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石油高等專科學校管理工程系 王小志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面臨激烈的競爭,同時,由于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創新能力成為決定企業市場競爭成敗的關鍵因素。創新能力是企業所擁有的用來組合協調資源進行創新活動的積累性儲備,包括企業的學習能力、研究開發能力、生產制造能力、市場營銷能力、資源配置能力、組織創新能力和戰略計劃能力等。
目前,河北省民營企業已達16萬多家,成為推動國民經濟持續發展、促進社會穩定、推進技術創新的基礎力量。但大部分民營企業創新能力薄弱,不僅創新成果少、水平低,而且缺少創新人才和資源,這直接影響了河北省民營企業的競爭力,使之不能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因此,只有系統研究民營企業創新的現狀和影響因素,制定切實可行的創新戰略,民營企業才能有效提升創新能力,走上快速發展的健康軌道。本文以對河北省民營企業開展創新活動的現狀進行深入調查為基礎,對提升其創新能力的優勢、劣勢、機會、威脅(SWOT)分析如下:
河北省民營企業創新活動程度較高,實現創新的企業比例達到75%;企業創新活動多樣化,在有創新活動的企業中,94%開展了內部研發(R&D)活動;此外,廣泛開展了與創新有關的培訓、市場推介、獲取機器設備和軟件、外部研發活動。反映出近幾年河北省民營企業的創新活動逐漸普及和多樣化,為進一步提升創新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調查顯示,河北省多數民營企業至少從銷售收入中提取不低于3%作為創新費用,并且將技術開發經費按實際發生額計入生產經營成本,在稅前列支,并與技術成本折舊、利潤留成等一起增加創新收入。表明民營企業的創新投入有了較快增長,而且創新經費多用于開展內部R&D活動。
據統計,河北省民營企業從每單位銷售額所獲得的專利成果大約較國有型企業高出80%,如果把國有企業拿出更多的資金和資源將其創新成果以專利方式注冊的因素考慮在內,河北省民營企業比國有企業具有更強的創新性,也擁有更多的發明和專利。
河北省民營企業有6成以上認為創新對其產品的各個方面均產生了顯著影響。其中,開拓新的市場或擴大市場分額、提高產品的性能和質量、增加產品品種或功能三個方面效果最顯著,表明企業對創新活動有效提升企業競爭力作用的認可。
統計表明,未開展創新活動的河北省國有、民營企業所占比重分別為11%、89 %。表明民營企業的創新意識有待提高。
在企業創新費用快速增長的同時,其分布呈現出不平衡的特征。河北省國有、民營企業支出創新費用比重分別約占90%和10%。由此可見,河北省民營企業的創新費用支出遠落后于國有企業,呈現出分布不平衡的特點,也限制了民營企業的創新能力的提升。
產品創新是指在產品的生產和經營過程中,對其自身經營的產品從事的改造、提高或發明的創新活動。工藝創新是指研究和采用新的或改進的生產方法,從而提高現有產品的生產效率或改進現有產品。一項重大的產品創新可以帶動一個產業的發展,相比之下,產品創新對企業發展的影響要比工藝創新大得多。
河北民營企業專利維護費用、引進國外技術、購買國內技術的三項支出比重約為7%、68%、25%,用于引進國外技術的費用超過了2/3。由于技術人員少、技術水平低,資金困難以及技術裝備落后等原因,使得河北省民營企業創新的來源主要是引進國內外技術和與科研機構進行合作創新,自主創新較少。
河北省內環京津,外環渤海,地理位置獨特,可以以較低的成本吸納京津的科技資源,也可使京津科技成果較容易地在河北省進行轉化,從而贏得市場競爭優勢。通過地緣優勢和聯系,可以充分利用京津的各種發展資源,加強同京津的科技合作,建立開放的區域創新體系,促進河北省民營企業創新能力的提升。
河北國民經濟持續保持穩步增長,近五年來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9.5%,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經濟總體實力較強,2008年,河北省生產總值達到16188.6億元,比上年增長10.1%,產值排在全國第六位。河北是一個經濟大省,這是河北省民營企業進行創新的重要物質基礎。
河北省自然資源豐富,工業基礎較好,冶金、化工、建材、食品等傳統優勢產業在全國有較強的競爭力;制造業信息化被國家列為示范省。同時擁有石家莊、保定兩個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15家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2家民營科技產業園區。這些為河北省民營企業提升創新能力搭建了基礎平臺。
近期,以實現科學發展為目標,河北省明確提出了新一輪的產業結構調整戰略:以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提升現有產業整體效益;發展國家產業政策支持的新興工業體系、產業體系,打造新的戰略支撐產業;優先發展現代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在推進整個產業體系均衡發展等方面采取強力措施,力求全面突破。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為民營企業進行創新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支持。
河北省區域創新能力在全國的位次不高,中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小組的《中國區域創新能力報告》結果顯示:河北省區域創新能力在全國居第19位。
河北省企業創新費用主要來源為企業資金和政府資金,二者達90%以上,而來自金融機構貸款(不含政策性貸款)和風險投資的比重分別僅為3%和0.01%,反映出現階段河北省民營企業通過融資市場吸收創新資金的能力不足。
政府資金、減免稅、金融機構貸款中的政策性貸款3種來源資金的投向能夠反映出政府鼓勵創新的政策導向。調查數據顯示,三種資金投向國有企業的比重均在60%以上,其中政府資金、政策性貸款達到90%以上。表明現階段河北省的政策導向、措施更有利于國有及大型企業的創新活動。
調查結果表明,高校、研究機構等技術研發信息對河北省民營企業影響較弱。這一方面說明企業、高校、研究機構之間的產學研合作不夠;另一方面說明高校和科研機構針對市場與民營企業的需求研發力度不強,難以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這種情況對河北省民營企業創新能力的提升會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
綜上所述,河北省民營企業創新能力的提升既有明顯的優勢,也有較多的不足,既有有利的環境機會,也有負面的消極影響,因此必須科學分析、制定有效的創新戰略和政策發揮其優勢、消除其負面影響,民營企業才能有效提升競爭能力,走上快速、健康發展的軌道。
[1]趙朝霞.河北省民營企業發展的現狀、存在問題及對策[J].中國商界,2008,(10):104~106.
[2]中國社科院民營企業競爭力研究課題組.中國民營企業競爭力報告[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