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展華,林麗珠,趙 燕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廣東 廣州 510405)
拓展中醫腫瘤學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模式探討
劉展華,林麗珠,趙 燕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廣東 廣州 510405)
從研究生的課程教育、臨床帶教、實驗能力培養3方面,探討中醫腫瘤學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新模式,以提高研究生專業素質,推動中醫腫瘤學向前發展。
中醫腫瘤學;研究生;創新能力
隨著現代生活壓力增大、環境污染加重,腫瘤疾病成了危害人們健康與生命的最大殺手之一,攻克腫瘤疾病成了近年來醫學界研究的重點課題。當西醫治療過度攻伐患者身體,為患者身心造成過重負荷時,中醫治療在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延長患者生存時間、減輕放化療毒副作用方面,顯示出得天獨厚的優勢。培養中醫腫瘤學專科人才,尤其是高素質研究生人才,探討中醫腫瘤學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模式,提高研究生素質,是推動本學科向前發展的必要條件和前提。綜合我校多年的學科教育經驗,現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探討。
1.1 課程教學
課程學習是研究生打牢專業基礎的重要環節,具有創新性的課程教學是培養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基礎。研究生培養是一個系統過程,系統連貫的知識體系是以系統的專業課程教學為依托。課程設置可分為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專業拓展課3類。專業基礎課為腫瘤病理學、腫瘤化療藥物學、循證醫學等。專業課為中醫腫瘤學、臨床腫瘤學,臨床腫瘤學可依托于臨床,以西醫腫瘤學為主。專業拓展課包括實驗能力培養、實踐技能操作訓練等。實驗能力培養包括中西醫結合臨床科研方法學、醫學統計學、實驗動物學等實驗相關的專業課程。課程教學可以與其他學科協調完成,也可設為選修課,由導師根據研究生的專業發展方向,有選擇地教學。
1.2 授課方式
1.2.1 啟發式課堂教學 古語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研究生的培養,不僅要關注其知識的積累,更要注重其創新性、研究性能力的培養,引導其關注知識的探索過程與方法,從中學會科學思維的方法,理解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要領,完成從“知識本位”向“能力本位”的過渡[1]。在教學中培養研究生的問題意識,引導研究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提出新問題。可采用靈活的授課方式,如選擇幾節課讓研究生來講授,自由闡述學術見解,然后由教師糾正、補充,以增強研究生學習的自主性,營造學術討論的氛圍,有利于培養研究生創新思維。
1.2.2 激活式問題討論 以臨床為依托,選用臨床中典型的病例或重、難點問題,甚至是有爭議的學術問題、學科前沿問題,組織研究生進行研討。先分不同的小組,由研究生各自查閱資料,形成自己獨立的觀點;再進行小組討論,在小組討論中,不同的學術觀點相互碰撞,在交流中研究生不斷補充知識、完善思維。
1.2.3 前沿性課堂拓展 任何一門學科都是在不斷發展中完善的,創新來源于對本學科最新動態的關注與捕捉,這就要求在研究生教學過程中拓展教學的廣度與深度,及時反映學科發展的新信息及新成果,并引導研究生自主關注、探索,在關注中思考,批判的接受,從而培養其創新意識。
1.3 教材建設
教材是專業與學科建設的重要環節,是研究生培養的基礎,更是一個學科發展的重要標志,是整個學科多年臨床、科研經驗的沉淀與升華,其是集成熟的基礎知識、專業知識、教學經驗、科研成果編著而成[2]。研究生中醫腫瘤學課程至今還沒有一部全國中醫藥院校通用的教材,這是本學科的一大缺憾,為填補這一空白,我院準備以中醫腫瘤學為學科立足點和切入點,通過整理中醫腫瘤學古今文獻,建立網絡信息數據庫,編寫高水平的中醫腫瘤學專著和教材。同時探索新世紀中醫腫瘤學培養模式,力爭本學科在總體教學、學術水平上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形成本學科的人才培養模式、科學研究特色和優勢。
