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能甘肅能源開發有限公司 王貴山
流通業結構調整問題的探討
華能甘肅能源開發有限公司 王貴山
流通業作為擴大消費的主渠道,應率先在轉方式、調結構上取得突破。本文在分析我國流通業重要性的基礎上,指出我國流通業取得的成績以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流通業結構調整的建議。
流通業 結構調整 市場升級
隨著國際化、市場化、城市化、信息化程度的不斷提高,現代流通越來越成為經濟運行的先導。現代流通既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又是結構調整的客觀要求。發達國家在全球經濟中擁有話語權和影響力,絕不僅是由于其自主創新能力,還在于其使流通生產力發揮到了極致,進而帶動了本國產業結構、產品結構以及企業組織形式的不斷調整和優化,不斷擴大世界市場份額。市場化、競爭性的流通服務業強大的天然功能就在于最大限度地減少各種形式的“財富的閑置和浪費”,縮短流通時間、加快經濟節奏、消滅耽擱遲滯和斷檔脫銷,已成為新時期提高國家整體競爭力的最重要的戰略問題。
城市要發展,流通必先行。城市是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和人流的中心;流通越發達,城市就越繁榮,就越具有競爭力和輻射力。一個城市核心競爭力主要表現為生產力與流通力的統一,即競爭力=生產力×流通力。在生產相對穩定的條件下,流通力成為決定因素。流通力小于1,不僅本地生產能力無法實現,而且內外交流堵塞,這就大大削弱了城市的競爭力。如果流通力大于1,不僅可以彌補本地生產能力的不足,而且通過促進內外交流、優勢互補、組合配置,可極大提高城市的輻射力和影響力。城市經濟的發展不僅要依靠“新經濟增長點”所提供的利潤,更依靠商業繁榮帶來的土地、房產、勞動力及基礎設施等要素的普遍升值。一個城市的發展,不僅要重視生產的發展,還必須重視流通力的投入和培植。只有將流通業提高到優先發展產業的高度,才能促進城市發展和城市功能的發揮,提升城市經濟的綜合競爭力。
我國流通產業的行業結構包括純商業結構(批發、零售和批零兼營)、餐飲業結構、商業服務業結構、售后服務修理業結構、物流配送業結構。伴隨改革開放,我國流通業從流通主體、流通渠道、流通方式、經營業態、運行機制和管理體制均發生根本性轉變,取得了巨大成就。首先,商業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日益增強,消費已經成為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其次,流通行業的總體規模迅猛增長,批發零售等流通服務行業齊頭并進,協調發展;再次,市場經營主體多元化,經營格局更加合理;最后,城市取代農村成為商業主導,城鄉人均消費差距縮小,城鄉居民生活明顯改善,消費水平不斷提高。盡管如此,我國流通行業在結構上依然存在問題。
一是傳統商業在我國流通領域中所占比重較大,流通企業整體競爭力還不夠強。經過近10年發展,配送業務的發展只是近十幾年的事,仍面臨進展緩慢、設備落后、信息化程度低等狀況。配送規模小、物流網點沒有統一布局,多鎮地區的配送普遍效率低下;配送中心現代化程度、機械化程度低,不能廣泛使用發達的交通設施;配送中心功能不健全,信息未得到充分地加工和利用,離信息化還有一定差距。在流通企業競爭力上,國內流通企業普遍存在“散、小、差”的問題,即經營分散、規模小、效益差。
二是我國流通產業仍不具備規模優勢。以連鎖企業為例,我國目前仍沒有能與家樂福、沃爾瑪等抗衡的大型超市。在流通業較為發達的上海、北京,有著物美、華聯等本土超市類企業,但數目多、規模普遍較小。流通企業作為服務型企業,單體擴大有一個規模臨界點,超過這一點,規模的擴大反而會導致效益的降低,因此流通企業規模效益主要是通過連鎖這種組織形式來實現。由于我國流通企業自身實力以及體制性障礙等原因,大多數沒有采用連鎖經營方式,經營規模受到極大限制。中國商業是“小商業”的王國,需要自我自發地轉變,零售業需要走出一條規范化的道路,然后進入規模化軌跡。
三是國內流通企業信息化投入遠遠不夠。中國流通業國際化剛剛起步,現代化程度不高,物流水平也普遍較弱。目前,中國的零售企業在國際化上還處于摸索階段,偶爾通過并購涉足海外市場的,也是使用當地的團隊,缺乏自己培養的海外管理人才。從現代化水平來看,國際大企業對信息科技化的投入占銷售額的比例為1%,國內流通企業僅為0.4%,以電子商務和現代物流等為代表的現代流通業發展相對滯后,不適應現代流通業加快發展的要求。
