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聯合大學社科部 王曉慧 金起文
外貿型中小企業如何提高應對危機的能力
河北聯合大學社科部 王曉慧 金起文
外貿型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和外貿出口中占有重要地位,但與大企業相比,其應對危機的能力較弱,在自主品牌、產品科技含量、內部管理、自主知識產權、市場調查、人才等諸方面處于劣勢。因此,外貿型中小企業必須不斷提高自身應對危機的能力。
外貿型中小企業 提高 危機 能力
我國外貿型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和外貿出口中占有重要地位,普遍具有開拓、堅韌、靈活的特點,但與大企業相比,其應對危機能力較弱,在這次全球金融危機中許多企業受到嚴重影響,處于停產或半停產狀態。因此,外貿型中小企業必須不斷提高自身應對危機的能力,促進企業穩定健康發展。
(1)對貿易伙伴國缺乏了解。了解國際市場營銷環境,了解環境威脅,把握市場機會,是任何企業進入國際市場、開展國際市場營銷活動的前提,尤其對于規模小、實力較弱的中小企業顯得更為重要。然而,我國外貿型中小企業對貿易伙伴國政府的經濟發展政策以及對某行業國際貿易的態度關注不夠,對貿易伙伴國的商務法律、貿易政策、政府干預措施、經濟和人文等各個方面不了解,未能借助國際商務咨詢公司的力量,進行細致入微的全面調查了解,制定本企業入鄉隨俗的策略,以至于與所在國民眾間的利益摩擦增多,沖突時有發生。
(2)缺乏自主品牌。由于外貿型中小企業產品研發風險性高、周期長、平均經營壽命短,因此,很多企業不愿將財力過多地投入到品牌的研發上,更不會把精力放在自主品牌形象的建設中,致使我國外貿型中小企業品牌影響力短期內難以得到質的提升。
(3)產品檔次低、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低。我國中小企業在對外貿易中,往往過度依靠低價競爭,而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比重較小,一些關鍵產品的品種和質量與國際水平存在較大差距,產品檔次低、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低。如低價節能燈、低價打火機等初級產品,這是我國外貿型中小企業國際競爭能力弱的主要原因。
(4)內部管理水平低。我國外貿型中小企業中占多數的是民營企業,它們大多是由個體或家庭企業發展起來的,相當一部分不同程度的存在家族式管理或家長式作風,缺乏合理的組織體系、正常的溝通渠道、有效的約束激勵機制,甚至沒有相應的規章制度,與大型企業現代化的管理理念相差甚遠,管理手段簡單,管理水平落后。據測算,我國大型企業勞動生產率為29.1%,中型企業為16.3%,小型企業只有12.8%。
(5)缺乏自主知識產權開發和保護意識。我國外貿型中小企業普遍缺乏足夠的知識產權意識,普遍存在有制造無創新,有創新無產權,有產權無應用,有應用無保護的狀況。缺乏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和產品,特別是缺乏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對外技術依存度高。據國家統計局調查資料顯示,我國99%以上的中小企業從來沒有申請過專利。
(6)缺乏經驗豐富的外貿人才。我國大多數外貿型中小企業都缺少有經驗的對外貿易經營管理人才,而且普遍整體素質不高。大多數企業是靠離開土地的農民發展起來的,職工素質低,技術人員與專業管理人員缺乏。而且員工對學習普遍表現淡漠,企業和員工積累、更新知識的能力差。
(1)眼睛向內,不等不靠。外貿型中小企業面對各種危機的影響,應從何處入手?首先,要把轉變觀念放在第一位。企業遭遇危機,表現出來的是效益低下、資金緊張,但內在的、更深層次的原因還是觀念落后,思想陳舊。特別是在“外因論”、“唯條件論”等思想影響下,一遇困難,就等外部條件好轉,靠國家支持,要政策扶持,在這種“等靠要”思想指導下,其結果就是市場在等待中丟失,士氣在等待中消沉,效益在等待中流失。因此,企業要破除“等靠要”思想,樹立自立自強、眼睛向內、依靠自己救自己的新觀念。實踐證明,思想解放了,觀念轉變了,過去沒有做到的事情現在不僅可以做到,而且可以做得更好。
