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振永
(重慶郵電大學傳媒藝術學院,重慶400065)
劍走偏鋒,出奇制勝
——談高校專任教師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比較優勢
尹振永
(重慶郵電大學傳媒藝術學院,重慶400065)
高校各門學科的專任教師都有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的義務,他們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較之專門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員具有明顯優勢。然而,基于教師和學校兩個因素,專任教師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較優勢未能正常發揮,這不僅需要教師自身端正思想,加強修養,而且需要高校通過各種措施來改善現狀。
高校專任教師思想政治教育比較優勢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指出:“高等學校各門課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師都負有育人職責。廣大教師要以高度負責的態度,率先垂范、言傳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和人格給大學生以潛移默化的影響。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學生專業學習的各個環節,滲透到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各個方面。要深入發掘各類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在傳授專業知識過程中加強思想政治教育,使學生在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過程中,自覺加強思想道德修養,提高政治覺悟。”[1]各門學科的專任教師都有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的義務,他們在思想政治教育上較之專門人員具有很多的優勢,有待于深入挖掘和充分發揮,以契合“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要求,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和效果。
專任教師在思想政治教育上較之專門人員的優勢,我們借用經濟學中常見的術語,稱之為“比較優勢”。發揮“比較優勢”的意義在于優勢互補,互惠互利,節約成本,提高效率。我們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當然不能等同于經濟,但是有一點是共同的,即兩個事業都是要節約成本,提高效率。這里實際上就是借此概念來談降低思想政治教育成本,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率的問題。
1.學生工作人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一定的缺陷和局限,即手段多樣但效果不理想。
(1)手段多樣。但由于學生工作人員事務繁忙,要么疲于應付任務而忽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施,要么無法將處理日常事務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統一起來。學生工作系統的教師可以通過年級會、入學教育、平時談話、吸收入黨、活動指導等渠道展開思想政治教育,這一點比專任教師僅采有課堂教育這一種方式優勢明顯,但是,學生工作人員的事務相當繁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的時間常被擠掉,而很多學生工作系統的教師在將日常事務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的意識和能力上有所欠缺;年級會、入學教育等方式也略帶說教意味,稍顯枯燥。
(2)教育面較窄。首先是學生工作人員的隊伍較專任教師小,這在任何一所高校都是毋庸置疑的,如我負責一個年級的學生工作,與專任教師的比例是1∶13,由此可見一斑。其次是輔導員與學生的比例一般是1:200,雖然輔導員面向的是全體學生,看上去學生的工作面較專任教師廣,但是僧多粥少,每個學生獲得的教育機會卻相對減小。再次是學生工作人員出于工作之便,往往只注重培養學生干部,而忽略對其他學生的教育,這無意中也縮小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覆蓋面。最后是學生工作人員實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常采用的也是個別談心,雖然效果很好,但是存在由于學生量大,加之事務繁蕪,常會導致無法全面實施,而只是被動地面對問題學生和處理學生的問題。
(3)頻率低。首先是年級會、入學教育等方式不像學業課程一樣每天都有;其次是學生工作人員忙于日常事務常放棄談心等教育方式,這就較專任教師在頻率上略遜一籌。
2.學生工作人員與學生存在很多利益關系,稍有處理不當,就容易造成與學生的對立,削弱教育效果。
如輔導員負責學生的評獎、評優、推薦就業等,這種工作不可能面面俱到,稍有不慎就容易在學生中造成不良影響,導致學生的反感,進而影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相對于學生工作系統的人員而言,對大學生實施思想政治教育,專任教師在很多方面具有明顯優勢,這主要可以歸結為以下幾點。
1.與授課內容相結合,貼近學生,側面出擊,潛移默化,避免了簡單說教可能帶來的抵觸情緒導致的教育效果欠佳。
在知識傳授過程中滲透思想政治教育,是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也是實現教育目的的要求,重要的是這樣避免了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簡單說教嫌疑。我有幸聽了一場由國家一級剪輯師,《亮劍》、《大宅門》等電視劇主剪輯師,北京電影學院楊耀祖教授主講的一場講座,其開場就談了廣播電視編導從業者應具備思想政治素質,有為黨和國家服務的意識,很自然,跟他的講座內容緊密相關,作為崇尚個性的藝術類大學生聽眾,也會覺得很親切。再如,在講某一理論、方程、公式的應用時,都規定有應用條件,同樣可以教育學生在將我國與其他國家進行比較作出某種結論之前也一定要先考慮這種比較的條件是否妥當、是否合適,我們承認我國很多方面比較薄弱,但別忘了人口眾多、底子薄等基本條件[2]。這種自然穿插在教學內容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內容和實際例子,避免了說教嫌疑,往往能收到良好的滲透效果。
