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
(山東科技大學大學生就業指導中心,山東青島266510)
論高校在促進大學生自主創業中的作用
李冬
(山東科技大學大學生就業指導中心,山東青島266510)
大學生自主創業是社會發展的潮流,是社會進步的體現,也是解決大學生的數量急劇增加與社會有效需求的矛盾的重要途徑。高校應充分發揮在大學生創業教育中的主渠道和主陣地作用,積極發揮高校在大學生創業機制建設中的主體作用。
大學生自主創業高校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和高等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高校招生規模迅速擴大,在校大學生的數量急劇增加,同時,大學畢業生的人數大量增加與社會有效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
針對嚴峻的就業形勢,2009年1月19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通知(國辦發[2009]3號),通知中指出要強化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和就業指導功能,鼓勵和支持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鼓勵高校積極開展創業教育和實踐活動。無疑,大學生自主創業已經成為了破解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危機的一項重要的課題。大學生自主創業蓄勢待發。
我國大學生自主創業正處于起步階段,就現階段情況而言,普遍存在以下情況:
1.參與人數少,創業成功率低。由于我國創業教育起步較晚,走上自主創業道路的學生較少。據統計,中國只有5%的大學畢業生走上創業之路,美國大學畢業生中走向創業的卻有25%,日本有15%。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大學生創業成功率只有2%—3%,遠低于一般企業的創業成功率。
2.創辦企業“小”。大學生自主創業主要是創辦小企業,這也是由于創業之初個人的能力畢竟有限,要“一步登天”難以做到,況且大企業都是在小企業的基礎上逐漸做大的。這實際上也與社會需求日益多樣化、個性化的要求相吻合。
3.創業集中于技術含量低的行業。從目前大學生的創業項目選擇來看,技術含量較低,沒有體現大學生的技術優勢。那些學生“老板”大多從事餐飲、服飾、攝影等行業。實際上,他們選擇的創業行業只是從已經成熟的市場中劃分的一塊蛋糕,并不是在創造新的社會財富。
大學教育是大學生一生中重要的受教育階段。在這個時期,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都在逐漸地培育、養成。另外,大學生也開始嘗試走出校園,接觸社會??梢哉f,在這一時期,對于大學生人格、能力的養成上,高校肩負著非常重要的教育職責。如何通過充分發揮高校的創業教育,鼓勵、幫助大學生走上成功的自主創業的道路,也成為了高校創業教育的一項重要課題。
1.積極開展創業教育,激發大學生自主創業意識。創業意識是激發人們進行創業實踐活動的欲望,是心理上的一種內在的動力機制?,F在的大學畢業生所接受的教育大多是應試教育“呵護”式教育,普遍存在嚴重的“等靠”思想,缺乏積極主動的擇業、創業意識。在高校中,大部分學生與社會接觸的機會不多,學生知識創新意識不足,普遍缺乏一種創新精神和冒險精神。所以,高校應當積極探索一種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教育模式,鼓勵學生敢于獨立開辟人生道路,自主創造人生價值的精神,以及不怕失敗、不畏挫折、敢于競爭、堅韌不拔的堅強意志顯得尤為重要。
加強校園創業文化建設,努力提高校園文化品位和格調,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在改革課程體系和課堂教學的同時,要加大第二課堂建設力度,開辟新的教育資源,建立配套的激勵和淘汰制度,促進和保障學生創新創業活動。通過這些措施,在校大學生可以生活在一個有創業文化氛圍的環境中,培養創業意識,激發創業的欲望。
重視案例教育,將我國甚至國外優秀的創業者事跡作為典范,鼓勵大學生從中分析創業者成功的經驗,了解創業的過程,把握創業技巧,從而點燃大學生創業激情,使得大學生及時完善自我職業生涯規劃,樹立創業理想并為之而努力。
2.努力搭建創業平臺,培養大學生自主創業能力。
高校應當加強與企業的合作,積極構建創業實踐基地為大學生創業實踐提供便利,如創業見習基地、創業實習基地和創業園等,實現產、學、研一體化。加強大學生的創業教育實踐鍛煉,鼓勵大學生參加企業實踐,將理論知識與生產實踐相結合。
高校應當積極鼓勵大學生發明創造,并協助學生申請專利,將發明推向市場。高校通過充分保護并激發大學生的創造性,來鼓勵大學生立足專業,結合實際開展技術創業。對于大學生的技術成果,高校要積極為其申請專利,并協助其將成果投入生產或實踐運用。這種方式,不僅深化了大學生的專業學術素養,并且激發了他們的創造性思維,為其創業奠定了技術基礎。
3.完善創業服務體系,指導大學生實現自主創業。
高校應當重視完善創業師資隊伍建設,為大學生實現自主創業出謀劃策,保駕護航。選拔、培養具備一定的創業體驗、創業知識和創業技能的大學教師作為大學生創業導師,通過組織教師參加創業模擬活動,以獲得創業的體驗,鼓勵和選派教師從事創業及創業實踐體驗,從而積累創業經驗以便更好地指導學生開展創業教育活動和教學方法和技巧。另外,對教師進行專門化培訓,使之學習和掌握有關創業教育的教學知識。同時也要注重吸收社會上一些既有創業經驗又有一定學術背景的資深人士從事兼職教學和研究,采取短期講學方式參與大學創業教育項目。
高校要建立政策保證機制和經費保障機制。著眼于形成創業教育理念,調動師生開展創業教育的積極性,使學校和學生形成合力。為學生創業提供政策、項目、資金和環境支持和保證等,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開拓性,自覺開展和自主開發各種創業活動。建立大學生科技創新基金和創業啟動基金,鼓勵學生科技創新活動和創業設計,扶持大學生創辦高科技企業,建立創業公司。
高校要著重建立基地支持機制和技術支撐機制。建立校內外產學研結合基地,創辦科技創業園區,開放教學科研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立大學生創業活動中心等,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一展身手的舞臺。
大學生自主創業是社會發展的潮流,是社會進步的體現,也是解決大學生的數量急劇增加與社會有效需求的矛盾的重要途徑。我們要充分認識到大學生自主創業的重要性及高校在大學生創業教育中的主渠道和主陣地作用,積極發揮高校在大學生創業機制建設中的主體作用,從而為促進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維護社會穩定和繁榮各項事業作出貢獻。
[1]張竹箔.美國大學的創業教育對中國的啟示[J].科研管理,2005,(10).
[2]方麗英.試論高職院校創業教育體系的構建[J].求實,2005,(1).
[3]大學生創業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J].技術與市場,2008,(2).
[4]高校創業教育的基本原則及實施策略[J].新鄉教育學院學報,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