(2)調整產品結構,提高產品附加值。外貿型中小企業就要走出口商品多元化的路子,大力開發環保節能高效產品,減少資源性、原料性產品,爭取進入國家扶持的產品目錄,實現出口產品結構從初級傳統主導出口產品向高附加值出口產品轉變;要嚴把質量關,強化產品質量管理,增強職工的質量意識,完善質量檢測制度和手段,以科技進步為切入點,通過推廣和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不斷提高產品的性能和品質,增強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要加強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不同層次的技術合作,既可以是技術成果買賣、委托開發形式的合作,也可以是科研機構進入企業、合辦經濟實體的聯合開發,來改造高污染、高能耗、資源型的產品,向生產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產品轉變,進而增加企業的盈利能力。
(3)完善內部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外貿型中小企業就要大膽地學習和運用國內外先進的管理理念、方法和手段,把新的管理要素、新的管理方法、新的管理手段、新的管理模式或要素組合引入企業管理系統,有效實現企業組織目標的創新管理;要在產權明晰的基礎上,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實現機制創新,真正建立起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經營機制和適合本企業特點的治理模式。同時,進行企業內部管理制度改革,跳出家族式管理,引進高素質人才,建立高效管理團隊,提高企業的經營決策水平和管理效率;加強企業診斷,使企業管理者更好地掌握企業生產經營運作的現狀,明確企業自身優劣勢和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及時調整經營戰略,采取相應的對策措施,改善管理,完善運營機制,促進企業經營方針和目標的實現;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規范人力資源管理體系,加強人才開發與培訓,完善用人機制,提高人力資源管理水平,為企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4)注重自主創新,增強產品競爭力。要克服創新資金來源不足的困難,增加技術研發投入,通過自主研發和技術創新,拓展贏利空間;實施有效的人才戰略,防止人才外流,出臺留住、激勵、保護重要人才的政策措施,建立重要人才管理協調機制。同時,加強技術人才的培養,使他們掌握最優化的設計方法,大力提高研究、設計和創新能力,加快新產品研發速度,縮短新產品的研發周期;改變過去單一的產品技術,引進吸收消化模式,采用以共用技術平臺為支撐,以企業技術人員為主體,進行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實現以掌控自主知識產權為核心,逐步建立具有本企業特色的科技創新體系,提高產品的高附加值,增強產品的競爭能力。
(5)增強品牌意識,注重品牌建設。在這次金融危機中,部分擁有自主品牌的企業表現出了很強的抗風險能力,它們在不利的市場環境下仍然保持了上揚的發展態勢。這就要求外貿型中小企業要增強品牌意識,善于利用各種活動宣傳推介自身產品,使進口商和消費者認識了解企業產品,對產品建立信心,從而樹立自己的品牌形象,提高自己產品的知名度與美譽度;重視產品的質量認證、標志認證和環保認證,積極參與ISO9000、ISO14000系列、CE、GS等標準認證,獲取進入國際市場的“通行證”;搞好市場調查、分析和預測,制定適合的品牌戰略以及一系列新產品開發規劃,使產品開發規范化,避免盲目性;重視產品的設計,結合不同市場的文化、消費、地理、氣候等諸多因素設計產品,既要在現有技術、設備、工藝、材料的基礎上,重新構思產品的結構、性能、外觀和使用范圍等,又要依靠科技進步,大力開發和生產具有獨特風格和時代特色,適合市場消費潮流,適應消費者購買力和欣賞水平的新產品,提高開拓效率。
[1] 莫娜.外貿企業如何應對金融危機[J].現代商業,2010,(3).
[2] 張媛.出口型中小企業應對金融危機的對策[J].中國集體經濟,2010,(10).
[3] 王言倫.中小企業應對金融危機之我見[J].民風,2008,(12).
F272
A
1005-5800(2010)11(c)-213-02
王曉慧(1971-),女,河北唐山人,河北聯合大學社科部副教授,主要從事中國特色理論、企業文化方面的研究;金起文(通訊作者),河北聯合大學社會科學部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