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構家園
在悲傷的時刻找到信仰,在重建的時刻凝聚共識。重構家園,即是要將我們的理想和信仰鑄入其中,讓人們的努力和愛心找到可以安放的地方。
“在河曲,在山間,在所有蜿蜒著道路的地方,都是這些命運并不在握的人在四處奔忙。他們都面臨著同一個世界上相同的風險。”阿來在《格薩爾王》中描述著命運陷入困境的人群,而格薩爾王的故鄉在這一刻陷入了同樣的風險。
這是一個不尋常的春天,西南大旱和玉樹地震接踵而至,連銷聲匿跡許久的沙塵暴都卷土重來。變化無常的氣候和無法控制的自然暴力提醒人們:我們賴以生存和生活的家園依然十分脆弱。
國家哀悼日的三分鐘,人們停下了匆匆的腳步,城市停下了喧囂的聲音。這是一個國家顯示悲痛和尊重的時刻,從汶川到玉樹,國旗再次為庶民而降。人們置身于這樣的場景中,用沉默來表達我們的共同存在,無論是感到孤獨和迷失的城市人,還是為生活焦慮而忙碌的農村人,在這一刻都感覺到了由每一個人所構成的國家,當傷痛來臨,我們知道背后有可以倚靠的力量。
新家園,會有的!當國家主席胡錦濤在黑板上寫下這六個字,它不僅意味著一種承諾,更是一種希冀。
重構家園,首先要解決人們的家園。青海省已經宣布要在五年內重建新玉樹,那些在地震中流離失所的人們會很快從帳篷搬到房子內,那些因地震而損壞的寺院將得到重新修建。青海湖畔的牦牛們會重新找到青草,這里會重新成為旅游者向往的勝地。
但重構家園,不僅意味著重建人類的家園,還應該重構自然的家園。三江源曾被稱為生態和生命的“凈土”。但是近年來無序的黃金開采及冬蟲夏草的采挖屢禁不止,已使此地傷痕累累。數據顯示,此地受威脅的生物物種占總類的20%以上,遠高于世界10%-15%的平均水平,部分地區的人類已難以生存,被迫搬遷他鄉。災難面前,眾生平等,當我們重構家園時,讓動物和植物也能找到家園。
最重要的是,還應當重構我們的精神家園。
玉樹州受災最嚴重的寺廟之一禪古寺的吉祥金剛殿發生了傾斜,這個在藏語里意思是“不會消滅的、永恒的”宮殿將會重新修整,活佛洛周尼瑪仁波切說,外在的建筑不是最重要的,精神重建對當地老百姓來講,是更迫切的工作。
在悲傷的時刻找到信仰,在重建的時刻凝聚共識。重構家園,即是要將我們的理想和信仰鑄入其中,讓人們的努力和愛心找到可以安放的地方。在災難中顯現出來的勇敢無畏、無私奉獻都應該得到傳承,在瑣碎的生活中被忽略,而在此刻得到升華的愛與信任、責任與道義、互助與尊重,共同構成了我們應該構建的道德圖景,這是我們理應尋找的精神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