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守斌
信息化建設管理人才,是胡主席強調要重點抓好的四類人才之一,是提高基于信息系統體系作戰能力的重要智力支撐。怎樣界定信息化建設管理人才的對象范圍,應從廣義和狹義兩個層面來理解。廣義上講,在推進我軍信息化建設實踐過程中,各級領導者、管理者、組織者均應是信息化建設管理人才,但這個定義對象涵蓋寬泛,必然與聯合作戰指揮人才等其他類別的人才群體發生交叉和重疊。所以還應有一個狹義的概念,即部隊主管信息化建設的各級領導干部,或負責部隊某項信息化建設工程、項目,具有較高信息化素養的管理人才,比如技術密集型單位的總工程師等。強化信息化建設管理人才的培養工作,主要還是針對狹義上的概念。重點應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一)強化以崗位為核心的培養方略。信息化建設管理人才,是相對崗位而言的,是因為我軍建設由機械化向信息化轉型,有了信息化建設管理崗位,才需要這樣一類人才。因此,做好信息化建設管理人才的培養工作,必須強調以崗位為核心。以崗位職能定性人才。根據部隊類型、工作性質、建設任務界定哪些崗位是信息化建設管理崗位,從這些崗位的共性要求出發,建立通用素質標準,并在學歷、能力、經歷等方面細化任職資格條件。只有具備了這些條件并能有效履行崗位職責的人才,才可視為信息化建設管理人才。用崗位需求牽引培養。以信息化素質為核心,針對不同崗位特點要求構建不同的素質結構模型,制定中長期培養目標和個性化、精細化的培養規劃。突出崗位需求的牽動作用,建立頂層設計、整體開發、重點培養、分段實施的培養模式,以確保規劃目標落到實處。在崗位實踐中跟蹤問效。充分利用崗位平臺,對信息化建設管理人才進行實踐檢驗。注重考察履行崗位職責情況,在部隊信息化建設實踐中評估培養效果,并將評估結果作為改進培養工作的重要依據。
(二)構建以院校為主渠道的培訓體系。信息化建設管理工作,面對的是駕馭不斷發展變化的、復雜的系統工程。這方面的管理人才,既要懂管理又要懂專業,既要把握宏觀又要掌控微觀,工作要求的理論性實踐性都很強,因此必須注重院校主渠道培養,堅持分級送學,持續充電,走開“送學——實踐——再送學”的路子。為此,可構建以軍隊院校為主體“三類”、“三級”、“三結合”的培訓體系。“三類”,就是指揮類、專業技術類和綜合類院校都要把信息化建設管理人才納入培訓對象,各有側重地進行理論、知識和技能培養。“三級”,就是按照崗位設置和院校情況,把培訓層次分為初、中、高三級,形成梯次培養、逐級遞進、有序銜接的良好局面。“三結合”,就是在資源上堅持軍、地教育結合,實現橫向協作、資源互補;在方式上堅持入院校脫崗培訓與在職培訓結合,實現無縫對接、廣域覆蓋;在內容上堅持條塊式培訓與全要素培訓相結合,實現人才專業化發展與復合式發展并舉。
(三)完善以職業化為方向的使用機制。信息化建設管理人才培養周期長,專業要求高,工作系統性強,需要隊伍相對穩定。因此,在完善使用機制上,區別于其他類人才隊伍的是要突出職業化發展方向。建立著眼長遠的選拔機制,樹立前瞻意識,重點看潛力、看發展,把目標定位在培養“未來信息化建設的領導者”上;建立資格考察的準入機制,規范選拔任用的條件和程序,要求必須具備擬任崗位的信息化素養和專業資質,才能擔任相應的管理職務;建立浮動職級的晉升機制,力爭在一個崗位上有較大的職級空間,或者實行行政和技術職務雙軌制,讓人才穩定發展;建立攻堅克難的保障機制,實行責權利相統一的目標管理,在信息化建設重點工程所需人員、經費、裝備等各方面充分給予他們自主權,保證他們能夠順利實現管理意圖,圓滿完成建設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