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霞
(山東省微山縣歡城鎮中心小學)
提高小學生作文水平的幾點做法
◆劉 霞
(山東省微山縣歡城鎮中心小學)
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激發小學生的創新精神,培養小學生作文的興趣和自信心,并注重培養小學生適應社會實際需要的作文能力,讓小學生愿意作文、熱愛作文。
小學生 作文 興趣
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新課程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注重對小學生情感態度目標的培養,鼓勵小學生個性化表達,激發小學生的創新精神,培養小學生作文的興趣和自信心,并注重培養小學生適應社會實際需要的作文能力,讓小學生愿意作文、熱愛作文。
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小學生只有對作文有了興趣,作文時才會聚精會神,才會查資料,勤思考,學得深,用得活,作文水平提高才快。小學生如缺乏作文興趣,就難以發揮主體作用。《新課程標準》指出,要把培養小學生作文的興趣和自信心,放在作文教學的重要位置上。在日常生活、學習中,教師應引導小學生要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善于思考有關問題。有了有意義的題材,及時記下來;有了新的感受、體驗,立刻付諸于筆端;有了一些發現,趕快寫到本子上。這樣,久而久之,小學生就會自覺自愿地完成作文任務,養成自主作文的習慣。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學中培養小學生的作文興趣呢?第一,讓小學生認識到作文是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的需要,是每個人生存和發展的需要。第二,應當在作文課上創設出一種民主、寬松、和諧的教學環境和學習氣氛,鼓勵小學生大膽寫,允許小學生大膽設想,敢于質疑,鼓勵他們的創造想象和求異思維,鼓勵不同觀點的相互碰撞與交流。第三,提倡小學生寫有個性的文章,小學生的主要指表現他們的特點和氣質,體現在作文上就是要在立意、謀篇、選詞、造句等方面有自己的特色,而不是人云亦云。第四,采取激勵措施。作為教師,不但要注意拔尖的個體,還要顧及大眾群體,特別是弱勢群體;不但要肯定一些文章的整體美,更要善于發現文章的局部美,并及時給予褒獎,以激勵小學生對作文的興趣,使小學生“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此外,將優秀作文變成鉛字,或張貼在班內,或發表在校刊上,甚至向外投稿,發表在公開的報刊雜志上,這些都會更加激發小學生的作文興趣,提高作文水平。
新課標明確指出:“讓小學生養成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做到文從字順。能與他人交流作文心得,互相評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溝通見解。”在作文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小學生認識到:作文是一種自我表達、自己與世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一種生命的活動,精神的活動。可以說,小學生自己是作文的主人,別人至多只能給予指導,而不能越俎代庖。為此,所有與作文有關的事項,都應自己去做。素材,自己去積累;題目,自己去擬定;角度,自己去斟酌;主題,自己去提煉;形式,自己去選擇,等等。一言以蔽之,要“事必躬親”,一切都要由自己獨立完成。這就要求我們應發揮評改的作用,以改促寫。教師在小學生評改前,先教給他們方法及注意事項,尤其在評價上要讓小學生以鼓勵性評價為主,欣賞他人的習作,鼓勵他人。小學生評改應以小組合作為主,每人都要精批細改,然后小組內傳閱,推薦佳作在全班宣讀。這樣既解放了老師,又給小學生提供豐富的閱讀材料,更可讓小學生在評改中吸取經驗或教訓,相互取長補短,可謂一舉三得,何樂而不為?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為小學生的自主作文提供有利的條件和廣闊空間”。為此,教師要鼓勵小學生擴大自己的作文空間,課堂之外有無限的作文空間,從日常生活、眾生百態、社會現象都可以提取作文素材。在布置作文時,盡量減少命題作文,提倡小學生自主擬題,鼓勵小學生多寫觀察日記、讀書筆記等,讓小學生自由地寫自己喜歡的、想寫的內容。在布置命題作文時也應給小學生多出幾個題目,讓小學生有選擇的余地。此外,還要在文體、時間、內容、字數等方面減少對小學生作文的統一要求,還給小學生廣闊的空間,充分發揮小學生的潛能。
生活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頭活水。因此,教師應鼓勵小學生奔向生活,奔向自然,去擁抱生活的亮麗,擴展視野,豐富閱歷。而后憑自己的心愿、愛好抒寫生活,評點是非,記在日 (周)記中。這些都是小學生的親身經歷,記下的是他們對生活的真實感受,表達的是他們的真情實感。小學生就會對自己的實力做到心中有數,作文時就會選擇最適合于自身發揮的文體形式。
作文是各種知識的綜合運用,沒有豐厚的知識積淀,很難寫出好文章。“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歐陽修說:“惟勤讀書而多為之,自工。”只有廣泛閱讀,才可讓小學生借“它山之石”,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其實,閱讀和作文好似鳥的雙翼,只有雙翼共振,才會鵬程萬里。書讀多了,各種表現方法都裝進腦子里,不斷體會感悟,寫文章時,就會自然而然的跳出來,知道怎樣運用材料、怎樣表達、怎樣譴詞造句了。如果小學生廣泛閱讀并善于書面積累,就會領悟作文真諦,提高作文水平。書本是最好的老師,大量的閱讀有利于小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教師應鼓勵小學生積極主動地閱讀書籍、報刊、雜志,不斷擴充自己的知識。為了更好地引導小學生閱讀和作文,教師可以組織讀書會等形式,讓小學生交流讀書的心得體會,或以講故事、開辯論會等形式來鍛煉小學生的口才;或通過辦墻報、校園文化報等形式提高小學生的作文水平。此外,教師應鼓勵小學生去關注新聞,去看“焦點訪談 ”、“新聞聯播 ”、“新聞 30’”“新聞 360°”等等 ,讓小學生從繁多的新聞中,記錄熱點焦點,評論大眾話題,煉就一雙“火眼金睛”,為以后作文積累素材。
教師對小學生作文傳統的評價方式單一,小學生作文全憑老師的“一支筆”,以教師的自身經歷和閱歷代替小學生的經歷和閱歷,以教師的一己之見代替小學生的想象和發揮。語文新課程理念把作文看作是小學生記敘社生活、表情達意、發表意見的重要手段。為此,對小學生的作文態度的評價應采用“積極、主動”定性;對小學生的作文品質應采取“很好、好、還需努力”來定性;對作文品質應采取“勇敢、頑強、多記、多觀察”等日常作文習慣的評價。重視對作文修改的評價”等來定性。對小學生充分給予肯定和鼓勵。在開放的評價氛圍中,在多樣的評價標準和評價方式中,小學生的作文積極性一定會高漲,小學生的作文水平定一能夠不斷提高。
[1]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張暉.新課程的教學改革 [M].北京: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張德偉,何曉芳.新課程與教學改革[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