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賓市商業職業中等專業學校,四川 宜賓 644002)
張穗宜
逐步建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是黨中央和國務院關于職業教育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早在1985年中共中央頒布的 《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中就已提出了這一要求,1996年頒布實施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又對其作了明確規定:“國家根據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和教育普及程度,實施以初中后為重點的不同階段的教育分流,建立、健全職業學校教育與職業培訓并舉,并與其他教育相互溝通、協調發展的職業教育體系。”但目前這一體系仍存在諸多問題,其中一個核心問題沒有解決,那就是職業學校教育與職業培訓并舉,并與其他教育相互溝通、協調發展的平臺是什么?
中等職業教育是職業教育體系中的一個子系統,按《職業教育法》規定,中等職業教育體系應是包括中等職業學校學歷教育和中等職業培訓兩種教育形式并舉,并同其它層次和類型教育相互溝通及協調發展的一個中級層次的教育體系。從結構的觀點來看,中等職業學校學歷教育與中等職業培訓這兩種教育形式是中等職業教育體系的主體部分。
中等職業學校的學歷教育和職業培訓現分屬教育部與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兩大系統管理,必然帶來以下問題。
在中等職業學校教育這方面:一方面中等職業學校以學歷教育為主體,注意學生理論知識的構建而忽略職業能力的培養,而同時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則因為有就業的壓力,不得不整天忙于到社會上的職業培訓機構去“考證”,從而影響正常的學業。另一方面,職業學校的設備實施由于受學歷教育學制的影響,導致設備設施不能充分利用,造成資源的重復建設和嚴重浪費。而職業培訓這方面,有些職業培訓機構利用國家所投資的教育資源,以贏利為目的,到處搞培訓,但由于師資及設備資源的不足,教學質量卻得不到保證。
我國職業技術教育證書包括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兩種類型。學歷證書由教育部門管理,職業資格證書則由勞動保障、人事部門綜合管理,勞動保障部門負責以技能為主的職業資格鑒定和證書的核發與管理,人事部門負責專業技術人員的職業資格評定和證書的核發與管理。由于職業資格證書種類繁多、標準不一、多頭發放,很難形成國家統一的職業資格制度和體系,職業學校在實施職業資格鑒定中的作用也得不到充分發揮,不利于職業技術教育的整體推進和健康發展。
構建一個科學合理的中等職業學校教育體系,要考慮到中等職業學校教育與職業培訓的內在聯系,將中等職業教育真正辦成一種“沒有圍墻”的開放教育,使其具有較大的容量,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成員學習的需要,就必須讓參加學習者不受年齡、性別、職業的限制,根據自己的意愿自由選擇學校的專業,實行春、秋兩季招生,并實行“開門招生,免試錄取”,降低學生入學條件,甚至可實行“隨到隨學”。在培養模式上,實行“訂單培養”,以企業“訂單”為導向確定教育目標和教育重點。在教育資源的調度上,實行中等職業教育資源共享,特別是同一個地區各學校的圖書館、實訓基地、師資等可以向其他學校開放,有利于在投入有限的情況下發揮整體優勢,提高教育效益。
在市場化程度越來越高的社會中,中等職業教育要真正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就必須建立與市場經濟發展相適應的開放式教育結構體系,這個體系應具有以下特點。
1.內外溝通,相互銜接。
職業教育不是和其它教育無關的、孤立的教育,也不是一次性的終結教育。因此,要創造條件,不僅要使初、中、高等職業教育與培訓有效銜接,而且要使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普通高等教育相互溝通。
2.形式靈活,緊扣需求。
中等職業教育體系中,除了學歷教育以外,還應該包括非學歷部分,即做到崗前培訓、轉崗教育、在崗教育的有機結合,并且終身教育也應該成為中等職業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1.學分制定義。
《中國大百科全書》、《國際高等教育百科全書》、《教育大辭典》中對學分制都有定義,《教育管理辭典》概括為“以學分作為計算學生學習份量的單位,以取得最低必要學分作為畢業標準的教育管理制度”。其基本原則為:“學生修習任何課程合格,即被認為已取得該課程規定的學分數,不同課程的學分其價值相等,即:所取得不同課程的學分數可簡單疊加,得出總學分數;學生取得規定的總學分數,并已完成不計學分但規定必須進行的其他學習(如生產勞動課)者,準予畢業,原則上不作修業年限的規定。”
2.推進學分制為中等職業學校開放辦學體系提供了可能。
實行學分制,學生獲得與所學專業相關的經社會認可的技能等級證書,或通過高一層次的社會自考課程,可申請免試相關課程,經學校審核認定后可獲得相應學分。實行學分制可以實現在普通中專、職業中專、職業高中和普通高中之間相同課程學分可以互認。把中等職業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中等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學歷教育與短期培訓等溝通和銜接起來,讓相近課程學分可以互認,有利于終身教育體系的構建和學習化社會的形成。
3.以學分制為平臺,開放的中等職業教育辦學體系設想。
