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斌,孟蕾,余愛玲,席滄海,李健,蔣小娟
(甘肅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甘肅蘭州 730000)
甘肅省部分地區對暗娼實施艾滋病綜合干預措施效果評價與分析
王斌,孟蕾,余愛玲,席滄海,李健,蔣小娟
(甘肅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甘肅蘭州 730000)
目的通過第五輪中國全球基金艾滋病項目的實施,在暗娼人群中開展艾滋病綜合干預活動,經過2007年度的調查和2008年的中期評估調查,對實施的效果進行初步評估,為后續干預策略及措施的進一步落實以及調整并完善提供參考依據。方法對暗娼人群采取隨機抽樣方式進行問卷及血清流行病學調查。結果暗娼人群對艾滋病相關知識的知曉率從2007年的53.2%提高到2008年的73.1%,干預效果明顯(P<0.01);暗娼人群最近一次商業性行為安全套使用率從2007年的66.9%提高到2008年的87.1%,提高的幅度較大(P<0.01),沒有發現HIV感染者,且2007年、2008年梅毒感染率分別為0.8%和0.4%。結論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和暗娼人群需求,深入到公共娛樂場所及暗娼人群相對集中的街頭開展綜合服務工作成效顯著,如何提高暗娼人群說服客人使用安全套的技巧以及擴大檢測面,盡早掌握暗娼人群的感染狀況以防止艾滋病進一步傳播還需探索。
暗娼;綜合干預;艾滋病
目前,人類對艾滋病(AIDS)尚無有效的疫苗和治療方法,行為干預是目前預防AIDS的有效“疫苗”。正確、全面掌握艾滋病的基本知識,樹立堅定的信念,堅持正確使用安全套是目前全球廣泛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預防性傳播疾病(STD)、AIDS的措施之一。2006年啟動實施的第五輪中國全球基金艾滋病項目,旨在高危人群和脆弱人群中預防新一輪HIV感染,該項目在政策倡導,環境營造,艾滋病防治宣傳教育,目標人群行為干預,性病門診規范化服務以及基層組織的參與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特別是在暗娼人群中開展了一系列符合當地實際的綜合干預活動,取得了一定成效,為評估實施效果,并在公共娛樂場所進一步落實綜合干預措施提供了有參考價值的依據。
1.1 對象與目標
調查對象為蘭州市、天水市轄區內夜總會、賓館、酒店、卡拉OK廳、歌舞廳、酒吧、洗浴中心等公共娛樂場所和發廊、洗腳屋、路邊店、小飯店以及街頭的暗娼。目標是:(1)提高暗娼人群STD/AIDS的相關知識;(2)提高暗娼人群說服客人使用安全套的技巧;(3)提高暗娼人群在商業性行為中安全套的使用率;(4)促使出現STD相關癥狀的暗娼規范就醫;(5)降低AIDS、STD的感染率。
1.2 調查方法
對暗娼人群采取隨機抽樣方式進行問卷及血清流行病學調查,對其接受干預服務狀況的相關信息通過定性訪談及定量調查方式獲得。
1.3 調查內容
調查內容為暗娼人群的一般社會人口學特征,對艾滋病相關知識的知曉情況,個人行為特征,相關信息來源,HIV、梅毒感染情況以及接受干預服務狀況。
1.4 質量控制
調查方案由國家項目辦組織人員統一設計,調查方法、調查內容、調查問卷以及數據錄入都經過嚴格的專家論證,并制訂了“項目調查實施方案”;調查員經嚴格培訓,熟悉調查問卷且有豐富的現場調查經驗,并組織專人按期對現場調查進行督導,以保證調查工作順利進行。
1.5 數據分析
使用Epidata3.0數據庫進行數據錄入,應用Excel、SPSS等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2.1 一般社會人口學特征
調查人群的來源以洗浴中心、卡拉OK廳、歌舞廳、酒吧及洗腳屋、發廊為主,2007年度調查、2008年中期評估中來自上述場所者分別占76.5%、81.5%;婚姻狀況中仍以未婚者居多,已婚者次之;戶籍所在地為本地及本省者居多,占近80%,外省者占20%,在本地居住時間以0~6個月者為多;民族分布中以漢族居多,占95%及以上,其他如回族、滿族、蒙古族等較少;文化程度普遍較低,以初中文化程度者為主,占總調查人數的40%以上,高中或中專文化程度者次之;首次發生性行為的年齡均在20歲左右。
2.2 對艾滋病相關知識的知曉情況(見表1)
經過2年的綜合干預,暗娼人群對艾滋病相關知識的知曉率明顯提升,總體知曉率(國家綜合督導評估指標)從2007年年度調查時的53.2%提高到2008年中期評估時的73.1%,提升幅度明顯(χ2=72.3,P<0.01);從各分項看,均有不同幅度的提升,詳見表1。

表1 暗娼人群對艾滋病相關知識的知曉情況
2.3 最近一次商業性行為安全套使用率
