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楓,龐蕾蕾,林琳
(廣東藥學院,廣東廣州 510006)
藥學類院校“雙創型”人才培養初探
沈楓,龐蕾蕾,林琳
(廣東藥學院,廣東廣州 510006)
藥學類院校;“雙創型”人才;創業能力
創新是一個經濟學概念,由奧地利經濟學家熊彼特首次提出,主要指從新思想的產生到產品設計、試制、生產、營銷和市場化的一系列行為[1]。所謂大學生具有創新精神,是指通過施加教育和影響,使其能夠善于并且有意識地發現和認識新知識、新思想、新事物、新方法,并且能夠創造性地應用于實踐。創新精神培養主要包括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情感和創新人格的培養[2]。
創業是指創立基業或創辦事業,也就是自主地開拓和創造業績與成就;是愿意吃苦,有創新精神的人,通過整合資源,捕抓商機,并把商機轉化為盈利模式的過程。創業教育是開發和提高學生創業素質的教育,是一種培養學生事業心、進取心、開拓精神、創新精神,進行某項事業、商業規劃活動的教育[3]。198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創業教育”的概念,我國大學生創業活動自1999年清華大學舉辦的首屆大學生創業設計大賽后迅速發展。創業能力培養主要包括創業意識的培養、創業基礎的夯實、創業指導的實踐、創業挫折的教育。
所謂“雙創型”人才培養就是把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教育有機結合起來,以培養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和精神為前提,以形成創新創業品格和提高能力為目的,促使學生個性得到不斷發展,綜合素質不斷提高,以此將受教育者培養成符合當今社會要求的應用型人才。
(1)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是藥學類院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體現。素質教育是一種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目標的教育,以往的藥學類院校教育中更重視傳授給學生科學知識并培養他們的實驗能力,而忽略思想道德素質、個性發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等素質教育。目前,中共中央國務院、教育部等陸續作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對高等院校進行創新和創業人才培養提出了要求,因此,培養藥學領域的“雙創型”人才成為藥學院校不可推卸的責任與使命。
(2)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符合制藥行業發展特點。制藥行業屬于知識密集型行業,具有高技術、高風險、高投入、高回報等特性。無論是產品研發,還是設計生產工藝以及最終的營銷與管理,都需要不斷創新,這就對從業人員提出了更高要求。藥學類院校主要為制藥行業培養、輸出科研技術、生產、經營管理各方面的人才,既要求學生有扎實的專業知識與技能,又要求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能夠為企業所用。所以在藥學類院校培養“雙創型”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3)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是提升藥學類院校就業競爭力的重要途徑。藥學類院校畢業生人數逐年增多,一方面給社會提供了層次高、素質佳的勞動者。但另一方面也給高校畢業生帶來巨大的就業壓力。這種壓力一方面需要社會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另一方面需要藥學類院校不斷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提高學生創業能力,引導和幫助更多的大學生加入到創業隊伍中,自主就業,接受社會的挑戰[4]。
(4)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是大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藥學類院校創新創業活動應依據學生的專業特點和實際情況開展。培養“雙創型”人才,增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通過自我發展方式充分展示才華,提升素質。
“雙創型”人才培養可以從多個方面開展,筆者以我院為例,對“雙創型”人才培養進行分析。
(1)建立“雙創型”人才培養課程體系,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廣東藥學院根據當今社會以及制藥行業對人才的需求,不斷優化、完善人才培養方案。在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過程中,緊密圍繞面向區域、行業培養應用型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目標,構建特色鮮明的多樣化應用型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和模式,提高學校人才培養質量,為社會發展提供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在課程設置中,除加強理論教學外,還進一步強化實踐教學,大力開展實踐教學改革,優化專業實驗課程設置,加強實習教學規范,構建由課堂教學、實驗教學、畢業實習與畢業論文、課外實踐教學和現場實踐五大教學模塊組成的有機實踐教學體系。各專業按規范開設驗證性、綜合設計性、探究創新性的專業實驗課和實習課,鼓勵和支持學生進行自主創新實驗,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和創新精神。
(2)從專業設置和定位上體現“雙創型”特色。廣東藥學院在專業設置上圍繞面向區域、行業的應用型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總目標,根據專業特點和發展需求,合理確定專業培養目標。特別是在學校成功申報國家級特色藥學專業的基礎上,在校內開展本科優勢專業建設,進一步優化專業結構與布局,促進特色與優勢學科的發展,提高“雙創型”人才培養質量。學校遴選了制藥工程、生物技術、中藥學、護理學、國際經濟與貿易為校級特色專業建設點,藥物制劑、化學工程與工藝、臨床醫學、食品質量與安全、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為校級應用型人才培養示范專業。在這些特色專業建設點和校級應用型人才培養示范專業加強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培養。
(3)完善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滿足“雙創型”人才培養需要。在優化專業和課程體系的同時,廣東藥學院鼓勵教師積極進行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研究與實踐。學校每年都承擔國家、省市的教學研究課題,并獲得多項省級教學成果獎勵。多年來,學校資助了一大批教育改革課題,這些教育改革課題既有從人才培養的理念、方法上進行研究的方向性課題,也有就某一門課程的教學方法和內容創新,培養學生“雙創”能力的策略性課題。通過研究和實踐,教師由以往的“填鴨式”教學方式,轉向體驗、互動、討論和實踐的教學方式,這激發了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也鍛煉了學生的創業能力。
(4)通過社團活動、第二課堂等載體培養“雙創型”人才。對在校大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培養,不僅要在課堂內進行,而且還可以社團活動、第二課堂的形式或借助社會力量來促進學生不斷發展。廣東藥學院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社團活動,將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相結合開展創新創業教育。鼓勵學生創造性地投身于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和公益活動中,通過開展創業教育講座,以及計算機、數學建模大賽,技能競賽,操作能力比武,暑期大學生科技、衛生、文化下鄉等活動,形成以專業為依托,以項目和社團為組織形式培養大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格局。與此同時,鼓勵學生積極實踐,自主創業,如創辦早餐屋、家教中心,提供電腦維修服務、校內鮮花禮品配送等形式多樣的服務,以鍛煉創新創業能力。
藥學類院校通過對大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培養,積極打造“雙創型”人才,既解決了我國當前所面臨的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問題,又大大提升了學生綜合素質,以適應制藥行業高速發展和創新需求,從而推動整個制藥行業更好地發展。
[1]李石純.淺議大學生創新精神與創業能力的培育[J].中國高等教育,2006,(24):24.
[2]王前新,周明星.創新教育全書[M].北京:九洲圖書出版社,1999.
[3]郁義鴻,Robert D·Hisrich.創業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
[4]李建國.關于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思考[J].現代教育科學,2004,(4):67~68.
G420
A
1671-1246(2010)23-0019-02在新形勢下開展高等教育,必須加強對大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培養,打造出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雙創型”人才。藥學類院校作為高等院校重要的一部分,承擔著培養藥學以及相關專業人才的重要任務,為此,藥學類院校必須積極行動,進一步加強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培養,為制藥行業源源不斷地輸出“雙創型”人才。
注:本文為2009年廣東藥學院教育研究課題(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