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正菊
(黔南民族醫學高等專科學校,貴州 都勻 558003)
西部少數民族地區醫學職業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初探
舒正菊
(黔南民族醫學高等專科學校,貴州 都勻 558003)
根據西部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狀況,從教學質量管理、教學資源管理及學生管理3方面構建醫學職業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為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合格衛生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創造條件。
少數民族地區;教育質量;保障體系
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養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為根本任務,以適應社會需要為目標,以培養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西部少數民族地區由于經濟發展滯后,缺醫少藥情況多見,急需大量衛生技術人才,因此培養“下得去、用得上”的衛生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是西部少數民族地區高職高專醫學院校的主要任務。
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和《教育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精神,以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更新為先導,以教學基本建設為重點,以知識、能力、素質三位一體的全面的人才培養質量觀為核心,按照教學過程設定相關的質量要求和質量監控措施,制定規范、合理的質量標準和科學的評價體系是建設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的宗旨。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就業為導向,面向人人、面向全社會的高職教育將職業教育推入發展和改革的快車道。2007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全國共有普通高等學校和成人高等學校2 321所,其中有高職(專科)院校1 168所,今后我國職業教育每年都將為社會培養近300萬的畢業生;同時,還要進一步廣泛開展面向全體城鄉勞動者的職業培訓,普遍提高勞動者的就業、創業能力和素質。
少數民族地區主要集中在西部,醫學教育大部分由省(自治區)屬院校承擔,由于地方經濟發展滯后,辦學經費緊缺、教學資源不足、信息不靈,導致辦學觀念跟不上時代發展;與國內外醫學教育界、醫學界的交流少,引進人才和留住人才困難,師資整體水平不高,辦學規模小,生源起點較低,與國家高職院校辦學評估指標要求有較大差距,存在課程設置與社會經濟發展不相適應等問題,因此,建立教育質量保障體系迫在眉睫。
教育質量保障體系主要由教學質量管理、教學資源管理及學生管理三大模塊構成。
教學質量管理模塊是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的基本目標,包括教學質量標準、教學質量管理組織系統、教學質量評價和反饋四大基本系統。
4.1 教學質量管理
4.1.1 建立和完善教學質量標準 教學質量是學校發展的生命線,衡量教學質量的關鍵是學校在教學過程中是否實現辦學目標和人才培養目標,具體標準應以學生掌握的知識水平和基本技能、具備的職業道德素質能否適應社會發展需求而定。因此,各專業人才培養計劃、課程設置及實現計劃的相關教學是否適應社會發展需要,是建立和完善醫學職業教育教學質量標準的基礎。
4.1.2 健全教學質量管理組織系統,完善管理機制(1)合理的組織管理是保證教學質量管理有序進行的基礎。教務處是校級教學管理的主要職能部門,應健全機構設置,配備得力的管理人員,充分發揮教學管理、監控和協調職能,保證教學工作穩定、有序進行。
(2)建立和完善“校—系”兩級教學組織管理機制,重視系部作為基礎教學管理部門的作用,在系部設立教學管理辦公室,配備專職教學秘書和工作人員,強化系級教學管理的組織和實施,創立教務處宏觀調控、系部具體組織和監控教學的網絡化管理體系。
(3)成立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使其在學校黨委的領導下,加強校級組織對教學的管理和指導作用。
(4)成立行業指導專家組,使其在校教學指導委員會的領導下,加強對各專業人才培養的指導作用。
4.1.3 建立和健全教學管理制度,規范教學日常管理 教學管理制度是學校進行教學質量監控的根本依據。建立嚴格、科學、規范的教學管理制度是提高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的重要措施。教學管理制度應結合學校存在的新情況、新問題制定,達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獎懲分明、措施到位、管理有序”的管理目標,從而使教學管理制度、管理措施更加規范、合理,為提高教學質量提供制度保證。
4.1.4 完善教學質量評估系統,保障教學質量 傳統的考試手段是一種行之有效的監控、檢驗、評價教學效果的途徑,但由于受時間限制其對教學質量的控制較為滯后。為及時進行教學質量科學監控,在教學管理實踐中,應逐步構建和完善一套符合西部高職院校管理特色和風格的“管理人員—教師—學生”三位一體的教學質量評估系統,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不同層次的教學管理、課程建設和專業建設水平評估,教師課堂教學質量、學生能力、學風建設等教學評估。通過“以評促建、以評促改、以評促管、評建結合”,逐步實現學校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
4.1.5 建立教學信息反饋系統,強化教學質量監控 在完善教學質量評估系統的同時,建立教學質量信息反饋系統。
(1)學校各級領導要定期或不定期聽課,了解課堂教學情況,加強對教學質量的監督和檢查。
(2)建立規范的教學檢查制度,加大開課前教學資料準備、期中教學檢查和期末考試出題、閱卷、成績分析等環節的監控力度,嚴肅考風、考紀。
(3)建立教學督導工作組,指定學生課堂信息反饋員,及時收集課堂教學信息,針對存在問題制定相關管理制度并采取監控措施。
4.2 教學資源管理
加強教學資源管理是建立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的物質保證。教學資源管理包括對教師人力資源的管理和教學設施的管理。建立教授、專家治校的管理機制,以外出進修學習和校內傳、幫、帶的模式開展教師隊伍建設,充分激發教師參與教學管理和教學改革的熱情;同時保證教學經費在全校總經費的合理比例,爭取社會支持,多渠道籌集教育經費,將有限的教育經費有計劃、有重點、分步驟地投入教學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網絡教學管理平臺建設、校內臨床技能實訓基地建設、學校附屬醫院建設、科研基地和校外實習基地建設等。
4.3 學生管理
4.3.1 學生是影響教學效果的主要因素 應將素質教育貫穿于整個教育過程中,以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職業道德為重點,堅持學習科學文化知識與加強思想道德修養的統一,堅持書本知識與社會實踐的統一,堅持實現自身價值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統一,堅持樹立遠大理想與艱苦奮斗的統一。學生管理部門要與教學管理部門緊密合作,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建立良好學風、校風為出發點,通過整頓學風等一系列措施,形成主動學習的良好學風、校風。
4.3.2 加強實習生管理,追蹤畢業生就業狀況(1)畢業實習是醫學生將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的過程,是實現醫學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必經之路。學校和實習醫院必須緊密聯系,健全實習生管理制度,及時發現和解決實習中存在的問題,保證學生實習順利進行。
(2)畢業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就業率與學校生存、發展密切相關,因此進行畢業生就業狀況調查、分析,對學校的人才培養可以起到評估、檢驗、校正方向的作用。
(1)建立和健全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的組織機構,明確各級機構在教育質量保障體系中的崗位職責。
(2)有計劃、有步驟、有組織地建設和完善教育質量保障體系。要在目標分解的基礎上,將修訂和完善一系列規章制度的任務落實到具體責任人。
(3)各級崗位責任制及獎懲制度緊密結合,才能達到有章可循、依制度管理的效果。
(4)發動全校教職員工解放思想,積極支持和參與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的建設,自覺遵守和執行學校的規章制度,愛崗敬業、無私奉獻。
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建設是一項與學校教育事業關系密切的龐大工程,它貫穿于學生入學—實施教育教學—畢業生輸出的全過程。只有學校各職能部門、教職員工和學生的積極參與和不懈努力,才能真正形成一套符合西部少數民族地區實際,具有民族特色,科學、完整的教育質量保障體系。
G420
B
1671-1246(2010)03-003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