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瓊
(上海海洋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上海201306)
遠郊辦學對就業工作的不利影響及對策研究
李瓊
(上海海洋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上海201306)
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已經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畢業生就業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會因素,又有畢業生個人因素。本文重點研究遠郊辦學對就業工作帶來的不利影響,并通過對這些不利影響的分析,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遠郊辦學就業大學生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及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眾化的轉變,高校原有的資源已無法滿足現有的教學正常運轉,為了發展,很多高校在郊區設立分校,或者整體搬遷至遠郊,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也隨之發生了極大的變化。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遠郊辦學在就業問題上必須正視困難,采取對策,適應這種新的歷史時期。
不可否認的是,遠郊辦學給學校的發展創造了更大的空間,也產生了很多正面影響。但從就業的角度來說,遠郊辦學還是給就業工作帶來了一些不利影響。
1.地理位置的偏遠給畢業生就業造成了交通上的困難。遠郊辦學意味著學校遠離市區、遠離就業市場,地理位置上的偏遠是一個客觀事實。這給就業工作帶來了第一個不利影響——交通問題。目前,大部分畢業生為了找工作到處趕場應聘面試,交通費成直線上升的趨勢,對于遠郊的畢業生而言,交通費則更要多出一倍甚至幾倍。遠郊的畢業生無論是參加招聘會、面試還是進行就業實習都不得不面對“長途跋涉”的交通問題,勞心勞力,就業成本無疑增加。
2.遠郊辦學給就業帶來的第二個不利影響就是信息的相對不暢。雖說信息時代,畢業生可以通過互聯網了解相關信息,但并非所有的就業信息都能全部公布在網上,有些企業更傾向于現場招聘。加之有些就業信息沒有及時在網上更新發布或者有些畢業生受經濟影響沒有能力隨時上網了解信息,錯過就業機會也就難免了。另外,時下也有不少不法分子利用網絡招聘的形式騙取錢財和個人信息,這也使得越來越多的畢業生更愿意通過直接面對面的形式參加招牌。而校方的就業工作人員受地理位置的影響,與市區的其他高校就業工作人員的聯系也勢必會較以往有所減少,走訪用人單位也沒以往那么便利了,獲取的相關就業信息也就必然會減少,對畢業生的就業所帶來的不利影響顯而易見。
3.遠郊辦學對畢業生的就業心態也會產生一定的不利影響。來自郊區的畢業生在就業的面試中較市區的畢業生易產生自卑心理或羞怯心理。部分招聘單位對名校畢業生的青睞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挫傷了非名校畢業生的自信心,遠郊非名校的畢業生在招聘會上遭遇的打擊就更不用說了。
4.遠郊學校舉辦專場招聘會的難度加大了。對于招聘單位來說,到遠郊學校舉辦專場招聘會的成本也會增加,無形之中減少了招聘單位到遠郊學校舉辦招聘會的概率。校園招聘會作為直接面向應屆畢業生的招聘專場,畢業生也可以不用出校門就面對如此眾多的就業機會,應該說,每年的校園招聘會都能解決絕大多數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對于用人單位和畢業生來說,無疑是雙贏的上策。一旦這種機會減少,畢業生的就業機會相對來說也就減少了。
1.調整心態,早做準備,努力將交通不便帶來的影響降到最低。針對交通問題,首先,畢業生要調整心態,認真篩選,無論是參加招聘會還是實習都要有的放矢,力爭做到高效,將成本降到最低。畢業生千萬不能抱著“每場招聘會都要參加”的心理,而是應該根據自身情況和招聘單位特點,有目的、選擇性地參加招聘會。一般來說,應屆畢業生專場招聘會是直接面向畢業生的招聘,畢業生應高度重視,做好充分準備,力爭在此類招聘會中有所收獲。學校也應根據學生需求,統一組織畢業生參加市區招聘會。至于社會上組織的其它招聘會,畢業生應事先進行了解,看看有哪些企業參加招聘,與自己的專業興趣是否相符,再作決定參加與否。
