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銀霞
(清水縣人民醫院護理部,甘肅清水 741400)
37例護患糾紛原因分析及預防
溫銀霞
(清水縣人民醫院護理部,甘肅清水 741400)
總結37例護患糾紛發生的原因,主要包括醫療收費、服務態度、業務素質、法律意識、溝通障礙等。認為對護士加強法律教育,使其提高法律意識、規范護理行為、改善服務態度、提高服務質量、加強與患者的溝通是減少護患糾紛的關鍵。
護患糾紛;預防;原因分析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學的進步,人們的法律意識和維權意識逐漸增強,對醫療服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由于醫患雙方醫療信息的不對等性,加之新聞媒體的一些不實報道和大肆渲染,醫療護理糾紛案例呈上升趨勢,其已成為當今社會的一個熱點問題。造成護患糾紛的原因中有外界因素,也有護理工作中內部的缺點。護士每天24小時和患者打交道,免不了發生一些矛盾,若這些矛盾不及時化解,不但會影響正常的護理工作秩序及醫院的聲譽,甚至會給醫院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因此必須加強護理人員的言行規范,保障患者安全,以減少護患糾紛的發生。現將我院2005年1月~2008年1月發生的37例護患糾紛的原因分析報告如下。
2005年1月~2008年1月我院涉及護理方面的患者投訴37例。通過分析將投訴原因歸納如下:醫療收費9例,占24.33%;業務素質12例,占32.43%;服務態度8例,占21.62%;溝通障礙5例,占13.51%;法律意識不強3例,占8.11%。
2.1 醫療收費方面
在社會經濟轉型過程中,醫療體制改革的目的在于盡快減輕社會負擔,而群眾觀念的轉變和相應的社會保障嚴重滯后,這勢必會反映到醫療活動中來。患者對醫療費用的問題很敏感,如果醫療費用過高,收費項目不透明,甚至有錯誤,極易引發糾紛。而護理人員承擔著記賬和催賬這一工作,也就首當其沖成為了患者及其家屬發泄的對象,再加上患者及其家屬在詢問費用問題時,個別護理人員態度冷淡,表現出不耐煩,更增加了患者及其家屬的不滿和疑慮,容易引發糾紛。當然,護理人員在記賬過程中出現的差錯,更成了患者及其家屬發泄不滿的把柄。
2.2 護患溝通障礙
許多護患糾紛的發生均與護患溝通障礙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系[1]。本組投訴中有5例是由于患者及其家屬對護理工作缺乏認識而產生誤解所造成的,這反映了社會對醫療工作的特殊性缺乏應有的認識,如不了解醫療衛生職業具有風險水平高、風險復雜、風險不確定和風險后果嚴重等特點[2],不了解疾病轉歸的復雜性及醫療行為的高風險。患者及其家屬的治病心切,對醫療的期望值過高,在對實際醫療結果不滿時,就會產生各種猜測并對醫療人員不再信任,不滿就隨之產生。也有少數患者及其家屬道德水平低下,不講就醫道德,受經濟利益驅使或受第三者的教唆,找各種理由試圖獲得賠償。
2.3 患者對服務需求的不斷提高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患者維權意識的不斷增強,患者對醫護人員的服務需求也日益增高。一方面,受傳統思想的影響,醫方“居高臨下”、“以我為主”的思想還未能從根本上消除,服務理念、服務行為沒有因為當前社會對醫療護理服務質量期望的提升而改變,換位思考和服務意識不強;另一方面,護理人力資源不足及超負荷、高風險工作,使護理人員對患者提出的問題不能及時解答或詳盡解答,這些都是引起患者不滿的原因,從而成為產生護患糾紛的隱患。
2.4 護理人員法制觀念淡薄,忽視患者的合法權益
相關法律法規規定,護理人員在為患者進行治療護理時,必須尊重患者的隱私權,遵守醫療保密制度,重視患者的知情同意權、選擇權、平等享受醫療護理的權利及監督權。護理人員在做各種操作時,必須履行告知義務,在患者同意的情況下進行。若患者對操作不理解,提出質疑或產生抵觸情緒時,應耐心解釋,反復講解。若患者仍不接受則要尊重患者的意見,同時以文字形式記錄下來。護士的法律意識遠遠不能適應現代社會對護理的要求,特別是對新形勢下的舉證責任倒置認識不清,對由違規行為引起的嚴重法律后果缺乏充分認識,也缺乏自我保護意識,以致護患糾紛案例日趨上升。
