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玉霞,鄭 超
(呼倫貝爾市衛生學校,內蒙古 扎蘭屯 162650)
新大綱、新教材在實施中的現狀與思考
陶玉霞,鄭 超
(呼倫貝爾市衛生學校,內蒙古 扎蘭屯 162650)
2007年護理專業新一輪教學計劃、教學大綱與教材在我校護理專業教學中應用時筆者發現其中存在一些問題,針對此提出建議與思考。
新大綱;新教材;實施現狀;思考
隨著我國職業教育的迅速發展及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和教材的建設成為中等衛生職業學校一項重要的基本建設,其對中等衛生職業教育培養目標的實現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2007年衛行指委(衛生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先后幾次組織專家,召開了新一輪中等衛生職業教育教學計劃、教學大綱的編寫、審稿、定稿和統稿會議,隨之配套的新教材已出版,目前已經應用于教學2年了。下面就我校護理專業對新大綱及新教材在基礎醫學教學中的應用情況進行探討。
2007年新一輪護理專業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與2001年的版本相比較,在培養目標、課程結構、課程設置與授課時數、時間分配、學分計算、專業方向、實踐教學等方面都做了較大幅度的調整,使之更加符合中等衛生職業教育的新理念,更加貼近就業崗位、貼近學生、貼近教學要求。
新一輪護理專業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簡稱新大綱)能準確定位中等衛生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即以崗位需求為標準,目的是為社會培養服務型,綜合素質高、能力強的技能型護理人才。
新大綱調整了理論課和專業課的比例,遵循以理論知識“夠用為主、實用為度”的原則,注重以人為本的人文關懷,增設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交叉學科、邊緣學科及人文社科類選修課程,將傳統的“三段式”課程體系改為“五個模塊”的課程體系,文字表達準確,內容表述科學到位,可操作性強,便于教學管理,并規范了書寫格式,其可作為教學檢查與評估標準的可靠依據。
2.1 對新教材的評價
我校自2007年開始使用新教材,經過2年的實踐教學,其得到了廣大師生的肯定和好評。他們普遍認為,該教材知識結構合理、新穎,理論與實踐能夠緊密結合,學生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學到“夠用、實用”的基礎醫學知識,該教材符合中等衛生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和要求,突出了中等衛生職業教育的特色。
2.2 在基礎醫學教學中應用新教材時發現的問題
受諸多因素的影響,新教材中還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
(1)教材中數值來源的準確性和可靠性,插圖的合理性等值得斟酌。
(2)配套的基礎醫學課程教材與專業課程教材中有個別名詞術語不統一,比如:《解剖學及組織胚胎學》教材中將妊娠后的子宮內膜稱為蛻膜,根據孕卵植入部位分為包蛻膜、壁蛻膜和底蛻膜(基蛻膜),而《婦產科護理》教材中將底蛻膜稱為真蛻膜,這不利于學生理解、記憶和掌握。
(3)來自教學一線的教師普遍反映,新教材的內容并不比舊教材少,而學時卻在逐漸減少,給教學帶來了很大困難(見表1)。

表1 2007年與2001年護理專業教學大綱課程設置及學時比較
從表1可見,2001年大綱總學時為3 336學時,每學時是50分鐘。而2007年大綱總學時為3 596學時,每學時是40分鐘,表面上看新大綱增加了260學時,但是實際新大綱少了574學時。
再看2007年與2001年基礎醫學課程設置及學時的比較(見表2)。

表2 2007年與2001年基礎醫學課程設置及學時比較
表2顯示,2001年基礎醫學課程教學大綱的總學時為346學時,每學時是50分鐘,2007年的總學時是288學時,每學時是40分鐘,新大綱學時比舊大綱少了58學時,(其中理論課少36學時,實驗課少22學時),但是實際總學時減少了144.5學時。
由于學時逐漸減少,但教材內容未明顯減少,所以教師為完成教學任務,趕教學進度,導致課堂教學速度快,內容多,而學生理解能力差,又缺乏自學能力,導致學習興趣銳減,學習效果不理想,進而影響對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甚至影響考上崗證的過關率。
因學時少,實驗課不能保質保量完成,甚至壓縮實驗課,幾個實驗一次課進行或利用自習課上實驗課,或者由于某些原因不開實驗課。導致教學重理論、輕實驗,限制了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
(4)有些實驗課程是理論課的附庸,如解剖學及組織胚胎學這門課就缺少實驗課評價體系,學生不能準確衡量自身實驗能力所達到的水平。
(5)選修課程的教材均是校本教材,由于編寫倉促,其內容的科學性、準確性、適用性、系統性及嚴謹性等有待于經實踐檢驗及專家論證,其教材的印刷效果也欠佳,這些問題有待今后規范校本教材,再版時逐步改進、完善和提高。
(1)專業基礎醫學課程的各科教學應克服時間少、內容多、任務重、學生自學能力差的困難,教師要根據教學大綱、專業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認真備課,精選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教法。對于教材要創造性地使用,準確把握教材,活用教材,因材施教。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教材的作用,克服教學中的盲目性。
(2)教師要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和培養嚴謹的治學態度,語言表達要精煉準確,富有邏輯性和趣味性,減少多余的話和板書,以便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
(3)學習是師生的雙邊互動活動,經調查了解,我校絕大部分學生投入到學習中的時間不足。所以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學生不學習的問題,就要建立嚴格的學籍管理制度,嚴把考試關,考試不合格者不準畢業或延發畢業證,同時教師要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會學生學習方法,讓學生充分利用時間,做到課前預習、課堂認真聽講、課后及時復習。
(4)在今后編寫基礎醫學課程教材時,要緊扣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內容要少而精,刪除不適應后續課程及醫學技術崗位要求的內容,聯系臨床應用,使各專業實際需要的基礎醫學知識體現在教材中。理論知識強調必需、夠用,能為學生今后學好專業課程奠定必要的醫學基礎知識即可,從而解決教材內容多與學時少之間的矛盾。
(5)在今后編寫基礎醫學課程教學大綱時,可以適當增加學時數,文化課及選修課程的學時應適當縮減。還可以恢復每節50分鐘的教學時間,同時選修課還可以講座的形式進行,這種方式打破了常規教學法,既新穎又能引起學生注意,學習效果會好。
以上是筆者新一輪教學大綱和教材在護理專業基礎醫學模塊教學實踐應用中的體會,有不當之處愿與同行、專家商榷,以求再版、再編時更加完美、適用。
1]衛生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全國中等衛生職業教育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護理專業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
2]衛生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中等職業學校醫藥衛生類——護理專業、助產專業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匯編[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
[3]郭艷春.新版《婦產科護理》編寫理念[J].衛生職業教育,2009,27(3):130~131.
[4]全國衛生職業教育十八次學術會議紀要[J].衛生職業教育,2009,27(3):5~6.
G40-03
A
1671-1246(2010)06-014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