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學院體育學院 肖琴
產業鏈是產業經濟學中的一個概念,是各個產業部門之間基于一定的技術經濟關聯,并依據特定的邏輯關系和時空布局關系客觀形成的鏈條式關聯關系形態。產業鏈主要是基于各個地區客觀存在的區域差異,著眼發揮區域比較優勢,借助區域市場協調地區間專業化分工和多維性需求的矛盾,以產業合作作為實現形式和內容的區域合作載體。產業鏈的本質是用于描述一個具有某種內在聯系的企業群結構,它是一個相對宏觀的概念,存在兩維屬性:結構屬性和價值屬性。產業鏈中大量存在著上下游關系和相互價值的交換,上游環節向下游環節輸送產品或服務,下游環節向上游環節反饋信息。產業鏈是一個包含價值鏈、企業鏈、供需鏈和空間鏈四個維度的概念。
體育產業鏈是連接體育產業鏈條,分為接通體育產業鏈和延伸體育產業鏈。接通體育產業鏈是指將一定地域空間范圍內的斷續的產業部門(通常是體育產業鏈的斷環和孤環形式)借助某種產業合作形式串聯起來;延伸體育產業鏈則是將一條既已存在的體育產業鏈盡可能地向上下游拓展延伸。體育產業鏈向上游延伸一般使得體育產業鏈進入到基礎產業環節和技術研發環節,向下游拓展則進入到市場拓展環節。體育產業鏈的實質就是不同產業的企業之間的關聯,而這種產業關聯的實質則是各產業中的企業之間的供給與需求的關系。當前我國的體育產業鏈條主要包含體育用品制造業、體育旅游、體育彩票、體育培訓、體育場館建設、體育培訓業、體育咨詢業、體育醫療業等。在當前體育產業迅猛發展的時期,體育產業鏈發展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和問題,值得引起關注和深入研究。
我國體育產業是新興的產業部門,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我國體育產業發展鏈條存在一些發展上的問題和不足。
(1)體育產業鏈存在著發展的不完整性。體育產業鏈完整的鏈條發展過程應當是從技術主導到生產主導型、經營主導型,最后到綜合型。而我國體育產業鏈發展中,卻沒有按照這個過程進行。我國的體育產業是新興產業,產業鏈的發展經驗是從國外引進的,但是由于我們計劃經濟的長期影響,其引進行為往往不是企業經營者的行為,而是國家行為、政府行為,使得我國的體育產業發展沒有經過技術主導階段,而直接表現為進入了生產主導型。同時我國的體育產業鏈影響經營主導型或綜合型過渡發展之時,又由于政府的管理或部門的缺乏協調與溝通,而使得體育產業鏈的發展存在不完整性,所以我國體育產業鏈的發展在技術上不具有優勢,體育相關產業發展十分脆弱,沒有形成在國際競爭中的強勁優勢,往往處于不利地位。因此,必須根據我國的實際,加強產業發展中的技術創新,做好產業鏈發展的基礎性、完整性培育工作。
(2)體育產業鏈存在著發展中的靈活性不夠。一般來說,體育產業鏈的存在應當具有一定的規則性和靈活性,這是為了適應市場經濟和產業生命周期變化應當具備的。但是,由于不同的經濟環境,使得產業鏈的規則性和靈活性表現的強度不同。從經濟制度視角看,發育完善的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之間的競爭劇烈,商業信息反應靈敏,企業經營管理的機制完善,體育產業的靈活性強于規則性。反之,發育不完善的市場經濟環境下,體育產業鏈的規則性要強于其靈活性;從所有制性質視角看,以私有經濟為主體環境下,體育產業鏈中其決策靈活,表現為較強的靈活性,而相反在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社會主義國家,其規則性就要強于靈活性,其決策就遲緩,應對市場就需要較長的時間周期。
(3)體育產業鏈的形成與發展受到政府制約。市場經濟條件下,影響體育產業鏈形成與發展的因素是消費者的消費需求,是產業鏈本身的生命周期,而政府的政策導向則是處于次要因素。但是,我國實行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市場經濟,體育產業鏈的發展首先受到影響的是政府的調控政策,而市場供求、消費需求、體育產業的生命周期則處于被支配的地位。所以,我國的體育產業的發展計劃性較強,受到政府的影響較大。這就決定了政府作為我國體育產業鏈中的重要一環,決定了其發展需要政府的調控和導向,決定了要體現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體現體育產業的公益性和私有性。
