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京花
小提琴演奏是一門具有極為專業演奏水準的器樂種類。近一個世紀來,小提琴大師們不斷地在演奏實踐中創新各種技法和技巧,使小提琴演奏進入了音樂表現與炫技相結合的時代。縱觀這些提琴大師的精品力作,我們不得不被他們演繹風格的多變性、特色風格的準確性所折服。通過對這些藝術大師的深入了解,我們會發現每個音樂作品在不同的演奏家手中都能獲得最高的演奏價值,這恰恰是我們小提琴演奏者應該認真學習和借鑒的。
奧地利維也納演奏家克萊斯勒,12歲在巴黎音樂學院比賽獲第一名,23歲在維也納舉行首次個人音樂會,兩年后在卡內基音樂廳演奏塔蒂尼的《魔鬼的顫音》并且自己譜寫該曲的華彩片段。他曾于20世紀30年代來到中國上海。他在技術更新方面有著杰出的貢獻,在左手上,他突破了當時的僅在慢速演奏的部分揉弦,強調在快速演奏和分弓演奏中也需要揉弦,這種歷史性的創新打破了延續幾百年的左手傳統,使音樂演奏的歌唱性更加完善。同時,他又強化了滑指技術,采用滑音換把,用二三指代替四指揉弦,因此能得到更加圓潤的音色。這種替換的方法在我們的演奏中較為實用。
埃爾曼,一位猶太血統的俄裔美國小提琴家(浪漫主義演繹的代表人),被后人譽為20世紀中最有代表性的小提琴演奏大師之一。幼年時就獲得“神童”的稱號。8歲時就演奏貝利奧的《第七小提琴協奏曲》,13歲就被譽為天才小提琴演奏家。他的演奏風格準確、細膩,并且精美華貴,從來都不為單純的炫技和膚淺的速度表現演奏。他演奏的每一部作品都是將精湛的技藝與強烈的音樂內涵結合在一起,達到彼此融通的演奏境界。埃爾曼的一生中幾乎將當時所有的小提琴作品都精湛地演奏過,代表性的演奏多數為俄羅斯作曲家的作品,如:格拉祖諾夫的《a小調小提琴協奏曲》,柴可夫斯基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等成為他演奏藝術的化身,被譽為是當時最為權威的詮釋。埃爾曼是一位感情豐富的音樂家,他不僅能把內心的情感與準確的技術結合在一起,并且具有驚人的演奏氣質,是一位偉大的、魅力無窮的浪漫主義大師。
現代提琴藝術之神——海菲茨,俄國美籍小提琴家,具有猶太血統,7歲時演奏門德爾松的《e小調協奏曲》,11歲在維也納和萊比錫等地演出,20世紀20年代曾到中國演出。海菲茨的演奏藝術活動極其豐富,并且是一位室內樂演奏大師,與大提琴家皮亞蒂格爾斯基、中提琴演奏家普利羅姆斯、著名的鋼琴家魯賓斯坦一起組成超水平的室內樂重奏組,演奏了大量古今優秀的室內樂作品,把室內樂演奏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他的演奏方式在某些方面極為獨特,演奏速度極快,甚至快于其他演奏家一倍以上,盡管如此快的演奏速度,卻絲毫損害不了他的魅力性演繹,對于快速跳弓、連頓弓、飛跳弓、拋弓技術的掌握簡直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無論多塊、多難的樂句他都能夠清晰地演奏,并且保持極為精確的音準。在這點上,他可以說是古今最為突出的演奏家。
海菲茨的左手具有各種滑指技巧,并且他的揉弦變化豐富,他的揉弦技術與右手絕妙的運弓結合一起,成為他演奏風格中的突出標志。他一生演奏了幾乎所有的小提琴作品,并且18歲時就能夠背譜演奏數十部高難度的小提琴作品。他對作品總是反復推敲、不斷改進,直到最后找到理想的演奏方法為止。海菲茨是我們這個時代中最令人懷念的音樂巨人。
在他們之后,又不斷涌現出眾多才華橫溢的小提琴演奏家,如:米爾斯坦,小提琴藝術史上的超級巨星大衛、奧依斯特拉赫、天才大師梅紐因、現代技巧大師里奇、剛勁有力的風格代表科崗、當代小提琴王子帕爾曼、全能大師朱克曼等等。女性的小提琴演奏家有奧地利維也納的小提琴家莫里尼、英年早逝的美國小提琴家內弗、波蘭的小提琴家埃達·亨德爾、波蘭華沙的小提琴家萬達·威爾克米爾斯卡、東方國度韓國的小提琴家鄭京和、德國小提琴家索菲、穆特等,她們也是小提琴藝術領域中綻放迷人的色彩和演繹完美藝術的杰出代表。
從這些小提琴藝術家的身上,我們可以領略到音樂的無限內涵,能夠聆聽到不同作品在大師的演繹下的藝術真諦。無論是圓潤的音色和極富內涵的演奏風格,還是左右手高超的炫技。或許同行們能夠從我的分析中產生共鳴,在實踐中得到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