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勇
論傳統與反傳統對現代設計發展的作用
□崔 勇
設計是一種文化,因此,設計也有自己悠久的歷史傳統。從現代藝術設計來看,傳統的手工藝設計可以說成是它的傳統。不管是傳統藝術設計所反映出來的各種藝術形態和形式,還是藝術設計傳統所反映出來的傳統精神,這兩方面中國都可以說是得天獨厚。傳統的工藝美術,包括陶瓷工藝、金屬工藝、漆工藝、染織工藝、竹木工藝、玉石工藝等等工藝美術作品,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勤勞智慧以及獨具匠心的設計、巧奪天工的制作成就。它不僅服務于歷代中國人的生活,亦造福于全人類。這些偉大的創造和設計所積淀的藝術設計傳統,不僅代表著輝煌的歷史,更成為現代藝術設計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文化源泉。
從傳統文化、傳統藝術設計對于現代藝術設計的意義而言,傳統文化、傳統藝術設計都是現代文化和現代藝術設計的巨大資源和寶貴財富。
傳統文化包括傳統藝術設計所形成的文化傳統,是民族優秀智慧與才能的結晶和體現,作為民族精神的具體形式和內在要素,它是民族文化延續發展的內在動力和橋梁,是民族文化發展的根本基礎,是文化連續性的保證。作為現代藝術設計的根本上出發點和精神源泉,民族的傳統精神是借鑒和吸取的主要內核。
文化傳統是現代藝術設計巨大的藝術資源,從設計的形式到精神內核,文化傳統都給我們無窮的啟示和幫助。現代設計首先是為當代中國人的設計,為中國人的設計不能不關注中國文化。設計實際是一種文化的設計,這種文化設計是立足民族文化設計。因此,無論當代設計是否自覺,設計中的文化取向尤其是民族文化的取向,是設計成敗的關鍵因素。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我們的文化傳統也是由多民族的文化傳統所組成所豐富。各民族傳統在當式文化交流中更體現出中國民族文化的多元、博大、精深,也更加強了文化間、文化傳統間的交流與融合。這種多元的文化傳統使我們有了更多的營養、更多的選擇、更多的依托和更多的發展取向。文化傳統、藝術傳統是前人給我們留下的無窮財富,是現代藝術設計發展的真正基礎,我們要認真地學習傳統、認識傳統、善待傳統,才能有發展的力量和方向。在現代設計中,中國的造型藝術承襲了中國傳統美術觀。它有別于西方強調形象性、生動性的審美趣味,多不重“寫實”重“傳神”,在意境上追求“大巧若拙”的浪漫飄逸境界。它是具體的,又是抽象的;它是繪形的,又是入神的;它是確定的,又是未定的。作品的意趣具有多義性和模糊性的審美效果。近年來,將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融合于現代設計,備受設計師們的青睞。
當強調創新的現代主義設計在世界的每個角落泛濫時,現代主義創造一個新世界的決心使人們在機器的叢林中迷失自己。而當人們意識到人類古老悠久傳統和似乎已很遙遠的過去時,后現代主義者出現了,他們企圖連接起過去和現在及未來的鏈,找回在機器聲中失去的自我。
早期代表青年一代的波普風格、反傳統風格比較有代表性的激進設計組織有“超工作室”、“第四十五工作室”,生產這些激進設計組織產品的生產單位則是環球工具公司,他們反傳統的“好設計”原則,影響歐洲其他國家的前衛設計運動,對現代設計的發展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
1976年在意大利米蘭成立了一個名為“阿卡米亞”的工作室,此工作室為設計師們提供了一個展示他們設計制作樣品的空間,這些樣品是他們脫離了工業設計的束縛后自由發揮設計才華的設計品。“阿卡米亞”工作室與意大利兩個著名的設計師埃托·索特薩斯和亞歷山大羅·門蒂利合作,因此很快取得世界聲望,成為世界知名的激進設計組織之一。1981年索特薩斯離開了“阿卡米亞”的工作室,自己組織成立了另外一個前衛設計集團“孟菲斯”小組,集合了一批杰出的青年設計家,引發了80年代最引人注目的后現代設計活動,使后現代設計運動達到了高潮。
這兩個組織從未系統地闡述過任何設計思想或設計方法,他們只是用他們的設計作品,來展示他們與現代主義設計迥異的設計方式。他們的設計中有一種玩世不恭氣息,以高度娛樂、戲謔、玩笑、俗艷的方法,達到與正統設計完全不同的效果,非常具有兒童心理特點的產品、家具造型和艷俗的色彩,形成明顯的波普風格。他們的設計主要是打破傳統功能主義設計觀念的束縛,強調物品的裝飾性,大膽甚至有些粗暴地使用鮮艷的顏色,展現出與國際主義、功能主義完全不同的設計新觀念,大膽地與傳統設計相對立。自孟菲斯以來,雖然沒有出現具有影響的激進設計團體和組織,后反傳統現代設計活動也因其不具備實用性、缺乏生存基礎而逐漸式微,但新穎獨特的設計品卻不斷產生,這些設計品漸漸被人們所接受。反傳統現代設計觀念和美學原則已慢慢深入到設計者和消費者的頭腦之中。所以后現代主義設計是在設計領域中的探索性活動,具有明顯的實驗特點。其目的是要打破現代設計中國際主義風格單調乏味的沉悶氣氛,表明了人類面臨信息時代而懼怕“失去控制”的感覺,是一種烏托邦的構思與物質材料的結合。因此它在今后設計中起著一定的作用。
責任編輯 王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