(4)體育產業鏈的發展存在著市場化不足性。長期以來,我國的體育發展基本由國家包攬,尤其是體育競技訓練項目由國家投資。真正意義上的實行市場化運作模式的體育俱樂部并不多,而我國的公共體育設施相對于發達國家嚴重落后和不足。其中重要的是體育鏈條的發展由于受國家控制,消費者的需求被忽視,體育產業發展在滿足消費者需求方面滯后,沒有形成按照市場需求來配置資源的機制。因此,當前應當激活體育產業發展的機制,積極走市場化的道路,要根據消費者的不同需求進行產品研發與生產,針對市場需求特點開展營銷策略,推動體育產業鏈條的市場化發展。
(5)體育產業鏈中存在著關系不協調。當前我國體育產業鏈中的各個環節存在關系不明確,相互銜接不協調,分工不明確的問題,因此沒有形成產業鏈的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機制,不同環節間存在互相擠壓、利益紛爭現象,致使產業鏈條上的資金、產品、信息聯系不通暢。這就形成了產業鏈中各企業的效率低下,發展不平衡,難以形成發達的體育產業鏈發展。
推動體育產業鏈發展,關鍵是其協調、有序和相互銜接,所以,應當立足于當前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狀況,針對體育產業鏈中存在的問題,采用應對發展策略。
(1)發揮政府的調控作用,促進體育企業發展的市場化。在體育鏈條發展中,政府在政策導向,以及構建市場機制方面發揮著主導作用。國家應當積極促進企業的協調、快速、健康發展,尤其是要使企業走市場化的道路,為發揮市場配置體育資源的作用,促進體育企業根據市場的需求進行融資,發展生產、貿易創造良好的環境。當前我國體育企業管理和體育資源管理,很多是由國家的體育行政部門負責,這樣很難使企業走上市場化道路,所以應當從管理體制上大膽突破,將這些資源和企業投向市場,讓體育企業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理清政府與企業的分工與關系,減少政府在體育產業鏈條中的關系,應把政府的主要經濟放到對市場進行宏觀調控,制定市場運行規則,打破體育行業壁壘,吸引民間投資,改善體育投資環境,規范體育市場,維護體育消費者的權益。。
(2)積極挖掘體育鏈條中的經濟價值。目前我國體育鏈條中很多價值尚未充分開發,急需對他們進行研究、開發。比如在我國競技體育由于其觀賞性、藝術性,容易成為關注熱點,因此其蘊藏著巨大的、可挖掘的經濟價值和無限商機,應充分發揮商業原則的作用,創造多元的價值。對于群眾性體育需求,應進行投資政策導向的方向性,促進社會閑散資金的投入,吸引有實力的企業家投資體育企業。
(3)注意發揮體育文化在體育產業鏈發展中的作用。體育消費和需求是人們物質和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的體現,它不是單純地具有一種健康消費的理念,更多的是對體育文化的體驗與追隨。所以,體育產業的發展要體現文化性、公益性,要體現社會責任感。在體育產品打造中,在體育企業生產經營中,要善于挖掘各地特有的社會文化,尤其是體育文化,打造體育的人文環境,依靠濃郁的文化氛圍來吸引消費者去參與體育活動,進行體育觀賞,使人們領略體育文化營養。
我國體育產業鏈的發展由于起步晚,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發展滯后的問題。就目前中國的體育產業而言,還沒有形成自身真正的產業鏈,還處于相對的體育商業發展時期。在這個時期中,體育產業對其他產業的依附程度,尤其是文化產業的依附程度依然很高。體育產業還沒有形成一個完全、獨立、完善的產業,更多地仍然依靠主要掌握在政府體育主管部門當中的資源和一些企業的需求,這樣就造成了對消費需求約束,使得體育產業尚未完全市場化。應當從促進和保障體育產業鏈的流通順暢出發,加強體育產業鏈中各環節的協調聯動建設,加大體育產業鏈的整合,促進體育產業鏈的市場化發展。
[1]張寧宜,唐成.關于打造大眾傳媒環境下體育產業鏈的思考[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06,(4).
[2]雷選沛,何濤.基于體育產業鏈的主體關系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