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 強 何穗鳴
(軍事體育進修學院,廣東廣州510500)
為使排球比賽更具有觀賞性,推動排球運動的生存和發展,國際排聯對2005~2008年排球競賽規則 (以下簡稱 “原規則”)進行完善和修改,并在2008年迪拜大會上通過了2008~2012年排球競賽規則 (以下簡稱 “新規則”)的修改,并在2009年1月1日的國際性大賽中已執行;而我國因2009年舉辦第11屆全運會排球預、決賽,新規則推遲在2009~2010全國排球聯賽中正式實施。
1.1.1 觸網
隊員觸網不是犯規,但隊員擊球時觸及球網上沿的網帶,或球網以上的80 cm標志桿;或擊球時借助球網的支持;或造成了對本方的有利;或妨礙了對方合法的擊球試圖等應判犯規。
1.1.2 越過中線
隊員腳以上的身體任何其他部位,越過中線并觸及對方場區,造成對方的傷害,或妨礙對方的擊球試圖,或干擾對方的擊球動作,應判犯規。
1.1.3 攔網
隊員靠近球網在高于球網處,無論是球觸及該隊員身體的任何部位都應視為攔網的行為。
1.1.4 裁判員的分工
第一裁判員可判后排隊員完成攔網和后排自由防守隊員 (簡稱 “自由人”)的犯規;第二裁判員可判后排隊員和自由人的犯規。
1.2.1 換人
教練缺席時隊長可請求暫停或換人;場外隊員進入換人區視為換人的請求;主要由記錄員通過響蜂鳴器掌控。
1.2.2 自由人
每隊可設兩名,但比賽中只能是一名自由人登場比賽;替換時必須是在自由人替換區進行,或兩次之間的替換必須經過完整的比賽過程。
1.2.3 記錄表
隊員欄由原先的12名隊員,增添至14名隊員;自由人專欄由原一名增加到兩名;判罰欄增加了不符合規定請求的記錄。
1.3.1 觸網
隊員觸網不是犯規,但干擾比賽的情況下除外。
1.3.2 攔網
隊員靠近球網在高于球網處阻擋對方來球的行為,與觸球點是否高于球網無關;但觸球時必須有身體的一部分高于球網上沿;只有前排隊員可以完成攔網。
1.3.3 比賽過程
從發球擊球起至該球成死球止的比賽行為;完整的比賽過程是造成了得分結果的比賽行為。
1.3.4 侵犯行為
人身攻擊、侵犯或威脅的行為。
2.1.1 攔網概念更加明確
原規則 “攔網是隊員靠近球網,將手伸向高于球網處阻擋對方來球的行為,只有前排隊員可以完成攔網”;而新規則 “攔網是隊員靠近球網在高于球網處阻擋對方來球的行為,與觸球點是否高于球網無關;但觸球時必須有身體的一部分高于球網上沿;只有前排隊員可以完成攔網”。使攔網的概念更加明確,有效地消除對攔網概念的誤解。
2.1.2 觸網判定更加具體
新規則對原規則隊員擊球時或干擾比賽時,應判觸網犯規的主要情況進行列舉,例如隊員在扣球、攔網時,觸及球網上沿7 cm網帶或高出球網處的80 cm的標志桿;例如球被接起靠近球網時,隊員身體躺靠在球網上利用球網的 (支持)進行擊球;例如球在飛行中,隊員有意拉動球網降低球網高度,或球入網時搖晃球網進行擊球,造成本方的擊球 (有利),或對方的擊球 (不利),或 (妨礙)對方的合法擊球等,使攔網犯規的判定更為具體。
2.1.3 攔網技術更加精簡
排球比賽的焦點是網上的進攻與攔網的對抗,攔網規則的修改,必然會給攔網技術與訓練的模式帶來變化,攔網技、戰術的訓練應更注重隊員空中攔截動作的訓練。據統計,比賽中因觸網犯規次數由原來的每場平均4次,減少到2次,攔起球或攔回球的成攻率明顯提高,攔網水平的提高將促進進攻水平的提高,反之進攻水平的提高又將剌激防導向更高水平的發展,將會使比賽的網上爭奪更加激烈。
2.2.1 攻防更加平衡
排球比賽的精彩與排球技、戰術攻防是否平衡密切相關,為積極鼓勵防守,新規則允許在世界性比賽中設兩名自由人,放寬攔網、越過中線犯規的尺度,無疑是給比賽中防守注入新的活力,給自由人的專位化也帶來生機。
從防反的技、戰術角度分析,排球自由人運用,有效地提高防守成功率和延長了比賽來回球的競爭,自由人的專位化訓練更加突出,從而提高比賽過程的精彩程度,促進排球比賽的攻防相對平衡。
2.2.2 比賽更加流暢
排球比賽是否精彩與比賽進行時間和中斷時間之比有關。據統計,排球比賽進行時間與中斷時間是1∶4,中斷時間明顯過長。新規則簡化換人、設教練員限制區、教練缺席時隊長可請求暫停或換人等,既減少比賽中人為因素造成的比賽中斷,又有效地縮短非比賽時間,從而使比賽過程精彩,提高比賽的欣賞性。
2.3.1 規則概念更加嚴謹
排球比賽規則是比賽中必須遵循的規定和法則,為了適應排球社會宣傳的需求,推動排球運動項目的發展壯大,競賽規則必須是更簡明、文字更精確、概念更準確,力求做到通俗易懂,新規則對某些模糊的概念、判罰程序等進行了準確和完整的修正,既減少概念不清,又從根本上保證了公平和公正的和諧競賽氛圍。
2.3.2 裁判執法更加公正
排球比賽中裁判員是創造和諧的運動環境、公平和公正競爭,讓隊員更加淋漓盡致地發揮技能的執法者。新規則對觸網和越過中線犯規的修改,以及對侵犯行為規定,有效地消除了裁判員因為對規則條文理解的誤差在比賽中執法尺度不同,有意或無意造成比賽的不公平和公正,引起隊員與裁判員的爭議和觀眾的質疑,也能防止隊員在球網附近的擊球而造成相互碰撞的傷害,既減少人為因素的干擾比賽,又維護了公平和公正的競賽原則,保持排球比賽安全儒雅的特色。
2.2.3 團隊協作更加突出
排球比賽中裁判員團隊是確保比賽公正、公平、緊張而有序的組織者。隨著排球立體進攻在比賽中的廣泛應用,前、后排的隊員是多人和多點參與進攻,對裁判員判斷職責的分工提出了更高要求,新規則增加了第一、二裁判員的分工配合,既減少比賽中裁判員的漏判,又能充分發揮團隊協作,使比賽中的裁判團隊更加高效。
排球規則的修改不僅是要適應技、戰術的需要,還要主動引導技、戰術的創新和發展,吸引更多的人參與排球運動,促進排球運動的生存和發展壯大。
排球比賽要縮短非比賽時間,減少比賽中的中斷,爭取控制比賽時間,便于電視直播,適應排球市場,提高比賽的精彩性和觀賞性,仍然是規則修訂的方向。
排球規則條文要簡單、清晰,不僅裁判員能正確理解,而且參與者和公眾更加容易理解,減少人為的判定因素,使規則更為規范化,這仍然是規則修訂的方向。
[1]中國排球協會審定.排球競賽規則2005~2008[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6,1
[2]中國排球協會審定.排球競賽規則2009~2012[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9,9
[3]裁判園地.對新規則的解析 [M].中國排球網站,2009,12
[4]全國體育院校教材委員會審定.排球運動教程 [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