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安
(共青團甘肅省委,甘肅蘭州 730000)
淺談新形勢下共青團組織建設和團的工作新模式
劉明安
(共青團甘肅省委,甘肅蘭州 730000)
共青團組織;工作模式;組織建設
為了深入貫徹胡錦濤總書記關于“力爭使團的基層組織網絡覆蓋全體青年,使團的各項工作和活動影響全體青年”的要求,團中央向全團提出“眼睛向下,重心下移”的工作管理模式,并要求全國各省、市團組織引導廣大團干部用2年時間,分4批深入縣級以下基層去掛職。近日,團中央又明確提出在全國860個共青團、少先隊組織和基層單位啟動基層組織建設和基層工作試點。我省(甘肅)也出臺了《關于加強和改進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意見》,對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做出了新的部署。這正是圍繞黨政中心、以黨建帶團建,加強組織的有效覆蓋,增強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的新途徑;也是加強團組織建設的重要舉措和有利契機;更是新情況、新形勢下積極探索有效組織和聯系廣大青年的方式方法及組織建設的新途徑。而對于如何做好團工作的問題,已經擺在團干部面前多年,也引起了各級團組織和廣大團干部的深思和探索。筆者對如何更好地將團的組織建設和團的工作進一步加強和改進,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團組織建設和團工作的新模式,更好地引導和服務青年有一些粗淺思考,現總結如下。
在共青團工作中,舉辦活動可以彰顯青年的青春朝氣。共青團組織在抓社會熱點、難點、亮點、興趣點,搞“短、平、快”,推動熱烈的場面、營造浩大的聲勢、產生轟動的社會效應等方面,確實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可是在社會轉型、經濟社會急劇變革的今天,共青團組織及其工作不能再拘泥于已往的模式,滿足于已有的成果,也不能僅憑團員和團干部單打獨斗、就團論團,而是應以適應時代變化和社會變革的要求,以變應變、與時俱進,圍繞黨政要求,開展團的工作和探索。這就要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而青年志愿者服務活動,正是在鞏固扶老助殘、社區建設、環境保護、健康教育等傳統領域的基礎上,不斷開拓如醫療衛生、科學技術、網絡培訓、應急救援等新的領域,從而使青年志愿者在不斷學習的同時,從管理、法律、醫療、科技、教育等多方面為廣大青年和我們的社會提供實際、實用、實效的服務。2008年年初南方抗雪救災、5·12汶川抗震救災以及北京奧運會、殘運會,數以萬計的青年志愿者參與其中,唱響了新時代志愿服務的贊歌。青年志愿者如雨后春筍,不斷產生、發展、壯大,這為共青團組織和團的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考和探索方向。
筆者以為,團的組織和團的工作應以“共青團+志愿者+X”的模式進行思考與探索,使共青團事業由活動型走向務實型,由轟動效應型走向實用實效型。其中X表示不同戰線部門和不同重點的工作及對象。在此需要說明的是需要加強志愿者服務的各種制度及體制機制建設,特別是使志愿者征集、培訓、分配、救助及服務工作規范化、網絡化。
總的來說,新形勢下共青團組織和團的工作,要以團員、團干部為主,以黨建帶團建為原則,以大團建的工作理念,依托青年志愿者和各戰線及部門的不同工作對象和重點領域,形成團內戰線及部門之間互動,上下聯動,團外與相關廳局齊抓共管的局面,提高團的融入、整合和借力的能力,促使共青團在新形勢下發揮更好的作用,使團組織和團的工作有效覆蓋廣大青年,以尋找新的工作依托、對象、載體,設計和確定重點活動和項目,從而使團的組織及團的工作計劃更周密、步驟更具體、措施更到位、覆蓋更全面、更能長期進行及整體化推進,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良好態勢。共青團組織在宣傳、組織等方面發揮了很大作用,但仍需開闊思路、改進方法,加強體制機制建設,探索拓展范圍,不斷尋找新的工作著力點和切入點,加強有效覆蓋和有效服務。
“共青團+志愿者+X”的模式是共青團組織建設和團的工作不斷創新的具體體現,是面向社會、面向廣大青年的新的嘗試與探索,是今后一個時期內共青團工作和青年工作不斷深入發展的助推器。因此,我們各級團組織應該充分重視這一模式的應用和推廣,“點”上播種,“面”上開花、結果。
G40-03
A
1671-1246(2010)08-003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