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財經大學 孫海鑫
外資并購也稱并購投資,本質上是企業間的產權交易和控制權的轉移。外資并購沒有新的固定資產投資,因此外國企業通過外資并購可以更快地占領市場。
在2004年之前,外商在華直接投資中,中外合資、合作或獨資形式占到較大的比例,外資并購并不是主流的投資方式。但是在國際上,外資跨國并購占其跨國直接投資的80%左右。不過從2002年起,外資并購的金額占外資直接投資金額的比例開始持續上漲,外資并購投資這個逐漸發展為外商在華投資的主要形式。
世界銀行數據顯示,預計在2006年到2010年期間,流入中國外商直接投資將達到750億美元。而目前,幾乎所有的世界500強企業都在中國設立了企業,跨國公司在我國設立的研發中心和地區總部也較多。我國已經是目前世界上吸引外商直接投資最多的國家。
2003年之前,我國吸引的外商投資以新建綠地投資為主,由于我國的政策對于國家主要行業的外資并購限制得十分嚴格,所以外資在中國的并購并不多。但是在2003年,我國出臺了《外國投資者并購境內企業暫行規定》,《規定》建立健全了我國對外商并購行為的監管。自此,各個行業漸漸放開了外資并購,外資并購則逐漸成為我國引入外資的一個新模式。
外資通過并購有利于其在較短的時間內占領中國龐大的市場,不僅如此,外資還可以通過并購來利用原來企業的營銷渠道。
自80年代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很多企業都經歷了股權分制、所有制改革及公司治理改革,我國眾多企業發展成熟期,建立起了符合外資標準的公司管理體系,并且公司治理水平也不斷提高,成為外資并購的理想目標。
2003年以后,我國經濟發展勢態良好,較多的外資運作公司對我國的投資前景十分看好,于是眾多的外資企業紛紛入駐中國,“瘋狂”的展開資本投資模式,并購投資是其中主要的投資模式。
自從金融危機以來,人民幣不斷升值。隨著人民幣升值,中國資產的國際價格也跟著在上漲,所以外資趕在人民幣完全升值前實行并購就可以獲得人民幣升值的收益,其總收益也會因此增加。人民幣升值預期導致了外資加速并購。
近年來,美國的對外貿易逆差規模不斷擴大,導致美元流出美國市場的規模也隨之增大,美國獲得的國際鑄幣稅收入也因此增加,這為全球制造了大量的流動性。
西方發達國家的消費已經達到一個頂點,各國為了進一步刺激消費,大大降低存貸跨利率,這導致外資在我國并購的成本大大降低。這是外資并購規模擴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當今世界,全球商業競爭也不斷加劇,很多跨國企業為了尋找成本更低、市場準入更低的市場而加速資本的轉移,導致眾多跨國企業在我國進行外資并購。
4.1.1 提高并購產業的集中度
外資通過并購占領了我國很大的市場份額。比如在零售市場中,外資通過并購就可占將近三分之二的市場份額。中國零售業市場集中度受外資并購影響逐年提高,2000年零售業市場集中度為0.87%,而到了2007年,這個比例達到了6.49%。
4.1.2 提高了行業進入壁壘
外資通過并購實行一步到位的網絡布點,占據各個細分市場,提高了市場進入壁壘,使其他企業進入行業變得困難。我國的本土物流企業主要集中于中低端的物流服務,都采取單純的貨運代理、運輸或倉儲經營,在外資并購后,很多物流企業具有提供綜合物流服務的能力,這使得后來進入物流行業的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難度大大提高。
4.1.3 提升被并購企業的績效
被外資并購企業在并購后企業業績基本都能保持上升態勢。比如,2004年,雨潤就獲得了高盛3000萬美元的投資,2005年9月雨潤高盛的幫助下在香港交易所上市。從此以后雨潤借著豐沛的資金鏈,在全國進行大規模的擴張,企業業績穩步上升。
4.2.1 不利于本土企業發展
隨著外資并購的增加,長期以來我國一些企業都在為外資打工,為外資企業做貼牌生產。在沒有技術、資金、品牌的前提下,通過貼牌進入國際市場是惟一的選擇。但是,這一運營模式導致我國的企業獲得利潤比例很少。而且,增加了我國對于外資的依賴性,一旦外資企業撤離,企業將面臨十分凄慘的局面。同時貼牌企業沒有能力進行自主研發,也無法接觸核心技術,這也對技術創新不利。
4.2.2 影響國家經濟安全
一個國家產業安全程度取決于其對產業的控制程度。當本國企業對產業的控制力低于外資企業的控制力的時候,該國的相關產業就是不安全的。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外資在我國的并購增長對我們民族經濟的發展形成遏制,影響我國經濟的自立能力,對我國的經濟安全構成威脅;二是外資利用其壟斷地位操縱市場,將大量財富轉移至國外;三是如果我國的一些關鍵裝備部門被外資并購,將會對我國的國防安全產生十分不利影響。
在一些跨國公司并購案中,一些地方政府和企業管理層經常以維護企業利益為借口做出一些對國家長期戰略利益有害的能夠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決策。我們并不能助長“引資并購”的歪風,所以對上述情況,必須予以嚴懲。
金融危機以來,人民幣不斷升值,而且升值比較緩慢,人民幣緩慢升值有利于減小其升值對國內產業的負面影響。但是在全球流動性過剩、國際競爭加強、全球利率降低的今天,人民幣的緩慢升值會促進外資在中國的并購。所以要減少外資并購對我國的負面影響,我們應該制定加速人民幣升值的宏觀政策,早日將人民幣升值到位,減少外資進入中國獲取的利益。
我國本土民營企業發展的一個瓶頸就是:融資困難、資金鏈斷裂危機。而且金融危機導致我國的企業的經營成本提高,對外貿易出口下降,大量出口型企業已經倒閉或是瀕臨倒閉。這個時候引入外資可以有助于幫助企業解決資金困境,助其起死回生。但是外資并購又存在一些潛在的危害,所以我們應該在吸引外資并購和控制外資并購之間尋求一個平衡點,以促進各產業都健康的發展。
我國要加強國內企業的品牌的建設,以便增強其國際競爭力,減少對國外品牌的依賴。政府在這方面應該給予多方面的扶持。首先是對于品牌建設要給予融資上的支持;其次是加大對企業的技術投入,比如政府可以從國家的科研投入中拿出一部分投入企業,增強企業的技術實力,加速企業技術產品化的速度;三是政府做好服務的角色,在國內品牌遭遇經營困難時予以服務性的支持。
[1]于彬.淺談外資在華并購[J].黑龍江對外經貿,2009,(12).
[2]謝曉彬.外資并購國內上市公司反壟斷法律規制的困境解析[J].河北法學,2010,(02).
[3]張智利,閆鐵柱.外資并購對我國企業核心競爭力影響及對策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2009,(24).
[4]李曉霞.基于外資并購的我國產業安全規制問題探析[J].南陽理工學院學報,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