其次,學校可以嘗試在市區兄弟學校或相關單位為畢業生臨時住宿租房屋。鑒于畢業生的實際需求和臨時住宿的客觀前提,同時也考慮市場經濟的大環境,遠郊學校在市區租房屋時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盡量最大化利用。設置為8人間,可以向畢業生適當收取費用,例如每晚10元。為此,我在一所即將搬遷到遠郊的大學做了一份問卷調查,對500名在校大學生進行了調查。38%的學生準備參加5—10次招聘會,26%的學生準備參加5次以下的招聘會,22%的學生準備參加10—15次招聘會,還有14%的學生準備參加15次以上招聘會。以萬人大學為例,畢業生一年人數約為3000人,外地同學按一半算,約1500人。根據每個學生大致參加10次招聘會或面試的情況,需在市區住宿的為15000人次。學校如果在市區為男女畢業生各租10間房,一年就能滿足5萬人次的需求。費用方面,根據現在學生宿舍4人間每年的住宿費共約為6000元,學校為所租的20間房要支出12萬元。而如果這5萬人次的需求每天都在利用,收到費用就有50萬,即使減半利用,也有20多萬,除去一些基本的被褥、床單及人工管理費,學校方面即使不會有太大贏利,也不會有太大負擔。而對于學生來說,既安全又便利。因此,從效益上來看,對于學校和學生來說是雙贏的。
最后,政府也應為直接降低遠郊畢業生的交通費用而做出努力。針對遠郊的畢業生在畢業當年參加招聘會、面試等可以嘗試公交優惠換乘。效仿現行的大學生火車半價優惠政策,給每位畢業生發一張公交半價優惠卡,根據每個學生大致參加10次招聘會或面試的情況,每次到市區所需換乘的車輛按3趟來算,公交優惠卡里預置優惠次數為60次,如此一來,可以大大降低遠郊畢業生因到市區找工作而帶來的交通費用。當然,政府和相關部門為此要付出一定數額的費用,但從解決遠郊大學生就業過程中的實際問題,從和諧社會與和諧校園的構建這個高度來看,這種支出所帶來的正面意義是巨大的。
2.進一步開發好、運用好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加強宣傳,獲取最大化信息。學校應進一步完善就業信息網絡系統,準確、及時、高效、全面地收集、篩選、分析評估各類就業信息,提高就業信息宣傳的效率。一方面學校要建立自己的就業信息網,做到有專人維護,及時在校園網上更新各種就業信息。學校還應建立畢業生信息庫,將畢業生的基本信息尤其是特長和就業意向登記好,供用人單位瀏覽。另一方面,就業工作人員還應深入到畢業生中,了解他們在就業過程中碰到的問題并幫助他們分析和解決。針對部分學生經濟能力有限,不能及時上網了解信息,學校應在各公共場合配置可供瀏覽信息的計算機,以便學生查閱信息。另外,據此次調查,近60%的學生希望從學校就業指導中心和學院就業老師或輔導員那里獲得招聘相關信息。因此,學校還應加大對這些人員的專業培訓,同時加強與其它高校、用人單位及地方勞動人事部門在就業指導工作中的聯系與溝通,多獲取信息,為畢業生提供更多的社會服務奠定良好基礎。
3.大處著眼,小處入手,以高度的責任心去幫助那些就業困難的畢業生。對于遠郊辦學的高校來說,更應加強對畢業生擇業觀的教育和引導,鼓勵大學生創業,引導、鼓勵他們到農村到基層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針對容易產生的心態問題和兩極分化問題,應積極開展畢業生心理咨詢工作,開展由專人負責的就業心理門診咨詢,引導畢業生正確認識就業挫折,增強自信心,走出就業心理困境。當然,學校還應加強與企業的聯系與走訪,多建就業實習基地,組織學生在大三下學期后的暑假到實習基地輪流實習,提前感受工作特點,積累實踐經驗。對于遠郊學校來說,充分利用好當地社會資源也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最佳方式。
4.校園招聘會是畢業生就業的重要渠道,遠郊學校在這方面更應花大力氣去加強和落實。根據此次問卷調查,43%的學生希望從校園招聘會獲得各種實習和就業機會,占據各種就業渠道之首。學校應利用各種媒體征集用人單位需求信息,并主動上門了解情況,組織好校園招聘會。鑒于遠郊地理位置的偏遠,對于那些到遠郊學校舉辦招聘會的單位,政府和學校應通過各種方式給予肯定,可以是物質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例如學校可以對參加招聘的工作人員給予車貼,提供免費餐飲,給招聘單位頒發榮譽證書等以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另外,對于那些經常到遠郊學校參加招聘會并成功錄用一定數量畢業生的單位,政府在考核其相關指標時給予傾斜或授予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獎等。
目前我國正處在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型的過程中,一定程度上的畢業生就業難的存在是有其必然性的。遠郊辦學對我們的就業工作也確實帶來了一些不利影響,但只要我們與時俱進,積極主動研究新情況新問題,就一定能逐漸克服各種困難,將畢業生的就業工作推向新的層面。
[1]趙青凌.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初探[J].中國科技信息,2007,(13).
[2]衛靜芬,王芳.大學生就業選擇的機會成本分析[J].遼寧教育研究,2007,(8).
[3]王保義.大學生就業難問題與對策的深層次分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