四是流通現代化發展不平衡,流通業產業結構不夠合理。主要是連鎖經營等新型業態的整體發展水平與先進地區相比還有不少差距,特別是農村的連鎖經營發展數量偏少、水平偏低;商貿物流發展不夠快,物流水平和統一配送比例有待于進一步提高。批發市場的現代化水平不夠高,多數市場存在設施比較簡陋、配套不夠完善、管理比較粗放的問題。
首先,加快零售業的改造提升,充分發揮市場主渠道作用。以連鎖經營為主要載體,加快零售業的改造提升。當前,應把發展農村連鎖作為工作重點,構筑縣城、中心集鎮和經濟發達村的農村連鎖網絡,在城市則主要發展連鎖便利店。鼓勵以商品、品牌、商號、配送、管理技術為紐帶,發展特許經營,進一步拓寬發展連鎖經營的行業范圍,鼓勵和支持生鮮食品、清潔蔬菜進入超市、便利店,逐步減少和規范城區內的農貿市場,形成“超市+菜市場”或“便利店+菜市場”等新型銷售渠道和方式。鼓勵醫藥、煙草、音像制品等行業實施連鎖經營,推動連鎖經營向多領域、深層次發展。
其次,努力改造提升商品交易市場,不斷增強市場功能。從商品交易市場的發展和功能看,應依據現有專業市場的發展狀況、區位,以及當地及周邊地區的產業基礎,合理確定各類專業批發市場的職能分工,推進商品交易市場組織、經營和管理的創新。重點要提高其信息化程度,以信息化推動專業市場的現代化。采取散戶經營與公司制經營相結合的模式,提高經營的組織化程度;探索利用專業市場的優勢,增加會展功能,培育知名會展;延伸服務內容,增強配送功能,推動商品交易市場從商品集散地向物流配送中心轉變。
首先,積極培育龍頭企業,鼓勵企業做大做強。發達的流通業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擁有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大型流通企業,培育大型民族流通企業既是國際的成功經驗,也符合我國實際。要抓住機遇,按照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大力推進產權制度改革,加快大型流通企業的培育,鼓勵大型流通企業以參股、控股、承包、兼并、收購、特許經營、托管等方式,快速實現規模擴張,培育出一批擁有自主品牌和知識產權、主業突出、核心競爭能力強的大型流通企業。
其次,積極引導和扶持中小企業和個體經營戶發展,充分發揮市場主力軍作用。流通業在抓“大”的同時,還要扶“小”。要提高流通行業的整體水平,就要積極推動廣大中小流通企業與大型流通企業共同發展。根據中小流通企業的特點,著重發展特許加盟和自由連鎖,采用聯合采購等辦法,進一步提高中小流通企業的組織化程度。
首先,加速建設現代物流配送體系。物流配送是現代流通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被稱為“第三利潤源”,配送的完善和快捷成為實現連鎖經營的重要保證。因此,提高物流配送效率,降低經濟運行成本成為我國發展現代物流配送的關鍵。
其次,積極推動電子商務的廣泛應用。電子商務是現代流通業的發展趨勢,它具有無時空限制、便捷、互動等優勢,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在經濟活動中將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在實際工作中,要在完善電子商務法律法規、鼓勵大型百貨商場建設網上商城等方面放大電子商務優勢。
首先,加快區域流通資源的整合。要優化商貿業態布局,調整市場結構,創新消費服務方式,改善流通服務功能,促進現代流通方式發展,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滿足市場需求,為產業發展發揮先導作用和提供有力支撐,通過工貿聯動,實現傳統流通業向現代流通業的跨越式發展。
其次,加快農村流通市場建設。有序推進農村現代流通網建設,重點做好經濟欠發達地區鄉鎮村的連鎖經營網絡建設。鄉鎮主要發展中小型連鎖超市和便利店,同時要增強城市流通對農村腹地的擴散力和區域內外的雙向輻射力。把發展農村流通市場作為提高農民消費水平、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新的增長點。
[1] 朱坤萍.如何提升我國流通產業競爭力[J].經濟縱橫,2007,(4).
[2] 趙懷斌.充分發揮商貿流通活躍優勢,努力建設區域經濟發展中心[N].民族日報,2009-03-06.
F270
A
1005-5800(2010)11(c)-17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