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學旅游文化產業學院 廖濤
旅游業可持續發展下西安古城文化的傳承研究
成都大學旅游文化產業學院 廖濤
旅游業可持續發展與西安古城文化傳承,兩者之間相互影響、相互關聯。本文闡述了西安古城文化與旅游業發展之間的關系,根據旅游業發展對文化的影響,特別是對文化的消極影響,提出了一些解決問題的措施和建議,以期使西安古城的文化精髓在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條件下傳承給下一代,使文化朝著良性變遷發展,并且更好的服務于西安旅游業。
旅游業可持續發展 西安古城 文化傳承
陜西省西安市是中國旅游業起步最早的熱點旅游城市之一,其旅游發展可以折射出當代中國旅游業的發展歷程,在全國具有顯著的代表性。旅游發展所帶來的外來文化與地方傳統文化之間有很大的關系,如何保持傳統文化特色和實現有效的文化整合等已經成為西安古城文化不可回避的問題。
事物總是有其兩面性,旅游同樣如此。旅游在對一個城市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以及擴大城市影響的同時,也會帶來一些負面的、對城市發展和人民生活不利的影響因素,這些因素相互交織。
(1)旅游為西安傳統文化與外來文化的交流提供了機會,成為宣傳、傳播西安古城傳統文化的積極而有效的途徑,同時,這種積極的宣傳與傳播也會促進當地政府和人民對文化的保護和開發意識,使其更具群眾性。
(2)有利于促進西安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復興,增強西安人的文化自尊心和自信心。
(3)通過旅游業的發展,使西安人更多地了解祖國各地,甚至是世界各地人們的生活方式,有助于形成健康、合理的現代生活方式,形成良好的社會環境。
(1)異質文化會同化和變異西安古城的傳統文化。當外來文化隨著游客進入西安時,旅游者所示范和表現出的也有可能是不受約束、放縱精神等負面的“客源地文化”,而這種文化的負面影響可能會使保存了幾千年的西安古城的傳統文化在旅游業發展的短短幾年內產生不好的變遷。
(2)偽傳統、偽文化歪曲了西安的真實文化,而文化的庸俗化、商品化也使西安古城的傳統文化發展形勢嚴峻。那種沒有真正體現出西安傳統文化特色的,僅憑著個人喜好而任意編造、拼湊、虛構的偽文化,反而會破壞文化背景,阻礙當地旅游業健康持續的發展。如今,西安各旅游地隨處可見的大同小異的民俗表演和一些人為興建的古建筑均脫離了文化真實背景,帶有明顯的遷就游客的表演成分,對當地的旅游業發展只有害而無一利。
(3)旅游對西安的社會文化的負面影響不容忽視。旅游業的快速、不健康的發展對當地人原有的社會道德規范和價值觀構成了一定的威脅,產生了一定的破壞作用,西安地區一些傳統文化價值觀出現了退化甚至遺失,給人一種民風日下的惡劣印象。
文化是旅游業發展的根基,旅游只有與文化相結合才有可持續發展的可能性,只有正確認識和把握文化與旅游的關系,只有提高旅游的文化含金量,使旅游對于每一個游客來說,不再僅僅是觀光旅游,而且也是陶冶情操、感受人類文化創造的心靈之旅,這對增強旅游業市場競爭力、促進旅游的可持續發展、使旅游文化成為推動西安社會全面進步的杠桿,具有重大意義。
隨著西安旅游業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西安人親自見證和感受了發展旅游業所帶來的實惠,激發了他們的自豪感,文化認同得到了強化,進而使西安人增強了對傳統文化保護和創新的意識,使他們自覺自愿站到愛護、保護傳統文化的立場上來,從而實現文化的保護和創新,使西安旅游獲得最基本的旅游資源。
(1)在現代文化沖擊下,傳統文化在變遷的過程中,與現代文化之間的差異變得越來越小,呈現被同化、衰退的趨勢。主要表現是著裝的同化和曲藝面臨失傳的危險。
(2)由于旅游開發,西安已不僅是一個擁有文化底蘊的古城,還到處彌漫著濃厚的商業味。傳統歷史文化、藝術的商業化嚴重削弱了西安文化的本土特色,威脅著西安旅游的生命周期和可持續發展。
(3)外來人口的變化,使西安傳統文化與外來文化發生劇烈碰撞。西安是中國的歷史文化名城,從接待海內外游客的數量來看,西安每年接待的游客量都在迅速遞增,外來人口的流動、轉換,給本地文化帶來很大的沖擊。
(4)旅游商品是依靠本身所蘊涵的文化來吸引旅游者。在西安旅游市場上,旅游商品如傭制品是機器批量生產的,樣式千篇一律,工藝粗糙,缺乏設計上的創新和突破,文化韻味不足,不能形成西安自己的特色,難以刺激旅游者的消費欲望,因而不能產生相應的效益。
