化的模式,無差異性,且目前外商的沖擊更使我國的酒店行業有很大的競爭壓力。如何在這種形式下站穩腳跟,就需要形成差異,建立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形成自己的品牌。而基于風格創新的酒店發展模式就是以消費者的需求為出發點,以本土文化和特色為定位點布局和經營酒店,力爭在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基礎上給予消費者意外的驚喜讓消費者讓渡價值達到最大化。這種發展模式將是未來的一種趨勢,對于酒店業競爭力的增強有著重大的意義。
SWOT分析是對企業優勢(strength)、劣勢(weakness)、機會(opportunity)和威脅(threats)進行分析的一種方法。SWOT分析實際上是將對企業或行業內外部條件各方面內容進行綜合和概括,進而分析組織的優劣勢、面臨的機會和威脅。其中,優劣勢分析主要是著眼于企業自身的實力及其與競爭對手的比較,而機會和威脅分析將注意力放在外部環境的變化及對企業的可能影響。
國內目前酒店業優勢主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等),國外游客的大幅增加,國內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家政局穩定,社會綜合治理成效顯著,人力成本低,高收入人群增多,周末旅游和假日經濟的推動,即將實行的帶薪年假等等。
存在的劣勢有:品牌(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單一且知名度低)投資主體單一,產品定位不明(細分市場);服務個性化研究不夠,管理標準化不足(市場管理、市場研究、競爭研究、產品開發、商標品牌、促銷管理、廣告管理等); 營銷手段相對單一(網上預定、免費電話、聯合 促銷等);經營人員缺乏職業化;存在高投入低產出和無序競爭現象(如五星標準四星收費等)。
1.3.1 旅游業的飛速發展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旅游業繼續保持高速發展的勢頭,接待國際旅游者的數量連年遞增。2004年入境總人數達到了10904萬人,首次突破了1億人次大關。同時,自1999年國家增加法定假期后,國內居民的旅游熱情被極大調動起來, 2004年國內旅游總人數11.02億人次,首次突破了10億人次大關。
1.3.2 顧客需求的轉變
顧客的需求不斷變化,不僅重視產品和服務,更渴望精神上的滿足。人們到飯店住宿、進餐,追求的就是心理和精神上的感受。
1.3.3 深厚的文化底蘊
中國是有著5000年歷史的文明古國,有豐富的文化底蘊做支撐。酒店的文化主題本土化程度越高,就越具備民族特色和時代性,就越有世界性意義和不可模仿比擬的內涵價值。
面臨的主要威脅有:國外財團及酒店管理集團的進入;現有酒店資金實力比較弱,酒店內部缺乏系統性管理;部分酒店為國內房地項目的轉型(公寓酒店化管理或直接轉為酒店、產權式酒店的興起);分時度假系統的進入等。
所謂酒店的“發展模式”就是指不同的酒店集團根據各自不同的競爭優勢與競爭劣勢和所面臨的不同市場機遇與市場挑戰,而選擇的不同發展空間、發展戰略和發展戰術。
本文定義風格為通過引入人類文明的某些基因使酒店從外型的建筑符號、裝飾藝術,到產品組合、服務品位形成特色,對消費者的視覺感官、心理體驗造成沖擊,使消費者置身于整個消費服務的過程中感受到的一種獨特的印象深刻的體驗,從而達到一種精神上的享受與共鳴。風格包括建筑裝修風格,員工的服務風格以及顧客享受到的特殊的服務的獨特風格。風格創新就是根據顧客需求的實際,依托本地文化和酒店特色與專長,力求在酒店建設、產品設計與服務提供各方面創新、出奇,突破千店一面的傳統格局,張揚酒店的個性特征。
酒店風格創新既是對酒店現有的風格進行創造性的改變,使變后風格給人一種耳目一新,意想不到的感覺,又在一定意義上讓顧客對整體風格有種系統化的認知。
基于風格創新的發展模式是酒店企業在應對現在酒店行業激烈競爭和顧客對服務需求不斷提高和差異化的背景下,以酒店經營目標為出發點,以把握機遇、可持續發展、提高品牌價值為內在要求,以風格創新為發展模式和途徑的酒店發展思路和方案。通過不斷的風格創新,酒店企業避開一般酒店模式的競爭,建立一種具有價值優越性、異質性、難以模仿性、不可交易性、難以替代性五種特性的企業經營理念和文化。基于風格創新的酒店發展模式是未來一種極具潛力的發展模式。這種模式適應的酒店是一些旅游酒店,主要適合此地區有許多特色景區、特殊文化、特殊歷史的地帶,目的是讓顧客在把酒店作為解乏休息的場所外,更重要的是讓顧客在酒店中也能體驗到當地的旅游特色氣息,強化當地的旅游概念和特色。尤其對于出差和參加會議的人員可能沒有時間去游覽當地的旅游區,具有這種理念的酒店正好彌補了顧客的這一缺憾。
風格創新不是隨心所欲任憑想象空間的無限擴大,它是有依據有原則的,要以文化為依托,形成主題,在此基礎上進行創造性發揮。
