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鵬高
(宿州衛生學校,安徽 宿州 234000)
五年制高護專業人體解剖學教學模式改革的實踐與探索
侯鵬高
(宿州衛生學校,安徽 宿州 234000)
針對從學生學習的特點、實際情況、知識背景等入手,進行兩階段授課模式;以案例為中心,為專業課教學做好鋪墊;以臨床護理為契入點,促進基礎教學與臨床實踐互動;組建科研興趣小組,以科研促進教學質量提高;實施考試改革,促進優化知識評價體系等問題,探索五年制高護專業人體解剖學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實踐。
人體解剖學;教學模式;改革
我校自2000年開設五年制高護專業(即“3+2”模式)以來,現已有四屆學生畢業,其余各屆有的已進入實習階段,有的在校學習。按照“以育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一切為了學生,一切依靠學生[1]”的教育理念,本著“加強基礎,注重素質,整體優化,面向臨床[2]”的培養原則,我校針對五年制高護專業的培養目標、教學體系和學生特點等對人體解剖學課程進行了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人體解剖學是五年制高護專業學生學習醫學知識的先修課程和主干課程,也是五年制高護專業的學生首次接觸的醫學專業基礎課,因此,如何培養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具有終身學習能力和進一步深造的扎實基礎是教師在該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應首先思考和解決的問題。學生由初中階段主要學習數學、物理、化學、語文、政治、外語等課程,改為主要學習醫學基礎課和醫學專業課,一開始要有個過渡適應的過程。為此,根據學生不同階段的學習特點以及以往的教學經驗和體會,對人體解剖學采取一年級上、下兩學期兩個階段授課的模式,其中下學期主要講授較難的神經系統部分。在第一學期時授課速度應先從慢逐漸過渡到正常,使學生建立正常人體形態結構的概念,為其進一步學習神經系統夯實基礎。兩個階段的授課模式中間有一個寒假,學生可以利用這段時間進行復習,同時預習人體解剖學中的神經系統。通過這幾年的教學實踐證明,分兩階段授課的模式教學效果較好。
在教學伊始即積極引導和啟發學生,不僅要培養學生學習人體解剖學的興趣,還要培養學生學習醫學專業課的興趣,使學生明白學好人體解剖學可以為將來學習臨床專業課打下堅實的基礎。在具體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學生的原有知識背景進行學習遷移,我們根據課程的不同系統、不同階段編寫了20多例案例應用于教學,從而開拓學生的視野,加深其對人體解剖學基礎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并融會貫通,為其專業課學習做好鋪墊。
案例1:在肝門靜脈的解剖學形態教學過程中,我們分析在皖北地區,酒廠多,人們有過量飲酒的習慣,而學生也學習過酒精性肝硬化的相關知識,知道當肝門靜脈回流受阻時,食管靜脈叢、臍周靜脈叢(網)、直腸靜脈叢中的靜脈血回流入肝受阻。從而可對學生進行點撥:由此而導致患者出現頸靜脈怒張、食管靜脈破裂大出血、脾大脾亢、便血等一系列癥狀和體征。
案例2:在對氣管、左右主支氣管、葉支氣管、段支氣管的解剖學形態教學過程中,我們分析了學生的知識背景后對其進行點撥:左主支氣管細而長,右主支氣管粗而短,左主支氣管細且走向傾斜,右主支氣管粗且走向垂直,所以,異物容易掉進右主支氣管內。
案例3:在心血管系統的解剖學教學過程中,我們分析學生都有高血壓心臟病和肺源性心臟病的知識背景后,講授心臟射血的動力和阻力,并對其進行點撥:高血壓心臟病是后負荷增加的機理和概念,肺源性心臟病是前負荷增加的機理和概念。