2.5 護理人員整體素質不高
(1)工作中缺乏工作責任心,疏忽大意。如采錯標本、輸錯液體(血)、續錯液體、液體外滲未及時發現;藥物溶解不全、抽吸不干凈,皮試劑量濃度不準確或電腦醫囑出錯;術前準備不完善;對危重癥患者的異常情況觀察不仔細,患者病情變化時不能及時發現和處理,以上問題都會對患者的治療和康復造成影響。
(2)不認真履行崗位職責。主要表現為護理人員讓家屬承擔臨床護理工作,如為發熱患者物理降溫,護理人員不親自準備用物,不親自擦拭患者身體,而安排家屬做;為發熱患者肛門放置退熱栓,護理人員不親自操作,而是將藥交于家屬,解釋也不到位,結果發生退熱栓掉在病床上影響退熱效果的情況等。
(3)不認真執行“三查七對”。如護理人員查對不仔細,將過期藥物輸注給患者,家屬發現后引發糾紛。查對不仔細,輸錯液體(血)雖未造成嚴重后果,但會導致較大的護患糾紛。
(4)護理操作不熟練,不規范。護理操作規程和規章制度是護理人員在護理活動中的行為規范依據,有的護理人員在護理活動中操作不規范、不熟練,甚至違反操作常規,如在進行肌肉注射時,定位不準確,進針太淺,造成患者臀部感染;在老年病房、兒科病房,護理人員技術不過硬,做不到“一針見血”,患者投訴多,引發的糾紛也多。
(5)有的護理人員對特殊的護理操作不夠熟練。如對新設備的應用不熟練或對問題處理不果斷,或在搶救患者時配合不力,影響搶救,從而導致家屬不滿。
(6)執行醫囑不嚴格。在工作中由于一些醫生喜歡下口頭醫囑,若護理人員不執行,醫生認為其不夠配合;若執行一旦發生事故則缺乏依據,責任在護理人員。還有一些護理人員自作主張,或自行改變醫囑用藥途徑,或擅自實施藥物治療,或延誤執行時間等,結果導致護患糾紛的發生。
(7)護理文件書寫質量問題。護理文件不僅是護理、教學、科研的第一手資料,也是評價護理質量管理水平的依據,特別是在醫療訴訟中具有重要作用,是處理醫療護理糾紛的法律依據[3]。但在實際工作中有些護理人員對護理文件未予以重視,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常忽略一些記錄的準確性、及時性、完整性、邏輯性等。常見的護理文件問題有護理記錄與醫師記錄不吻合,記錄不及時、隨意性強、不嚴謹,隨意涂改、字跡潦草或模糊不清,搶救患者時甚至出現醫囑時間與護理執行時間存在差異等情況。如搶救一旦失敗或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則必然會引起護患糾紛。
(8)應急設備準備不充分。急救藥品、設備不齊全或設備出現故障而影響搶救工作的順利進行,致使在場的家屬產生不滿,這就可能成為護患糾紛的焦點。
(9)低年資護理人員臨床經驗不足,應急能力差,尤其在搶救危重癥患者時存在恐懼心理,工作中縮手縮腳,雜亂無章。執行醫囑過于機械,缺乏主動性,容易引發護患糾紛。
(10)由于護理人員緊缺,護士工作超負荷,或其情緒不穩定,注意力不集中,頻繁更換護理崗位,這些均使其在工作中容易出錯,從而引發護患糾紛。
3.1 合理收費,提高收費的透明度及醫院的誠信度
嚴格執行收費標準,按規定收費,不能巧立名目,自立項目,增加患者負擔。要做到服務項目公開,收費價格公開,讓患者明明白白消費,并且要認真履行護理人員的告知義務。
3.2 改善服務態度,提高服務質量
(1)轉變服務理念,進行換位思考,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變患者要我服務為我要為患者服務。
(2)強化及時服務、治療、護理的意識,解決問題要妥當、高效,提高服務效率。
(3)強化應答服務觀念,提高服務工作的嚴密性、主動性,如對患者解釋病情要科學、耐心,預后要交待清楚,思想工作要動情,術前談話要認真,簽字手續要嚴格,答復問題要迅速。
(4)強化謹慎服務觀念,提高服務工作的科學性,包括言行舉止,護理行為,搶救危重癥患者、疑難病患者、大手術后患者等。
(5)強化多樣化服務,做到個性化、人性化、溫馨化、親情化服務,并嚴格遵守服務規范中的“五心要求”,即對患者的疾病關心,對患者的服務熱心,護理治療細心,解答問題耐心,聽取意見虛心。
(6)強化非特異性服務觀念,提高服務工作的全面性,對患者進行有效咨詢與指導,為其提供必要的生活服務,重視健康教育及人文護理服務。