暗娼人群最近一次商業性行為安全套使用率從2007年的66.9%提高到2008年的87.1%,提升幅度顯著(χ2=97.0,P<0.01);最近一次商業性行為沒有使用安全套的最主要原因為客人不愿意使用(2007年、2008年分別為55.2%和58.0%),沒有發生較大變化(χ2=0.2,P>0.05),居于第二位的原因是身邊沒有安全套(2007年、2008年分別為28.6%和19.0%),變化顯著(χ2=4.2,P<0.05)。
2.4 接受干預服務狀況
暗娼人群最近一年接受有關預防艾滋病服務時,能夠獲得免費的安全套及艾滋病性病宣傳材料,2007年度調查獲得上述服務的暗娼分別占81.8%和84.3%,2008年分別為93.9%和87.9%;其中,接受同伴教育員干預者的比例從2007年的29.3%提高到2008年的49.7%,有較顯著提高(χ2=74.4,P<0.01)。
2.5 相關信息來源
經過一年的行為干預,暗娼人群艾滋病知識等相關信息的來源發生了一定變化,除從電視、廣播、報刊、書籍、朋友以及宣傳欄、廣告欄獲得相關信息者的比例維持在一定水平之外,通過接受有關預防艾滋病的干預服務,其信息來源于醫生、咨詢服務者的比例也有了明顯上升,分別從2007年的13.5%、17.5%提高到了2008年的38.8%和40.2%,提升幅度顯著(P<0.05)。另外,通過免費宣傳材料獲得信息者的比例也達到了75.0%以上。
2.6 HIV和梅毒感染率
從2個年度的調查結果看,暗娼人群中均未發現HIV感染者;梅毒感染率也維持在較低水平,2007年、2008年分別為0.8%和0.4%。
健康信念模式(HBM)、知信行理論(KABP)及行為轉變理論模式(TTM)[1]已被廣泛采用且被實踐證實為有效的外展健康教育干預方式,項目地區干預隊員、同伴教育員遵循“尊重、平等、不評判、保密”的原則,從暗娼人群的需求與實際出發,深入到公共娛樂場所及暗娼人群相對集中的街頭開展綜合服務工作,通過一年的實踐,暗娼人群對艾滋病相關知識的知曉率從2007年的53.2%提高到了2008年73.1%,效果明顯。另外,通過對各分項的分析,暗娼人群對“艾滋病病毒不會通過蚊蟲叮咬傳播”這一知識點的掌握程度成為影響艾滋病防治知識知曉率的主要因素。這提示我們在以后的高危行為干預工作中,應采取靈活多樣,被干預對象易接受、易懂、易記的方式和方法來進行,切實提高知識的傳播率和干預效果,避免因相關知識掌握不全面或者產生錯誤認識而增加不必要的擔心、恐懼。
暗娼人群最近一次商業性行為安全套的使用率也有了較大幅度的提升,表明健康教育、安全套免費發放、對暗娼人群進行勸說客人使用安全套的技巧講解在提高暗娼商業性行為中安全套的使用率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但沒有使用安全套是因為客人不愿意使用的暗娼占到了58.0%,這提示在今后的高危行為干預活動中,安全套推廣計劃應從2個方面展開,從暗娼角度,要使其提高認識、改變態度,提高其說服客人使用安全套的技巧;從客人角度,應該提高大眾宣傳力度,改變客人的態度。在外展干預服務中發現,暗娼人群知識水平的提高并非會導致其行為的改變,行為改變是一個復雜、漸進、連續的過程,需要持之以恒地開展外展服務才能有效改變其行為[2]。要保持干預效果的長期穩定,僅僅依靠幾次外展服務顯然不夠,還需要同伴教育員及基層組織的參與,充分發揮及調動他們的優勢和積極性,擴大干預覆蓋面,使暗娼人群在商業性行為中用安全套保護自己免受STD及AIDS的感染。
從2個年度的調查結果來看,在暗娼人群中未發現HIV感染者,且梅毒感染率也維持在一個相對較低的水平,這令人欣喜,與甘肅省艾滋病防治策略目標一致——通過全面落實各項預防、控制、治療和關懷救助措施,使我省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數和感染率繼續維持在較低水平。但是,從目前各項防控措施落實的情況來看,高危人群干預工作的另一項重點就是擴大檢測面,使更多的暗娼了解自己的感染狀況。對于一個復雜、漸進、連續的行為改變過程,知識的增加并不意味著行為必然改變,行為的改變也不意味著接受檢測人群比例的提升。因此,在行為干預過程中干預的深度和廣度仍然需要加強,這才是使暗娼人群真正理解綜合干預服務內容的核心所在,從而阻斷艾滋病經商業性行為傳播的途徑。甘肅省要達到艾滋病的防治目標,仍有較長的路要走,任重而道遠。
[1]Martin Fishbein.Behavioral science and public health:A necessarypartnership for HIV prevention[J].Public Health Rep 111,1996,1:5~10.
[2]王紅方,陳仲丹,周旺,等.外展服務方式對公共娛樂場所性服務小姐行為轉變之效果評價[J].中國艾滋病性病,2004,10(4):286~289.
R195
B
1671-1246(2010)08-0122-02
本文系第五輪中國全球基金艾滋病項目(CNH-506-G06-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