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女子學院山東分院 王雷
潞商是指明清時期太行山區上黨盆地以潞州為中心的商人,是晉商的重要組成部分。潞商在實踐中繼承融匯了豐富的傳統倫理思想和優秀的商業經營理念,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潞商倫理文化,以鮮明的價值取向和詳實的行為規范有效調整了潞商商業活動中的利益關系,促進了商人職業道德的提高和潞商事業的發展。研究潞商的倫理思想成果,對于構建和諧的信用社會具有積極的意義。
宏觀上,山西商業歷史悠久,積累了豐富的商業經驗,形成了不少富有底蘊的經商價值觀念,這對潞商商業倫理的產生起著重要的作用。微觀上,以潞州為中心,上黨的手工業較為發達,手工業的發展又刺激了商業的發展,明清山西整個經濟形勢中潞商的崛起與興盛是潞商商業倫理思想形成的重要經濟條件。
山西人均土地低于全國水平,且上黨地區山地較多,能有效進行農業耕種的土地資源較少,由于艱苦的生存環境,更多的人選擇外出經商謀生。商人們愈發磨練出不怕吃苦、勤儉節約、頑強拼搏的優良品格,這些品格是潞商和其他晉商商業倫理思想形成的一個重要因素。同時,潞商商業倫理思想的形成具有與其他晉商的差異性。山西被河流和山脈自然地分為幾個地理單位,這種地域差異直接影響到商業活動中一些重要的因素,比如商品種類、區域間貿易的路線、商業網絡和所處的地方傳統等,潞商以其相對優越的地理優勢在晉商中形成“澤潞之綱”,是晉商中最具特色的群體,在晉商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上黨地區有著悠久的商業文化積淀。炎帝在這里創建了中華民族最早的“市場”,教人“日中為市,致天下之名,聚天下之貨,交易其退,各得其所”;戰國時期,已為韓魏兩國的通商之地。在這種人文環境的熏陶中,潞商在經營中自覺遵循傳統的商業倫理,并主動構建自己的倫理道德體系以規范商業秩序。
總之,潞商商業倫理思想的形成并不是偶然的,它是潞商在一定歷史條件下占地理之優勢、因經濟交流之需要、靠自身文化因素,在不斷的商業實踐之中逐漸形成的。
上黨盆地雖然人多地少,糧食相對匱乏,但礦產資源卻很豐富。潞商因地制宜,利用這些豐富的自然資源構成其商品流通的基礎。潞商經濟當屬于資源密集型經濟,正是充分地把現有的自然資源轉變成商品,潞商才創造出“天下十三省,省省不離潞州人”的業績。
由當地環境和利益而起動的進取精神以及通過經商來實現其創家立業、興宗耀祖的抱負,正是促使其在商業上不斷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潞商把太行山上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和礦產資源變成產品,再把產品變成商品,通過人扛馬馱等最傳統的運輸方式,穿越雄奇險峻的山山水水,把家鄉的商品經銷到全國各地,使上黨鐵貨行銷海內外,潞綢“衣天下、遍宇內”,靠的就是他們那種頑強自立、敢為天下先的吃苦精神。潞商創造了舉世聞名的新絲綢之路,這是繼我國古代絲綢之路衰落之后興起的又一條國際商路,這在當時不能不說是一種奇跡。他們不僅要經歷天氣多變、環境惡劣之險,還常常遭遇盜賊、野獸襲擊的生命危險,充分表現了他們不畏艱辛、堅韌不跋、開拓進取的精神風貌。
當時的經濟狀況迫使農民從對土地的依賴中剝離出來,另謀他途,因此,潞商比較務實,只要是社會上有某種需求,便投身其中求其利,比如長子理發業的產生就是當時的選擇之一。理發雖然被人輕看,但實惠便當,無需多少資本,無需多深的技術含量,“有人就有頭,有頭就得理,理發就得給錢,有錢就能生存”,務實的長子人便紛紛地加入進來。
“潞商”這一名稱的出現,更加充分說明潞商已經形成一個地域性的商幫。潞商的足跡遍布全國各地,每到一地,都要成立會館。會館的作用,一是潞商之間互通信息,共同防范風險和抵御侵害;二是接待家鄉來人,救濟貧困鄉親;就像現在企業設在各地的辦事處,起著招待所和信息站的作用,體現了潞商之間的團結精神。潞商會館的普遍建立對于加強潞商的凝聚力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使潞商這一商人群體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一起。例如嘉慶十九年1814年,洛陽稅收部門提高對潞澤梭布商人稅收,引起潞商不滿,潞澤會館以商團名義告至官府,歷時一年,幾經周折,終于勝訴,減免了稅收,此事使潞商在洛陽聲勢大振,買賣倍加紅火,逐漸左右了洛陽商業市場。