(7)與患者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從而構建和諧的護患關系。說話時一定要講究藝術,掌握分寸,避免信口開河,口無遮攔。
3.3 嚴格執行護理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
護理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既是護理安全的“法寶”,又是預防發生差錯事故的要素,也是解決護患糾紛的準則。這就要求護理人員嚴格執行護理規章制度,特別是核心護理工作制度,如崗位責任制度及交接班、查房、查對、搶救、消毒隔離等一系列有效的管理制度與措施,做到“三嚴”,即嚴格要求、嚴格執行、嚴格檢查;“四要”,即解釋病情要科學,簽字手續要完善,執行制度要嚴格,談話辦事要謹慎;“六不可”,即不可隨意簡化操作程序,不可存在絲毫的僥幸心理,不可忽視每一查一對,“三查七對”字字要清,不可憑主觀經驗和估計行事,不可忽視操作中的病情觀察,不可讓學生在無人監督的情況下獨立操作。要熟練掌握各種相關的診療護理常規和規范,保證治療、護理準確無誤。
3.4 醫護人員嚴格履行崗位職責
醫療工作和護理工作是兩個相對獨立的工作,醫生和護理人員分別擁有不同的權利,承擔不同的責任,護理人員不能越權工作,更不能自作主張隨意變動、更改或不執行醫囑。在搶救患者時,對醫生的口頭醫囑必須復誦,準確無誤后方可執行,隨后督促醫生補齊書面醫囑。若醫囑有誤則要提示醫生更改,避免出現差錯事故,醫護人員必須團結協作,從而避免或減少護患糾紛。
3.5 增強舉證責任意識,重視護理文書的規范書寫
護理文件是法律文件,必須按照書寫規范進行書寫,要嚴格遵守科學性、真實性、及時性、完整性、邏輯性的原則,不得隱匿、偽造或銷毀護理文件及有關資料,不重復、漏記,并盡可能與醫生的記錄相吻合,保證護理文件的質量是杜絕因記錄缺陷而引起護患糾紛的關鍵。
3.6 強化對護理人員的“三基”訓練,提高業務水平
“三基”是護理人員必須掌握的基本功,是保障護理安全、防止出現差錯事故的基本保證,更是提高護理人員素質和護理質量的根本途徑。要求每位護理人員采取多種形式學習業務知識及新知識,加強技術操作訓練,提高應急、應變能力。
3.7 隨時做好應急準備工作
保證急救藥品、設備完好,急救器材齊全;搶救用品要做到“五定”,即定數量品種、定點放置、定人保管、定期消毒滅菌、定期檢查維修,使用后及時補充、維修,確保完好率達到100%,保證搶救工作的順利進行,這些都是防止發生護患糾紛行之有效的措施。
3.8 加強對法律知識的學習,提高防范意識
法律是人們行為規范的準則,護理人員必須學習有關法律、法規知識,增強法律意識和維權意識,尊重和維護患者的合法權益,如生命健康權、知情同意權、隱私權、治療護理方案的選擇權等。認真履行護理人員的告知義務、保密義務等,從而為患者提供高質量的護理服務。
3.9 及時總結工作中的不足,及時改正
護理人員要及時發現工作中的錯誤,從錯誤中總結經驗教訓,加以改善。
總之,引發護患糾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只要各級行政管理部門加強護理風險管理,加大質量控制力度,規范護理行為,監控制度落實,每位護理人員嚴格遵守護理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常規,提高工作責任心,加強各方面的防范,就一定能提高護理質量,減少甚至避免護患糾紛的發生。
[1]劉義蘭,王桂蘭.加強護理人員培訓防范護患糾紛[J].現代護理,2005,11(1):57.
[2]宋詠堂,項紅兵,羅玉金.醫療風險的認識與對策[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00,10(7):103~106.
[3]陳賢梓.護理記錄對舉證責任例置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03,18(3):242.
R193
A
1671-1246(2010)08-014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