綜上所述,從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切實提高全體勞動者素質的責任出發,職業教育體系應堅持職業教育與職業培訓并重,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并舉的原則,應延伸到勞動、人事、工資制度的體系中去,形成配套制度。中等職業教育體系的基本構成應為: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堅定學校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兩條腿都要硬,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并舉,以學分制為平臺,形成相互融通的中等職業教育體系,如圖所示。簡稱1122體系,即一個思想: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一個平臺:學分制教育教學體制(包括課程體系、課程計劃、課程評價、專業設備管理、招生就業制度、分配制度等。);兩抓: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積極推進完善就業準入制度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積極推進職業資格認證工作;兩條腿:學校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

圖:以學分制為平臺的中等職業教育體系
宜賓商職校2002年由三種不同類型(職業中學、普通中專、技工學校)的中等職業教育的四個學校合并而成,2007年宜賓第二師范學校并入,現為宜賓市商業中等專業學校(宜賓職業培訓學院),承擔了中等職業學校教育和職業培訓的雙重任務。該校自2004年以來開始了學分制的實踐,其目的就是為建立起一個開放式中等職業教育體系而搭建平臺,形成學習期限靈活、學習形式多樣、學習內容實用的中等職業教育學校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相互融通的開放體系。堅持職前教育與職后教育相結合、就業預備教育與升學預備教育相結合、學歷教育與各類培訓相結合的辦學目標。具體內容包括:
1.應、往屆初中畢業生:進行學歷教育。
2.應、往屆高中畢業生:A.實施學歷教育的可采取兩種形式:一是按照學分制進行插班學習,免修文化課和部分選修課,需修取的學分不超過總學分的60%;二是可以獨立開班進行教學,學制為一年或一年半。高中畢業生取得中職學歷后,也可參加高職考試,進入大學深造。B.實施職業培訓,以達到具體的某一崗位所要求的專業技能為教育內容。
學歷教育實行春、秋兩季招生,職業培訓實行“隨到隨學”。
中等職業學校教育目前可考慮3至5年的修業年限,實行彈性學分制,工學結合,半工半讀,職業培訓按實際培訓需要。建立“學分銀行”和“終身學習卡”,為廣大社會成員日益增長的學習需求提供更多的機會和更好的服務。
宜賓商職校的學分制課程改革從中等職業學校培養目標的定位入手,構建以市場為導向、以綜合職業能力為本位、以大類專業課程為主體框架、橫向的模塊化綜合課程體系。新課程體系針對培養學生核心(關鍵)能力、通用能力、專業能力的實際需要,從課程計劃的擬定、課程標準的擬定、校本教材的編寫、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及教學評價等方面進行了多方位、成體系的探索與研究,基本形成具有宜賓市商職校特色的學分制彈性學制課程體系,為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提供了可操作的課程計劃。
改革考試考核制度,實現教考分離,完善學歷教育與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銜接。加強職業資格證書考試的輔導,使學生能取得相應的資格證書。將學歷教育與職業技術資格考證培訓結合起來,使學生畢業時既取得學歷文憑,又拿到相應專業的職業資格證書。
目前宜賓商職校以科學發展觀和終身學習理念為指導,正加快建立“學分銀行”的試點,推行彈性學習制度,完善學分認證制度,進行學分制課程改革,開發校本教材,推進精品課程的開發,使學分制成為聯結中等職業學校教育和職業培訓,完善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平臺,搭建一個開放的中等職業教育辦學體系,形成構建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下的一個子系統。
[1]周濟.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實現中等職業教育快速健康發展[J].職業技術教育,2005,3.
[2]黃克孝,石偉平,郭揚.構建21世紀的職業技術教育體系[J].職業技術教育,2004.
[3]楊進.我國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之SWOT分析[J].職教論壇,2004,(28).
[4]孫越.中國近代職業教育制度的確立[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03,(9).
[5]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2005.
[6]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國家教委辦公廳編印,1996.5.
[7]教育部等七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職業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見,2004.
[8]2003—2007年教育振興行動計劃.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