明清潞商作為晉商的一支勁旅,同樣講究以義制利。潞商具有商業上的遠見,不受惑于眼前小利,將商譽看作商品價值的一部分。潞商還特別重視誠信之德,在經商過程中,寧愿遭受損失亦要保證質量。所以,蔭城人才能以咫尺之地而馳騁萬里之路,陶缸才能“馳名遠近響叮鐺”;于是才有“潞酒一過小南天,香飄萬里醉半山”的神話,色白質軟皮薄條長的潞麻行銷四海“一熟天下賤”的威風;于是才有鮑店藥材會一開就是百余天,十數省商賈云集,趕騾馬、騎駱駝,多達數萬人之眾。
潞商許多人在經商致富后接濟鄉民,回饋鄉民,對鄉里諸多公益事業如修路、筑橋、興水利等方面做了大量的支援工作。同時,潞商倫理具有濃厚的愛國主義色彩,表達出了強烈的愛國熱情,在國家、民族危難之時把潞商倫理推到了更高的道德境界,在國家利益和民族利益中得到了升華。據《長子縣志》記載,日軍占領長子城期間,原和興合藥席成員吳喜景(三掌柜)、申鍛甲、楊薦賢等人,又在東街路北開設和興成藥店,該藥店不僅對城周邊地區居民救死扶傷,而且為設在抗日根據地王村鄉東李村四坪上的抗同診所,提供過好多應急藥物。
3.1.1 務實求利,注重買方需求
潞商能以非常務實的思想指導自己的經營活動,只要有需求,哪怕利潤較薄也會進行經營,所以,潞商總能夠把握市場需求的變化,生產人們所需要的產品,并能夠根據各地自然條件的差異和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不畏艱辛,進行長途販運,以獲取高額的差額利潤。同時,在這種以不同商品滿足不同需求的觀念指導下,潞商傾向于選擇多角化的經營模式,以規避因市場需求變化而帶來的商業風險,另外還可以根據市場行情進行多項選擇,及時調整經營部署,保證總有一種或幾種商品正在獲利。如潞商申家當年經營鹽業、絲綢業、制醋、鐵礦、布業、當鋪和錢莊票號等行業,富甲一方。
3.1.2 同舟共濟,發揮整體優勢
明清時期,在國家商法法規制度不健全,企業內部成員心理規范極不穩定的情況下,這種和衷共濟的協調精神正好與之相適應,為其共同體內部提供了相似的道德準則和認同機理,抑制了潞商經理及員工的機會主義行為,為實現內部合作創造了條件,這正是促使潞商蓬勃發展的重要原因。同時,以義為利的商業倫理成為潞商之間相互扶持的精神紐帶,促進了潞商商幫的鞏固和發展。
3.1.3 以義制利,獲取長期利益
“以義制利” 的潞商商業倫理為潞商贏得了良好的市場聲譽和企業形象,這有助于長期利益的獲取和當時社會信用機制的建立。同時,起到了凝聚內部成員力量和規范共同體之間行為的作用,大大減少了外部交易成本。
3.2.1 “義利觀”本身的局限性
首先,潞商堅守“義利觀”,沒有及時調整無限責任制為有限責任制,使其在產權問題上出現漏洞,這對企業的發展產生了極為不利的影響。其次,“義利觀”只適用于穩定的制度環境。“義利觀”強調以倫理道德為主要內容的約束機制,這在一個穩定的社會環境中是非常有效的,但在政局動蕩、社會劇烈變動的非常時期其約束作用則非常有限。激勵和約束向來是相輔相成的,在“義利觀”的影響下,有效的約束監督機制未能建立,難以實現平衡穩定的發展。
3.2.2 群體精神的局限性
以血緣和地域為紐帶的潞商群體,具有極強的排外性質。正是這種過于強調地域劃分、對外缺乏合作意識的群體精神,限制了潞商后期的發展。
3.2.3 倫理視角缺乏創新
閉塞的生活環境,使潞商的商業倫理逐漸失去了創新的源泉和力量。生長于富庶之鄉的浙商人具有開放的心態,能完全撇開血緣、地域的限制,經營組織方式更加靈活,這是潞商和晉商其他商幫所缺乏的。由于潞商缺乏創新,在國內無法與他省新興商業勢力相抗衡,國內外市場漸為他人所奪。
3.2.4 輕視資本運作
和其他晉商一樣,明清潞商對待資金的態度是保守的,滿足于既得利益,沒有長期投資的理念。通過“商而優則仕”和“求田問舍”等途徑,使資本離開流通領域而沉淀下來,商業資本無法向產業資本轉化,束縛了潞商的發展。
4.1.1 商業倫理的存在和發展離不開穩定的社會環境
潞商的興盛得益于當時穩定的社會經濟秩序和商品經濟的繁榮,潞商的衰敗從表面上看似乎與戰火對生產力的摧殘有關,但從深層次原因分析,還是潞商商業倫理所依附的正式制度環境發生了變化,非正式制度與正式制度出現了沖突與矛盾,最終導致潞商商業倫理所外顯管理制度的低效率或無效率。
4.1.2 樹立優秀的商業倫理,必須要有良好的社會氛圍
商業倫理建設以人為本,重在人的思想素質建設,而人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社會氛圍的影響,積極健康的社會氛圍,往往能形成健康高尚的倫理氛圍。因此要塑造良好的社會氛圍,促進經濟發展,維護政治穩定,推動社會進步。
