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暢
(本溪市衛生學校臨床護理教研室,遼寧本溪 117022)
中等衛校護理專業生源質量下降的思考及對策
程暢
(本溪市衛生學校臨床護理教研室,遼寧本溪 117022)
現對近年來中等衛校護理專業生源質量下降的現象進行分析、思考并提出對策。
中等衛校護理專業;生源質量;綜合素質;終身教育
近十年來,隨著高校擴招、高中熱的逐年升溫,中等衛校的招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出現了學校生源質與量嚴重下降的現象。深究其中的原因并找出中等衛校護理專業的生存與發展對策是亟需解決的問題。
1.1 生源分流
高校擴招、高中熱的逐年升溫使分數較高的學生大部分分流進入高等院校,而使中等衛校護理專業的生源只剩下分數較低的學生,這種情況勢必導致中等衛校護理專業生源質量與數量的嚴重下降。
1.2 初中畢業生總體數量減少
我國初中畢業生與往年相比已呈現減少勢頭,而且我校目前的招生范圍盡管是全省,但還是以本市生源為主,以我市為例,每年初中畢業生總的數量與2005年相比減少了31%,初中畢業生總體數量的減少,導致報考中等衛校的生源數量下降。
1.3 招生標準下降
由于生源數量不足,大部分中等衛校護理專業的招生已取消了分數限制,部分學校十年前學生的入學分數為中考成績550分左右,而現在只要參加了中考,不考慮分數就可以入學,導致生源質量進一步下降。
1.4 畢業生就業困難,中等衛校護理專業被選擇的機會減少
隨著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我國招生、就業制度的改革相繼開始實施,且推行畢業生與用人單位“雙向選擇”制度。以目前我國的三級甲等醫院招工為例,其多數都將中專畢業生拒之門外,用工單位對學歷的基本要求是專科及本科,使中等衛校畢業生的就業難度進一步加大。于是,“上高中,讀大學”成了眾多初中畢業生的首選。
1.5 護理工作人員的待遇還有待提高
目前我國的護理工作人員待遇還不高,護理工作人員的工作十分辛苦,更多的時候需要她們做出更多無私的奉獻,而各方面的待遇還有待進一步提高。這個原因也限制了更多優秀人才對護理專業的選擇。
1.6 執業護士認證制度加大了學生的就業難度
以往我國沒有執業護士認證制度,只要是護理專業的畢業生就可以從事護理工作。自從我國實施執業護士認證制度以來,衛校學生畢業后必須通過執業護士認證考試才能從事護理一線工作,而部分學生對執業護士認證考試望而卻步,他們擔心不通過就無法就業,從而放棄選擇中等衛校護理專業。
我國對中職教育十分重視,根據我國的國情,中等衛校護理教育還要存在很長一段時間,如何能使中等衛校的護理專業更好地生存與發展,對護理事業做出貢獻值得我們進一步思考,因此筆者提出以下對策進行探討。
2.1 注重能力的培養
中等衛校護理專業應樹立以技術應用能力和勞動技能為主體的質量觀,必須重新審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找到制約學生能力發展的瓶頸,努力改變現有的教育教學方式,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注重理論與實踐真正意義上的結合,加強實踐課教學與生產實習,使學生與臨床“零距離”接觸,使培養出來的學生更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更能適應護理事業的發展。
2.2 重視綜合素質的提高
通過社會調查,分析職業崗位對人才知識、能力和素質的要求,并據此制訂人才培養計劃;加大實踐性教學和技能訓練的力度,特別是綜合素質訓練力度,改善實踐依附理論、驗證理論的狀況;改變考核方式和辦法,重點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分析及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除了要求學生擁有精湛的專業能力以外,還應使其具有多種能力,如自主學習的能力、社交能力、職業道德、責任感和組織紀律性等。隨著職業對人才需求的變化,職業教育的課程開發也應呈現動態發展態勢,并應隨著科技進步、產業結構與組織勞動的變化而變化,體現出更為開放的發展趨勢,提高中等衛校護理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成為必然的發展要求。
2.3 積極拓展職業培訓,使專業設置更趨現代化
為適應知識經濟社會對人才的需要,學習目標應注重用戶導向、過程導向、服務導向、項目導向。學校可根據導向信息確定培養時間、方式、項目等對學生進行專業技能培訓。注重教學培訓的技術內容、商業內容、信息內容、通訊內容。在教學內容里,既要安排實用的技術學習,又要考慮到商業、信息、通訊等方面的相關內容,使培訓的知識和技能緊跟時代的步伐。注重教學過程職業體系和學科體系的聯系;整體性計劃與過程性觀察的聯系;職業活動的復合性與職業領域的專業性的聯系;教育培訓與職業需要的聯系。抓好四種聯系,實現教學管理、職業培訓、專業設置和就業的互動反饋,實現良性的協調發展。
2.4 樹立“能力重于學歷”的觀念,建立有利于發展生產力的人才衡量標準
在評定職稱、任職和調薪等方面,用什么標準衡量人才的水平、素質和能力,是各行各業普遍關注的問題,其對學校教育的影響也較大,處理不好就會使學校教育工作走入脫離社會經濟發展實際需要的誤區之中。譬如有些單位在評定職稱時,簡單地按學歷排隊,不注重個人能力,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這部分人工作的積極性。因此,全社會必須建立“能力優先,學歷次之”的人才評價標準(當然,這需要國家在政策上給予支持)。有關人事部門可根據“能力重于學歷”的觀念,對第一線護理工作人員的職稱評定采用考評結合的方式,這樣有利于引導護理人員鉆研技術、提高綜合能力,允許有創新能力的職業型人才在達到規定的標準后晉升高級職稱,并加以重用。這是引導護理事業良性發展所必需和必要的條件。
2.5 積極開展多層次辦學,建立終身教育觀念
中等職業教育已不是終結教育,而是一種終身教育。護理事業的發展日新月異,中等護理專業的終身教育顯得更加重要。在此期間,個人的學習與職業生涯可以穿插進行,可以有先有后。學校及社會可以開展多層次辦學及培訓,為終身教育搭建一個良好的平臺。只有通過各種學習渠道,人們的聰明才智才能不斷得到開發,護理事業才可能呈現出可持續發展的狀態。
總之,根據我國國情中等衛校護理專業還要存在相當一段時間,只有注重能力提高,重視綜合素質培養,積極拓展職業培訓,使專業設置更趨現代化,樹立“能力重于學歷”的觀念,建立有利于發展生產力的人才衡量標準,加強終身教育,才可能使中等衛校護理專業更好地生存和發展。
G40-03
A
1671-1246(2010)08-002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