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在促進西安古城文化的良性變遷的同時,也有可能會使其產生非良性的變遷。在面對旅游業發展對傳統文化沖擊時,消極抵制,是無益于矛盾的解決。只有積極發揮人的主觀能動作用,發揚旅游業發展對文化傳承的積極影響,才能把文化傳承給下一代,保護好傳統文化。
當地政府應該充分認識到對傳統文化的保護對西安旅游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加大資金的投入,一方面是加強旅游目的地的建設,另一方面要支持當地的科研機構和民間文化團體搶救文化遺存、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相應活動;應堅持“保護第一,開發第二”的原則,頒布相應的法規,防止旅游目的地建設性破壞或是破壞性建設,防止旅游開發中過度商業化而造成的傳統文化破壞性開發。
在進行旅游開發的規劃時要讓西安居民參與,要盡可能地讓西安居民產生文化認同和自豪,并轉為保護的責任心和使命感,使保護西安傳統文化的自覺意識長期堅持下去。因此,在旅游規劃中應當建立起“發展當地旅游—使當地居民受益—樹立文化資源保護觀念—自覺保護傳統文化—促進文化產業進一步發展”的良性循環機制,始終遵循以開發促進保護,以保護促進開發。
沒有特色的旅游產品是沒有生命力更沒有競爭力的。在開發旅游產品時,要有效開發出西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旅游產品要體現出西安的歷史文化特色,向社會提供文化內涵豐富的產品,但是僅停留在表層的歌舞表演是不能滿足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需求,要深挖西安古城文化,將西安文化中的歷史人物及故事、神話傳說滲透到旅游產品中,以確保旅游文化產品的文化內涵。
緊抓旅游現有從業人員崗前培訓及業務培訓工作,重點培訓旅游景區的從業人員。針對西安旅游人才現狀,首先要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在人才的培養和引進方面使用優惠政策,力求“唯才是舉”。其次,培養高素質的旅游管理人才,建設并規范導游人員,使其具有高素質。
文化基礎設施的進一步建設可以推進西安古城的文化發展,抓好各景區景點的文化館站建設,增加和改善人們的文化娛樂及體育活動場所,盡一步豐富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文化的發展離不開發展戰略,西安古城文化發展戰略須發揮西安的歷史文化資源優勢,大力發展西安旅游,以旅游拉動社會經濟的發展。
現代人厭倦了城市里到處都是的高樓大廈,來西安古城旅游,以求感受濃厚的歷史余韻,但苛求古城必須是一個標準的古代城市,這是文化霸權主義的表現,是對西安古城文化變遷的一種不理性看法。旅游業的發展對西安古城文化的影響是有利有弊的。旅游業的持續健康發展一方面是進一步的推動了西安古城傳統文化的發掘、整理和開發,但另一方面,也會因此而對傳統的文化造成一定的傷害,使其遠離傳統民族文化的核心精神,更加突出它的功利性和商品性。只有正確看待分析旅游發展對西安的發展帶來的各種影響,盡力發展旅游對文化的積極作用,使文化在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下能更好的傳承給下一代,從而利用西安古城的歷史文化資源發展旅游業,進而推動西安地區的現代化建設。
[1] 歐陽正宇.旅游業的發展對西北地區社會文化變遷的影響[J].西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
[2] 邢慧斌,王子新.旅游業對旅游目的地社會文化影響研究[J].商業研究,2006.
[3] 宗曉蓮.旅游開發與社會變遷—— 以云南省麗江納西族自治縣納西族文化為例[D].博士論文,2002.
[4] 潘秋玲,李雪茹.旅游開發對西安傳統民俗文化的影響效應[J].地域研究與開發,2006.
[5] 饒旭鵬.民族文化變遷研究20年研究—— 現狀與存在問題[J].貴州民族研究,2005.
F590
A
1005-5800(2010)11(c)-17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