4.1.3 建設優秀的商業倫理,必須要有優秀的人才隊伍
在建設商業倫理的過程中,人才是關鍵。首先,企業管理者的道德水平將直接影響企業決策及下屬人員的道德水平;提高管理者的道德水平,就可以提高整個企業的道德風尚,使企業做決策時更多更充分地考慮到企業行動的道德問題,考慮到社會多方面的利益,維護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其次,潞商的興盛和質量信譽受益于一批做工精細、辛勤勞作的能工巧匠,但同時由于封建保守思想的存在,習慣舊法經營,對市場變化缺乏深入了解和研究,故因缺乏競爭力而逐漸衰敗,因此培育一批既具有戰略眼光又敢于創新闖市場的優秀企業家是根本。
潞商在經營中非常注重買方的需求,有樸素的“顧客至上”的觀念,他們精心地為顧客服務,目的是促使買賣成交。商業服務的對象是消費者,現代商業倫理的建立也應該服務于消費者,在商業活動的各個環節上把顧客的利益放在重要的地位,時刻想著顧客的需求。隨著企業經營自主權的擴大和商品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必然要加強經營的顧客觀念,社會主義商業經營者都要樹立以顧客為中心的營銷觀念,只有樹立以顧客為中心的營銷觀念才能夠提高商業服務質量。
潞商以義制利的價值導向值得現代企業借鑒。商業倫理注重道德規范,注重義利統一的群體功利觀,要求企業通過利人來實現利己,既不強求損己利人,也不允許損人利己。企業在制定戰略時,不僅考慮本企業的利益,還應考慮其他利益相關者各方面的利益及法律責任如消費者利益、社會利益等。比如對消費者而言,企業出售產品后,應對產品質量、使用安全等負有一定責任,雖然這種責任會給企業增加成本,降低利潤,但這不僅是法律所規定企業必須承擔的范疇,同時也是企業商業倫理方面所應考慮的問題。
信息社會中,傳播媒介的迅速發展使公眾輿論的監督力大大增強,經營者若有不良行為一旦被曝光,就會遭到道德譴責甚至法律制裁,致使效益的追求得不償失;顧客的消費理念也在與時俱進,希望企業在提供物美價廉的有形產品同時,也提供符合社會倫理道德的無形產品,他們在交易時越來越注重企業的信譽及形象,不再限于從價格、質量等方面考慮,這要求經營者在市場競爭中不斷自律,提高道德水平,塑造良好的經營理念,提升企業形象。
潞商有很好的品牌意識,將商業信譽看作商品價值的一部分,從而涌現出一批老字號如和興合、義和堂、義興長等。“貴不怕,賤不怕,欺人怕!”、“心為客,客必至;心為財,財必散”等都是當時重信好客的至理名言。
商業信譽屬于價值觀念,是社會公眾給企業以肯定性的道德評價,這種道德評價是良好企業形象的核心內容,能夠協調企業內外部各個消費層次的經濟關系和社會關系。企業應當注重商業信譽這種無形資產的建立,樹立良好的信譽,獲得顧客的信賴才是企業興旺發達的保證。企業在創譽過程中投入超額勞動,最終以無形資產得到社會的承認,沒有誠信無欺的商業信譽,良好的企業形象無從談起。
潞商的成功給我們揭示了文化競爭力是企業和品牌最深層和最終的競爭力,百年品牌的建設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蘊來支撐。因此,當今的企業要塑造企業特有的組織文化,使之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管理進入更高的文化管理境界,組織文化已成為企業在商業倫理體系指導下所選擇的一貫的、穩定的行為方式,其所具有的導向、凝聚、輻射、激勵和約束等功能對企業員工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具有特色的組織文化是企業在文化上與眾不同的特性和形象識別,它只適合這個企業,只為這個企業所有,是這個企業生存、發展及其歷史延續的反映。因此,企業家在知識經濟時代應該巧妙運用組織文化來樹立行業進入壁壘,樹立自己企業的鮮明個性,不斷創新,保障基業長青。
[1]張曉.晉商商業倫理道德及其現代價值[J].生產力研究,2005,(5).
[2]周玉萍.晉商商業倫理道德的形成、基本規范與價值[J].生產力研究,2003,(6).
[3]宋麗莉,張正明.淺談明清潞商與區域環境的相互影響[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2).
[4]張志剛.潞商商業倫理研究的現實意義[J].中華女子學院山東分院學報,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