2.師生關系一般較學工人員和諧,有利于增強說服效果。
首先是在專業教學上,教師往往給予學生大力指導,專業上具有共同語言且經常接觸;其次是較之輔導員等學生工作人員,專任教師與學生沒有評獎評優方面的利益瓜葛。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教育學生的極大優勢,也是實現教育目的的前提條件。教師具備親和力,與學生的關系和諧,使學生便愿意接受其思想觀念。
3.更加日常化,頻率高。
大學生在大學中要參加的活動很多,要發展的素質也很多,但是,對于他們來說,大多數時間和大部分精力都放在而且應該放在課業學習上,這其中主要的也是每天的課程教學。這樣,教師每天都在教學,學生每天都要上課,教師履行育人義務就會實現日常化、經常化,教育的頻率明顯高于專門從事學生工作的人員。
4.思想政治教育涉及的學生面更廣。
這取決于所有學生都要參與課程教學,而且具有規范性和紀律要求,保證了絕大多數學生都強制性參與,教師在課堂上滲透思想政治教育,就較學生工作人員涉及更廣的學生面。
5.課程的全程性優勢。
它保證了每個學生在整個大學生涯都可受到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而學生工作在學生大學生涯中具有階段性特點,如大一是適應性教育,大四是擇業能力和就業觀念教育等。這種側重性,從某種層面上講擠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比重,任課教師恰恰彌補了這種局限。
6.可以更好地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時效性。
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導思想,“堅持以人為本,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1]。針對性就是要貼近學生實際,針對學生的問題,結合學生的需要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效性是指信息的效用依賴于時間并有一定的期限,其價值與提供信息的時間密切相關。實踐證明,信息一經形成,所提供的速度越快,時間越早,其實現價值越大[3]。專任教師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時效性兩方面都具備很強的優勢。
在針對性方面,如前所述,與授課內容緊密結合,解決學生知識上問題的同時傳輸了思想;另外,相對和諧的師生關系也為專任教師了解學生、提高針對性營造了良好的環境。
在時效性方面,學生工作人員通常需要有開展工作的準備時間,并且要避免與正常的教學活動發生時間和場地上的沖突,往往使一些很好的教育實例減弱時效性。而由于學生每天都要上課,專任教師隨時都可以利用時事穿插在教學活動過程中,實施思想政治教育。如“5·12”汶川大地震期間,專任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隨時對學生進行科學防震知識的介紹,利用抗震救災中的感人事跡,進行人本主義、愛國主義及中華傳統美德教育。而學生工作人員,如輔導員往往要根據學校統一安排,以召開年級會等形式傳達,還得受與學生上課時間沖突的限制,大大降低時效性。
通過調研和親身經驗,我們發現專任教師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優勢并未得到很好的發揮。
1.教師將教書與育人割裂開來,專業傳授上兢兢業業,無可挑剔,卻忽視有意識地育人。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指出的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則之一是堅持教書與育人相結合,學校教育要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把人才培養作為根本任務,把思想政治教育擺在首要位置[1]。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兩者不可偏廢其一。但是,在現在的課堂上,我們了解到,教師往往忽略了育人這一職責,有的是無意識的,這主要是因為教師個人因素及很多教師沒有受過專門的師范訓練;有的卻是有意識的,這是因為教師往往認為育人的事情是學生工作系統教師的事情,不應該占用課堂時間。
2.教師與學生工作人員存在對立現象。
如前所述,有些教師認為育人是學生工作系統老師的事情,他們在育人方面就不作為,個別的也出現了支持不健康觀點的現象,如在對待思想政治教育是否該存在的問題上,個別崇尚學術自由的教師卻站在了學生一方,在課堂上流露出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反感;有些教師在人生觀、價值觀上也存在偏激缺陷,這些往往抵消了專門學生工作人員思想政治教育功效。
3.學校沒有將專任教師的育人意識調動起來。
近些年來,各高校十分重視教學質量,所以在教材編寫、培養方案的制定、教學技能的培訓、教學過程的監控及學生的學習效果等方面下足了功夫,幾乎完全把育人工作交給了學生工作系統的工作人員。雖然學校在大的方向上強調既要教書又要育人,并且在學評教等考評措施中也有相關體現,但是比例很小,導向作用并不明顯。
1.專任教師要清楚意識到自己所擔負的責任,強化育人意識,堅決杜絕把專業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割裂開來。
同時,還要自覺加強思想政治修養,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質和育人水平。
(1)端正思想,堅決不把教書與育人、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割裂或者對立起來。教師應該在授課過程中堅持把知識傳授和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結合起來,自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時刻牢記自己是人民教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培養者。