五年制高護專業的人體解剖學課程,其教學大綱的要求不同于三年制中護專業,因此要培養適合臨床需要的高級護理人才,就要在對其進行醫學教育期間將基礎教學與臨床實踐有機融合起來。我們在人體解剖學教學中以臨床護理為契入點,促進基礎教學和臨床實踐互動[4]。如在講到食管和胃的解剖結構時,適時引入臨床護理的洗胃法,重點講清食管的“三個狹窄”和從切牙到賁門的距離以及從切牙分別到“三個狹窄”的距離,為學生在臨床護理時學習洗胃法奠定基礎;又如在講到男、女性泌尿系統時,適時引入臨床護理的導尿法,重點講清男性尿道“三個狹窄”及“兩個彎曲”,男、女性尿道的長度特點以及臨床導尿時要消滅恥骨前彎這些知識點;再如:在講到臀大肌時,適時引入臨床護理的常規肌肉注射法,重點講清為什么要在臀大肌外上象限肌肉注射的原理等。在教學中運用這種方法,受到了學生的歡迎。
針對一年級新生首次接觸醫學課程、現有教學課時壓縮和解剖標本來源緊張等客觀存在的問題,我們采取組建科研興趣小組的辦法,以科研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在科研興趣小組中,教師會定期進行說課,可吸收學習好且有興趣的學生參加。比如,我們進行的視覺傳導通路說課,采用圖示法進行教學,在黑板上畫出視覺傳導通路的一個視神經交叉、一個視野的虛擬交叉和傳導路線圖,分別列出左右視神經、視交叉、視束、視區損傷而出現的顳側或鼻側視野的偏盲情況,教學效果很好;又如,我們分系統進行多媒體教學課件的制作,吸收有興趣并有一些電腦知識的學生參加,既搞了科研,又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高;再如,我們在講到正中神經、橈神經、尺神經損傷時,組織了人體解剖學畫圖競賽,使學生明確了什么是三個半指感覺障礙、一個半指感覺障礙,什么是“猿手”、“爪形手”、“垂腕狀態”,提高了教學質量。在此基礎上,我們先后在《衛生職業教育》等雜志上發表論文11篇,其中省級科研課題1個。不僅如此,在我市教學大檢查過程中,“女性泌尿系統”這一課受到了聽課專家組的高度評價。
考試是評價學生學習效果的一個重要手段,建立學生學習成績全過程評價體系,在全面評價學生的知識、技能、行為、態度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臨床護理思維能力以及人際交流能力等方面是十分重要的。我們積極實施考試改革,探索新的考試手段和考試方法。如實行互測互評的測驗辦法,讓學生根據教師的要求出題,各班互測互評,在實行中我們體會到出題是學生學習的過程,測驗也是學生學習的過程,評定成績更是學生學習的過程;實行“人機對話”的測驗辦法,我們把所編的習題集輸入電腦,讓學生按 1、3、5 或 2、4、6 或 3、6、9 的序號隨機抽題進行測驗,既滿足了學生對電腦操作的學習要求,又增加了測驗手段,而且有一定的價值和推廣意義;實行實驗考核的測驗辦法,主要是讓學生觀察標本或解剖模型,提高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助于提高人體解剖學實驗課的效率;實行理論考試題型“多元化”,包括是非題、選擇題、填圖題、簡答題、問答題等多種題型的考試形式,制訂學生綜合評價制度,以促進優化知識評價體系的建立。
[1]周濟.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核心問題[EB/OL].http://people.com.cn/GB/paper85/15203/1348114.html.
[2]戚躍勇,陳林,高加蓉,等.以器官系統為中心的醫學影像學教學在臨床醫學教學中的應用[J].重慶醫學,2006,35(23):2195~2196.
[3]惠雪楓,李小記,王航輝,等.PBL教學法引入神經解剖學教學[J].解剖學雜志,2008,31(4):602~603.
[4]韓卉,龐剛,黃學應,等.臨床醫學七年制專業人體解剖學教學模式改革實踐與成效[J].安徽醫藥,2009,13(3):347~348.
G420
A
1671-1246(2010)06-006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