1.4 考核制度
改變課程結束時一張考卷定乾坤的應試教育模式,采用累計方法,最終成績由平時小組討論成績+病例分析成績或實驗設計成績+考卷成績綜合評定。
2.1 帶教制度
我校教授鄧鐵濤常說:“四大經典是根,各家學說是本,臨床實踐是生命線,仁心仁術是醫之靈魂。”臨床型醫學研究生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基礎上,進行臨床實踐是對其所學知識的檢驗、梳理,在查缺補漏的過程中,使知識系統、完善。研究生通過臨床實踐,可以不斷檢驗所學知識,既鞏固已學專業知識,又可以產生新的見解。臨床實踐是培養研究生實踐能力及創新能力的重要環節。需建立嚴格的帶教制度,每次查房,由研究生匯報病歷,定期考核其病歷書寫質量,引導研究生正確與患者溝通,仔細觀察患者病情變化,以及時評估治療效果;鼓勵研究生思考臨床治療中出現的新問題,并與指導教師共同探討,增強其實踐能力。
2.2 病例討論
病例來源要廣泛,要選取覆蓋知識面廣的典型病例,既可選用目前臨床中出現的典型病例,還可選用古代、現代名家醫案中成功的案例。通過討論歸納,規范治療方案,總結其用藥優點、經驗,并可選擇少許不成功的案例,讓研究生分析,并提出改正意見,然后教師予以評價,讓他們從這些不成功的案例中吸取教訓。定期進行病例教學,有利于提高研究生的職業素質、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2.3 小課學習
每周均有一位副教授以上職稱的臨床醫師為研究生授課,可針對本專業某種疾病系統進行分析,也可教授自己的臨床經驗與心得。授課醫師應認真備課,并書寫教案。
2.4 鼓勵研究生進行學術交流
定期邀請國內外本專業專家、學者來我院進行學術交流,舉辦各種學術講座,鼓勵研究生積極參加,主動提問,提高研究生學術探討的興趣。科室盡量為研究生提供參加重要學術會議的機會。在本學科專業課授課中,有1~2節課由研究生講授;在研究生授課前,先由學科教研室組織人員進行集體聽課,考核合格后,方可授課。通過授課,研究生不僅對學科專業知識及臨床應用進行系統梳理,而且鍛煉了表達能力、提高了綜合素質。
2.5 注重循證醫學
循證醫學要求醫生在為患者提供醫療服務過程中,自覺、準確、公正地運用現有的最佳證據并根據患者意愿,作出臨床決策。腫瘤學是一門近年來發展迅速的學科,臨床中注重循證醫學的應用,是規范診療的重要環節。如教導研究生學習NCCN各種癌癥診療指南,指導他們比較2008年與2009年版本之間的變化,強調循證醫學在臨床診療中的重要性。這是指導研究生自主學習、自我更新知識很好的做法。同時為研究生樹立正確的醫學觀,規范臨床治療打下良好基礎。
首先,在課程安排上,應有相關的專業拓展課程,如中西醫結合臨床科研方法學、醫學統計學、實驗動物學等,為研究生實驗能力培養打下理論基礎;其次,要提高研究生的創新意識,鼓勵他們在臨床實踐中多觀察,多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得出解決問題的假設,再通過研究去驗證。可讓研究生參加學校的創新性實驗設計,通過查閱資料、組內討論、方案修改,使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得到質的飛躍,提高創新能力[3]。鼓勵研究生及早定下研究方向、及早進行畢業論文研究,以提高研究質量及論文質量,提升其研究、創新能力。
總之,研究生教育要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就必須改進教學方法,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拓展和充實課程內容,以提升研究生創新能力。隨著我校中西醫結合臨床(腫瘤)教學改革的深入,遵循“寬口徑、厚基礎、強能力、高素質”的新世紀中醫人才培養模式[4],一定能培養出更加專業的中醫腫瘤醫生。
[1]蹇興東.以培養研究生創新能力為目標的課程教學[J].中國高教研究,2008,(12):28~40.
[2]阮秋琦.以研究性教學培養創新性人才[J].中國大學教學,2008,(12):23~25.
[3]趙希文.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與高校課程改革[J].中國大學教學,2008,(12):8~10.
[4]袁寶權,羅祥云.高等中醫人才培養模式初探[J].中國高教研究,2004,(10):24~25.
G643.2
B
1671-1246(2010)03-0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