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玉寶
(河南省焦作市第十一中學)
試論新課改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形式
◆姜玉寶
(河南省焦作市第十一中學)
初中數學學習要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初中數學的教學,要不斷地改進教學方法,使學生體驗成功、享受到學數學的喜悅。
初中數學 課堂教學 創新教學
數學新課程強調,學生的數學學習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要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在這樣的一個新的數學教學理念大背景下,對新的教材與學生新的學習方式的研究與探討,就顯得十分迫切與必要。
傳統數學教學認為,“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具有濃厚的科學主義傾向,忽視了數學教育的文化價值,給人以呆板、枯燥、抽象、冷漠和缺乏人情味的印象。應試教育則在很大程度上掩蓋了數學課程的本來面目,數學被認為就是做題,讓許多學生產生了厭學情緒。
數學新課標在課程體系、教材內容、目標定位、師生關系、學習方式等方面與傳統的課程都有巨大差別。在內容上分為四個領域:“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概率與統計”、“實踐與綜合應用”;具體目標中增加了“經歷(感受)、體驗(體會)、探索等刻畫數學活動水平的過程性目標;在學習方式上強調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為主的學習方式;新數學教材增加了如“做一做”、“聽一聽”、“說一說”、“試一試”、“想一想”、“練一練”等;各種練習形式和大量精美插圖,圖文并茂,直觀形象,情節生動,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新課改下數學教學的新,主要體現在基本理念上。新課程突出數學學習的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它推崇“數學應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和“大眾化數學的思想”。
新課程標準的關鍵是“以人為本,以生為本”。教師應由原來的指揮者、領導者轉變為組織者、引導者和活動配合者,所以教師最重要的任務是保證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
在教學“同類項”一課時,我進行了如下設計:在上課時我先拿出幾小袋硬幣,要同學們分組數一下各有多少錢。結果出現 3個情況:把硬幣一個一個從口袋中拿出來,邊拿邊加數;把 1角的硬幣十個、十個地拿出來,把 5角的兩個兩個的拿出來;硬幣分堆:一堆全是 1元,一堆全是5角的,一堆全是 1角的。然后分別數出每一堆的數量。針對最快捷的方式,教師點出“在數學中,對整式也有一種類似的分類,那就是— —同類項?!闭n后,有同學說:“原來合并同類項和數錢的道理是一樣的?!辈诲e,數學知識就是如此,教師如果能在教學中經常性的讓學生參與經歷(感受)、體驗(體會)的過程,那學生就會愿學、樂學,就會自覺、主動去探索數學中的真知。
荷蘭著名的數學家教育家弗賴登塔爾強調:“學習數學的唯一方法是實現‘再創造’,也就是說由學生本人把要學的東西自己去發現或創造出來,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進行再創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現有的知識灌輸給學生”。因而教師要轉變觀念,變傳統的“教師帶著知識走向學生”為“教師帶著學生走向知識”,精心設計,給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力求學習內容生活化及學生學習過程經歷化,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
例如,在進行“如何正確評價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教學時,我課后專門組織學生分組進行了社會調查,對商場里衣服的大小、鞋子的尺寸與銷售量的關系,社區家庭各種開支等項目,進行了實地調查。學生熱情高漲,又是查資料,又是交流,互幫互助,使這三個知識點基本都能很好的掌握并靈活應用,更使學生明白了數學學習的重要意義和學習數學的樂趣,激發了學生進一步學習數學的動力。
新課程教學中,教學過程中學習知識的方式應該是多元化的。討論、合作、交流更能促進學生智慧的共享。實踐表明:多元化學習方式有利于培養自主、自信和學習的主動性,許多平時不善言辭的同學也會活躍起來,勇于發表個人見解,這樣學生的個性就會得到張揚。
如在探求三角形三邊關系時,我在教學的前一天就讓學生先各自準備好 4根 3厘米、5厘米、8厘米、11厘米的紙帶,上課時先設疑提出“三角形是由三條線段首尾順次相連而成的圖形,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只要給出三條線段就一定能構成三角形呢”。學生通過自己的操作,討論歸納得出新知,體驗了“成功”,進而激勵了內在動機。
貼近生活實際也是新數學一個比較鮮明的特點,如何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數學,是提高新課程教育質量的關鍵。例如,利用推拉式防盜門,說明四邊形的不穩定性;利用在長方形木門上斜釘一根木條,說明三角形的穩定性等。數學“源于現實,高于現實,應用于現實”,我們要設置生活情境,增強學生對數學的親切感,同時增強學生用數學的意識。
計算機、幻燈、投影等多媒體的運用使數學知識得以直觀、形象、生動的展示出來,互聯網則更為數學教育提供了無限廣闊的學習資源和舞臺。信息技術的應用,大大的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果。例如,在上“數據的表示”時,我們就是在計算機房里上了這一課:利用 Excel圖表中的折線圖、條形圖和餅圖(即扇形圖)來對從因特網上下載的一組特定數據進行了分析,然后可以很直觀的看到這組數據的某個特性,學生們也分別完成了自己親自收集的數據的表示和分析。通過先進媒體的輔助使用,學生興趣盎然,嘗到了利用計算機來進行數學學習、應用和探索的甜頭。
現代教學理論認為,教師的真正本領,主要“不在于講授知識,而在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讓他們興趣盎然地參與到教學全過程中來,經過自己的思維活動和動手操作獲得知識”。在新課改下,初中數學的教學,只有不斷地改進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針對學生的實際,采用適當的方法進行教學,同時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提問題的積極性和主動上進的熱情,才能使學生體驗成功、享受到學數學的喜悅。
[1]劉良明.淺談初中新課程實施中教師觀念的轉變.運城學院學報, 2003,(6).
[2]洪秀捷.創造適宜于學生領悟的情境.中學數學,2005,(5).
[3]數學教育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