(2)自覺加強思想政治修養,努力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質。教師要認識到“思想政治素質是最重要的素質”,自覺加強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學習,自覺學習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積極參加政治學習,堅定政治立場,增強政治敏銳性和政治辨別力。
2.學校要采取措施保證教師思想政治教育優勢的發揮。
這主要在于把好入口關和在崗教師的教育和管理上。
(1)增加具備師范教育背景教師的比例。師范教育的基本特點體現在師范性和學術性的辯證統一上,師范性既在于讓受教育者掌握基本的教育科學知識,初步懂得教育規律,獲得一定的教學技能和技巧等,又在于培養他們從事政治思想工作、組織課外活動及進行教育科學研究的能力等。[4]所以,具備師范教育背景的教師一般既具備某學科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又具備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識和能力,增加他們在高校教師中的比例,可以從人才基礎上保證專任教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比較優勢的發揮。
(2)以具備師范教育背景或者思想政治素質較高的教師為班導師的主要力量支撐。班導師與輔導員的區別在于,它一般是由專任教師兼任,與學生的接觸主要是以專業教學和科研為紐帶,他們在師生關系上較之輔導員更易和諧,因而具備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較優勢。學校在選任班導師時要多考慮黨員教師、老教師的比例,他們的角色和人生經歷往往使他們能夠把握好教書與育人的關系,能夠始終圍繞社會主義的辦學方針開展教育教學活動。而非黨員和年青教師往往需要培訓和歷練。
(3)加強高校黨的建設,以黨建促進校風、規范教風、引導學風[5]。共產黨員是面旗幟,時刻都要發揮先鋒模范帶頭作用;共產黨員具有較高的思想政治素質,能夠影響自身周圍的環境。要堅持黨員先進性要求,使領導和黨員教師在自己的崗位上發揮先進性,以促進良好校風的形成和規范教師的教風,并引領學校端正的學風。
(4)加強培訓。學校要對教師進行培訓,這包括崗前培訓和平時有計劃地開展培訓活動。崗前培訓注重教師角色意識的培養和師德師風教育;平時培訓注重理論灌輸和政治培養。這需要校黨委牽頭抓,并且做到有計劃、有保障地進行,避免流于形式。
(5)強化考核導向,樹立模范典型。在現實中,很多教師非常受學生們的歡迎,不是因為他們的學術思想和教學藝術,而是因為他們能夠投其所好,給學生傳達一些擦邊思想甚至反傳統理論,這勢必沖淡學生工作系統人員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應該加強對教師課堂教學的督導,實行經常性的聽課,并把是否把教書與育人相結合作為重要的評判依據,在學評教和教師互評中加大這方面的權重,以引導教師參與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對于能夠積極發揮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比較優勢的教師,要給予適當的物質獎勵和榮譽稱號,并通過各種傳媒手段及現場宣講等方式擴大其影響力,為其他教師樹立榜樣。
(6)解決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的實際困難,穩定教師的思想。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面對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巨大變革,迫于現實生活的種種壓力,教師隊伍也出現不穩定的因素,近些年一些高學歷、有潛力的青年教師不斷流失,堅守崗位的教師也多多少少存在思想上的動搖,當他們在重重壓力之下走上講臺的時候,難免透露一些與育人目標不符合的言辭。所以,學校必須解決使教師產生不安心工作的思想的根源問題。要從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著手,從教師們最關心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著手。如青年教師面臨著婚戀、住房、晉升等諸多實際問題,學校在客觀條件許可的前提下,積極妥善地幫助解決這些實際困難,對一時解決不了的,要向他們解釋清楚,努力做到事事有答復,件件有著落,讓他們年年有盼頭。這樣就有利于他們思想問題的解決,他們的思想穩定,必然促進其思想政治教育優勢的發揮[6]。
[1]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M].國務院//張文強.高校政治輔導員職業化研究.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7:151-164.
[2]王運泉.淺談專業課教師的教書育人[J].廣州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增刊):60-63.
[3]百度百科.時效性[DB/OL].[2008-06-18].http:/ baike.baidu.com/view/555710.htm.
[4]吳定初等.中國師范教育簡論[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82-87.
[5]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中國青年政治學院:以黨建促校風教風學風建設[EB/OL].[2008-06-18]. http://www.edu.cn/gao_jiao_news_367/20060323/ t20060323_23692.shtml.
[6]朱玉海,王強.對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幾點思考[J].教書育人,2000(8):24-25.
本文系重慶郵電大學2008年度校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學生工作專項“班導師團隊指導學生發展的工作機制研究”成果之一,項目編號:skxg2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