文化未必最豪華,豪華往往不是文化或者說豪華是暴發戶文化但不是真正的酒店文化。只要做到位,無論什么檔次的酒店都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氛圍和文化風格。很多人住酒店,是因為出差的需要,因為旅游的需要,因為各種流動性的需求。一般來說,大家對酒店的預期很高,這種預期簡而言之,就是有品位,甚至有超越性的品位。品位是一種感覺,很難用準確的語言加以形容。作為酒店尤其是主題酒店,不單需要講品位還要講超越性的品位,要以超越性的品位作為酒店的表現形式。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是大家氣度。酒店在文化面必須有大家氣度,這樣才可能超越會上的其他行業。第二是上層文化、貴族氣質。當然不是所有的酒店都有上層文化。一星酒店不可能有上層文化,但必須有文化精神。這種文化精神不光要在服務項上,而更多地體現在酒店給人的總感覺上。現在有些社會餐館裝飾得非常有特色,有文化酒店之所以能夠與之抗衡,主要是因為有這種文化精神。大家氣度和文化精神是酒店業有能力 超越其他行業的兩大法寶。
2.4.1 主題選擇應與所處環境相適應
酒店產品具有不可轉移性,又處于一定環境中,因此酒店的顧客首先是酒店所處區域的顧客。因此只有在各方面與所處環境相容才可能最大限度地獲取客人。主題酒店應與區域文化相結合。不同的文化對不同的顧客有不同的吸引力。因此酒店的主題應該是對城市文化的概括和提練,形成特色并爭取成為城市名片,以幫助打造酒店品牌,甚至是城市品牌。比如廈門是我國著名的僑鄉,每年都有許多海外華僑回到這里或是故地重游或是尋根訪祖。他們都帶著濃濃的鄉情和對家鄉的追憶。以華僑回鄉、廈門八景為主題的廈門華僑大酒店,就反映了這種區域文化特色,帶給華僑家的感覺,寄托他們濃濃的思鄉情,使他們終生難忘。長升大酒店、金雁大酒店都以閩南文化為主題,反映閩南文化的特色,做得都很成功。
2.4.2 酒店的主題應與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
酒店不是越豪華越好,和諧才是美,適應需求才叫好。關鍵是主題立意新穎,獨具文化特色。厭倦了都市喧囂生活的人可能更喜歡一份寧靜,使身心得到放松。貼近自然返璞歸真的主題形象會更受青睞。相反如果無視區域經濟發展狀況,一味追求豪華則會因為沒有充足的客源而導致慘淡經營。因此應從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出發,通過酒店的特色文化品位來塑造主體形象才是酒店經營的有效手段。
2.4.3 酒店內部的要素無論有形和無形都要與酒店的主題相適應
酒店的主題一定意義上也是酒店對顧客作出的承諾。入住的顧客希望能得到酒店主題所描述的感受和體驗。如果酒店內部的要素不能與主題相一致,則是對顧客的欺騙,讓顧客覺得酒店名不符實,有損于酒店形象。相反,如果酒店的要素都與主題相適應,不僅能使顧客體驗到期望的氛圍和經歷,還能烘托酒店的主題、突出酒店的特色,有利于樹立酒店形象、打造主題品牌。
風格創新講究從自己主題入手,把服務項目融入主題,以個性化的服務代替刻板的模式,體現出對客人的信任與尊重。具體而言其優勢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引發顧客注意力、深化顧客記憶力;提升酒店企業創造文化力、適應地區文化的能力;有利于形成可持續發展;有利于達到既增加經濟效益又發展文化事業的雙重收益。
總之,酒店經營與文化創新結合起來,可以使酒店更好融入所在地區和社會,使得人們更容易接受和產生思想共鳴,進而增加對酒店的認同和歸屬感。久而久之就能培養出大批的忠實客戶,酒店的可持續發展和持續競爭力也就形成了。
[1]張潤鋼.中國酒店企業發展的戰略分析[J].改革與戰略,2000,(02):72~73.
[2]歐荔.中國主題酒店文化融合的思考[J].旅游科學,2003(03):44~46.
[3]秦浩,孟清超.主題酒店的定位研究[J].商業經濟文薈,2004(4):59~64.
[4]呂莉.“冷”眼觀潮——酒店設計主題的實現[J].飯店現代化,2004(07).
[5]黎花.主題酒店產品的設計原則[J].飯店現代化,2004(04):56~57.
[6]郭雅婷,余炳炎.主題酒店在中國本土化發展研究[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5(10):19~20.
[7]魏小安.主題酒店:時代的呼喚,市場的需要[J].飯店現代化,2005(09):22~29.
[8]文吉.城市星級酒店的發展模式研究[J].特區經濟,2005(07).
[9]趙力.審美與消費相關的問題研究[J].南方論壇,2006(04):66~78.
[10]文吉.中國酒店業發展趨勢探討[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0(03):69~72.
[11]袁學婭.中外酒店管理比較——入世后我國酒店管理如何同世界接軌[M].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