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 陳仁川 劉慧
老子哲學對現代企業管理和領導者的啟示
中山大學 陳仁川 劉慧
老子的思想蘊含著豐富的管理智慧。本文闡述了老子哲學思想對現代企業管理以及對管理者的啟示,充分挖掘了老子思想的管
理哲學,分析了其對深化現代企業管理機制的改革創新和加強領導者管理能力的重要意義。
老子 哲學思想 企業管理 領導力 啟示
“道”是老子思想體系的最高范疇,處于核心的地位。老子曾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里的“道”是指宇宙萬物的根本來源和客觀規律。天地的一切事物都是由“道”而產生的,受到“道”的制約。其次,老子認為:“人法地,地法天b,天法道,道法自然”。這句話的意思是人的行動最終要效法“道”,像“道”一樣自然而然地運行,遵循客觀規律。
首先,在企業的經營管理中,管理者應該效法大道,遵循企業發展的客觀規律,時刻關注企業生存環境的變化趨勢,充分認識產品生命周期、行業發展周期和經濟周期等經濟規律變化所帶給企業的影響,并據此不斷完善自我、改革自我,制定相應的發展戰略與應對方案,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上保持企業自身的優勢和競爭力。
其次,“治大國若烹小鮮”,這句話簡明而深刻地揭示了“道法自然”的關鍵所在。老子認為,治理國家應該像烹飪小魚一樣謹慎,不能經常去翻動它,要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以合適的方式促使其順應客觀規律而變化。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加劇,企業無形資產的價值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所重視,企業文化與企業品牌已然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為了維持企業內部流程操作的統一性與消費者對企業形象認知度的一致性,企業文化與企業品牌應該保持相對的穩定性,以不變應萬變。同時,企業各項基本規章制度不應該朝令夕改,令員工無所適從,難以施展本領。
最后,關乎企業生死存亡的重大決策要經過深思熟慮,等待時機成熟之際再發布,不應該過度追求短期利益而犧牲長期利益和企業社會道德。
老子認為“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其中“無為”并不是無所作為,而是不妄為、不亂來,是順應自然之道,并按照客觀規律辦事的意思。老子認為,人的行為比較低級的階段是“有為”,即過度的用人的主觀意識橫加干涉事物正常的發展過程,其結果為事物的扭曲發展,達不到最初預想的效果。而與之相反的高級境界則為“無為”,就是順應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引導其自然發展,使做任何事情都可以得心應手、水到渠成,最終達到“無不為”的最佳效果。
首先,“無為”并不是要求管理者什么也不做,而是要管理者掌握適當的尺度。一個事必躬親、事無巨細的管理者必然不能成為一個優秀的管理者,因為人的時間都是有限的,管理者將過多的時間花費在細枝末節上必然導致沒有時間去進行企業整體的規劃與布局。對于員工來說,“有為”是重要的品質,代表著你執行任務的能力;而對于管理者來說,“無為”是更重要的品質,因為作為一個全局統籌者,應該注重分權的運用,充分發揮每個員工的才智和主觀能動性。過度干預員工具體的工作過程會嚴重壓抑員工的創造力和積極性。
其次,“無為”最為重要的體現之一就是“爭”與“不爭”的辯證統一關系。根據老子的思想,具有大智慧的企業要在“不爭”上鉆研,以“不與天下爭”而得天下?,F代企業應該密切關注市場潛在需求的變化,積極尋求市場上新的利益增長點,填補市場空白,在“縫隙”中求得新生。這樣的產品一上市,立刻就會取得“勝者全贏”的效果,迅速占領大量的市場份額,誰還能與你“相爭”呢?這就是老子所說的“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舉例來說,當年百事可樂初入市場的時候,可口可樂已經占據了大部分市場份額,得到了廣泛的消費者認可。然而,面對可口可樂“市場霸主”的地位,作為挑戰者,百事可樂并沒有一味模仿可口可樂“宣傳自己是正宗經典的可樂”的廣告營銷模式,而是掀起了“新一代”的旋風,以自己時尚動感、幽默前衛的風格與形象吸引了一大批新一代消費者。試想如果當年百事可樂跟隨可口可樂的腳步,沒有去尋求新的目標客戶群,很可能早已經被可口可樂擠出市場,而不可能成就今天與可口可樂“平分天下”的地位。
“小國寡民,無為而治。”是以老子為代表的道家的基本思想。在整個老子的思想體系中,“無為而治”是重中之重,老子認為,世界的起源是無,而恰恰只有無才符合道家的原則?!盁o為”,在老子眼中即順乎自然以為治。但“無為”并非是指無所作為,而是順應自然的“有為”和不為道而強為,它是實現無不為、無不治的前提條件,即“以無事而取天下”。老子認為,只要按照道的要求行事,順應自然規律,不背離自然追求個人目的,便能“功成事遂”,從而達到“無為而無不為”的境界。
老子在其《道德經》中曾經提及:“太上,不知有之”,指出了領導者的最高境界是讓組織成員淡化領導者的存在,甚至無法感知到領導者的存在。這就要求領導者:(1)能夠正確制定并實施公司的核心價值觀和發展戰略,能夠促進組織長期堅持相關價值觀和戰略,不可頻繁變動。(2)善于用人,善于分權、授權,但同時不可“無所為”,應該扮演全新的領導角色,承擔相應更高層的角色。(3)把握主次,統籌全局,善于辨別并處理全局和局部問題,目標明確,思路清晰并且措施具體。
老子在《道德經》中是這樣以水喻道的:“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边@就是說,最高尚的品德,就像水一樣,滋養萬物,造福萬物但卻與世無爭;安處洼地,但卻潔身自好,順應自然法則。水的這種“不爭”、“處下”的品格也正是老子所提倡的“道”的特征。因此,“上善若水”即指君子的為人處世之道猶如水一般虛懷若谷、寧靜致遠。
顯然,老子的“上善若水”思想希望組織領導者具有像有水一樣的美德。安處低洼,深沉善良。這就要求組織領導者以德為貴,擁有良好的道德品質,這同樣也是成為一名卓越領導者的先決條件。
在《道德經》中,老子曾說:“吾有三寶,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這即是老子整個思想體系中對成為上善若水之人的三點要求:(1)慈,即領導者應為人忠誠柔和,以身作則。雖身居高位但卻不自恃。(2)儉,原意是指國家統治者不可過分注重奢華生活,損害國家利益。而對于組織領導者而言,則不可好大喜功,鋪張浪費,損害組織利益,一切都應以節儉為上。(3)不敢為天下先,則是指不可與組織內成員相互爭奪利益,應以組織利益為先,一定程度上做到無私,便能換取人心,獲得組織成員的擁戴。
[1]耿云峰.從老子的無為而治看領導藝術[J].理論與學習探索,2010,(1):79~80.
[2]潘莎.老子無為思想芻議[J].中外企業家,2004,(4):177.
[3]柳振群.領導者尊道貴德是實現無為而治的基礎[J].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09,(1):20~23.
[4]李淑泓.老子無為思想對領導工作的啟發意義[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2006,(6):47~48.
F272
A
1005-5800(2010)10(c)-252-02
陳仁川(1988-),男,廣州市人,中山大學旅游酒店管理系在讀學士,2009年赴丹麥奧胡斯大學交流研修半年;劉慧(1990-),女(滿族),廣州市人,中山大學旅游酒店管理系在讀學士,2009年赴意大利伯克尼大學交流研修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