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思春
(淄博市淄川區昆山學校,山東 淄博 255000)
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為中國共產黨全面提高執政能力的一個方面。構建和諧社會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密不可分,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理所當然成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項重要工作,也是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內在要求。
2006年10月,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局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任務,反映了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體現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堅持正確的指導思想。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以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重點,著力發展社會事業、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建設和諧文化、完善社會管理、增強社會創造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動社會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協調發展。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國精神文明建設的首要內容,也是解決社會矛盾和問題的主要途徑之一。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們必須全面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緊密結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際,以理想教育為核心,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以思想道德建設為基礎,以大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堅持以人為本,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加強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
學生特別是大學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未來,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力量。因此,加強和改進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進大中小學生全面、和諧發展,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
1.構建和諧社會對當前思想政治教育體系方面的要求。一是要建立和諧的工作體系。重點是要把德育作為一項系統工程常抓不懈,強調德育首位;把學校、家庭和社會高度統一起來,建立起協調、高效的德育網絡,并通過學校、家庭和社會三大主體之間的合力,實現教育目標的和諧與全面發展。二是建立和諧的服務體系。由于過去的思想政治教育較多地忽視了它的服務功能,在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我們就應當把建立和諧的服務體系作為一項重要內容,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總體規劃中,關注學生中的各類弱勢群體,深入開展科學發展觀教育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為構建和諧社會增添力量。三是建立和諧的育人體系。我們要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改革和創新,以建立和諧的教學體系。要深入開展社會實踐,創新育人方式,增強構建和諧社會的內在動力,同時,要大力發展校園文化,使之成為學生探索真理、全面和諧發展的一個重要載體。
2.構建和諧社會對當前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方面的要求。一是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幫助學生特別是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使他們能夠正確地處理個人與社會、個人與自然的復雜關系,進而引導他們明確學習的目標和奮斗的方向,從而發奮圖強,努力成才,這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內涵之所在。二是以基本道德規范為基礎,深入進行公民道德教育,引導學生自覺遵守“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愛、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范,幫助他們樹立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從而不斷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境界,為構建和諧社會添磚加瓦。三是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以學生發展為目標,深入進行素質教育,增強和提高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弘揚我們偉大的民族精神,促進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的協調發展,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而不懈努力。
1.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實現社會政治整合的作用。首先,處理和協調執政黨與民主黨派之間的矛盾。執政黨與參政的各民主黨派之間存在著一定程度的政治的、經濟的、思想的分歧和矛盾,這些分歧和矛盾仍屬于人民內部不同黨派和團體之間的矛盾,只能在民主的基礎上,通過說服、溝通、磋商、求同存異的方法加以解決,這實質上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不斷創新的方法。其次,處理和協調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人之間的矛盾。不同的民族、不同信仰的人們之間必然存在著大量的這樣或那樣的矛盾,如大民族與小民族的矛盾、發達民族與相對落后民族的矛盾、少數民族之間的矛盾等。這些矛盾也只能靠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來解決。最后,處理社會強勢群體與弱勢群體之間的矛盾。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收入差距的不斷擴大,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社會強勢群體與弱勢群體,進而構成了他們之間的對立和矛盾。社會輿論界通過思想宣傳,動員全社會關注弱勢群體的生存狀況,給予他們政治上、經濟上和法律上的支持和幫助,同時,切實拓展他們的生存空間,維護他們的切身利益,從而在社會政治領域內確保社會穩定,實現社會和諧。
2.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協調社會利益矛盾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在協調各階級各階層的利益方面有著獨到的作用。首先,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尋求各種所有制經濟實體之間、不同所有制企業職工之間的思想聯系,鞏固人民心中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觀念,協調好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與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其次,通過思想政治教育來平衡人們心中因現實的不平等所產生的貧富差別引起的不滿,協調好先富與共富、富人與窮人之間的矛盾。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每個人都想早日富起來,過上小康生活,這是每個人的心愿。然而,正如鄧小平同志所說,同步富裕不可能,共同富裕又要有一個過程,只有通過有能力的人和地區先富起來,以先富帶動后富,最后才能達到共同富裕。因此,只有通過思想政治教育來說服人們認可那些通過正當渠道合法地富裕起來的人,并學習他們勤勞致富、科學致富的有效方法,才能形成后富追先富的和諧局面。
3.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整合社會中各種思想矛盾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通過整合人們的思想矛盾,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發展,實現社會思想和諧。毛澤東曾經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中指出,不同的人們有不同的思想觀念,形成不同的思想領域的矛盾,這屬于思想問題、是非問題、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胺矊儆谒枷胄再|的問題,凡屬于人民內部的爭論問題,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決,只能用討論的方法、批評的方法、說服教育的方法去解決,而不能用強制的、壓服的方法去解決”。這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中,說服教育具有以下作用:首先,化解矛盾,平衡心理。通過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給人們提供精神支柱和人文關懷,從而達到解疑釋惑、化解矛盾、理順情緒、平衡心理的目的,進而為人民群眾創造一個良好的心靈世界和精神環境,以達到思想領域內的穩定,實現社會和諧。其次,協調最高理想與共同理想之間的矛盾。就當前來看,實現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全黨全國人民的共同理想,是近期要求達到的目標。然而這并不是我們的最終目標——實現共產主義,這二者之間既存在著矛盾又是統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正是通過理論宣傳教育來昭示人們:實現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與實現共產主義從本質上講是一致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實現共產主義的前提條件,共產主義才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最終目的。最后,協調日常生活中人們道德認知與道德踐行不一致的矛盾。日常生活中存在著許多大家普遍認為不道德,但仍有不少人去做的現象,如公共場所亂扔果皮、紙屑,隨地吐痰等。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引導人們不斷地從良好的道德認知中產生良好的道德行為,達到知與行的統一,以建立和諧的社會秩序。
4.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改善人與人之間關系的作用。實現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和諧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首先,思想政治教育作為滿足人的精神需求、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改善人的精神生活的重要活動,能賦予現代人深切的人文關懷,引導人們以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從而為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融合和社會的和諧穩定提供必要的前提條件。其次,思想政治教育擔負著特殊的育人功能,能夠強化人們的和諧合作觀念,提高社會成員的道德和法律素質,幫助人們掌握各種調節人與人之間關系的社會規范和行為準則,促進社會主義新型人際關系的形成。再次,從一定意義上來說,思想政治教育乃是疏導和溝通的過程。在現實生活中,人們之間的許多隔閡是由于缺乏溝通所引起的。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增進人們的相互了解和友誼,從而使人際關系得以協調和改善,實現人際和諧。
實現社會和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對于推進黨的建設工程、實現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具有長遠的指導意義。只要我們始終堅持把思想政治教育作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生命線。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有作用和功能,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和諧社會”的理想將變成現實。
[1]鄧小平文選(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
[2]毛澤東文集(第七卷).人民出版社,1999.
[3]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人民日報,2004-10-15,第1版.
[4]胡錦濤在全國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05-1-19,第1版.
[5]陳建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思想政治工作及其效應.黨政干部論壇,2004,(12).
[6]李波.營建和諧健康心理環境創建綠色校園.當代教育科學,2003,(14).
[7]張耀燦.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人民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