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 軍
(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 實驗學校,江蘇 錫山 214100)
上個世紀,人類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些變化是一柄雙刃劍。在獲得更多幸福和快樂的同時,人也在追求生命存在意義的歷程中越來越迷失了生命本身。尤其是近段時間,有關中小學生自殺和殺人的報道時常見諸報端。這理應引起我們對教育的反思:我們的教育是否忽視了自身的邏輯起點——人?教育應不應該有生命的意識?因此,“生命教育”成為一個比較突出的值得探討的問題。
人的生命是教育的起點。真正的教育是心靈與心靈的溝通,是生命與生命的對話,其本質是對生命的終極關懷,這也是現階段基礎教育改革所倡導并力行的。作為基礎之基礎的語文教育,理應責無旁貸地承擔起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的重任。語文教育充滿著生命的因素,教師和學生都是一個個涌動著活力的生命體。作為文化載體的語言文字,記錄著生命的躍動,也極富彈性和張力。語文教育總是強烈地跳動著生命的脈搏,體現著對生命的感受、情懷和創造力,顯示著生命的獨特性和不可替代性。這就使得語文教育具備了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的得天獨厚的條件。
語文新課程標準也著重提出要關注人的發展,關注學生生命的成長。具體說來,語文教育應從認識生命、珍惜生命入手,讓學生尊重、敬畏生命,同時讓學生在此過程中真正地享受生命、體驗生命。在語文教育中,我們要給孩子一些權利,讓他自己去選擇;給孩子一些機會,讓他自己去把握;給孩子一些困難,讓他自己去面對;給孩子一些問題,讓他自己去解決;給孩子一些條件,讓他自己去創造。通過語文教育中生命教育的滲透,學生能肯定自己,承受困難,超越自我,將自己的生命融入到社會之中,真正地享受生命。
生命是神圣的,也是脆弱的。正是因為它的神圣和脆弱,我們才更應該加以珍視和眷戀。珍惜生命的更高追求就是要有責任心、愛心,讓生命充實、充滿生氣。如《我與地壇》所傳達的那種自強不息的生命意識,給讀者的心靈以強烈的振顫。作家史鐵生在21歲時雙腿癱瘓,死亡的感覺一直籠罩在他的心頭。但是,作者用癱瘓的雙腿支撐起人生燦爛的天空。他所依附的堅實的地壇,就是對生命執著的眷戀與追求。正如他所說:“一個人出生了,這就不再是一個可以辯論的問題,而只是上帝交給他的一個事實;上帝在交給我們這個事實的時候,已經順便保證了它的結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雙腿殘廢的史鐵生尚能在生與死的掙扎中重新喚起對生命的認識,四肢健全的我們,何愁不能用自己的雙手創造美好的未來呢?
生命的內涵不僅體現為認識和珍惜生命,而且體現在尊重和敬畏生命上,既要尊重和敬畏自己的生命,又要尊重和敬畏別人的生命。只有我們擁有對生命的尊重和敬畏之心時,世界才會呈現出無限生機,我們才會時時處處感受到生命的高貴與美麗。如《寬容序言》中勇敢的先驅者為了開辟美好的新天地,敢于懷疑祖先的智慧,沖破專制主義的禁錮,離開無知山谷,艱苦跋涉,探尋外面的世界。他不顧迫害,回來把自己的發現告訴了人們。但無知的村民竟用沉重的石塊砸死了他,并拋尸山腳。雖然村民們后來后悔莫及,為他樹立起了豐碑,但為時已晚。慘痛的教訓深刻地告訴我們:我們不僅要尊重別人的思想,尊重別人的主張,而且要尊重別人的生命,寬容地對待每一個人。“尊重和敬畏生命”,不僅指尊重和敬畏人類生命,而且包括尊重和敬畏一切生命。一草一木、一蟲一魚,……它們都具有生命的特質,都遵循著生命的規則。人只是這一切的一小部分。學習莊子《逍遙游》和陶淵明的詩文,要讓學生理會道家的天人合一、親和自然的思想感情,聯系當今生態環境惡化,要喚醒學生熱愛自然、敬畏自然、保護自然、與大自然友善相處的生存意識。我們在語文教育過程中,應該尊重兒童的獨立人格,凡事征詢他們的意見,要讓學生將這樣的態度轉而對待他人,那么所有的人都會覺得自己的生命是有價值且被人尊重的。
生命是一個過程,在這過程中人自然會遇到許多艱辛、險阻、挫折和困頓。這和歡樂、幸福一樣,都是生命的一部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學會欣賞生命、體驗生命。我們要在煩惱之中關照煩惱,在痛苦之中覺醒痛苦,在悲哀之中超越悲哀,在頓悟之中找到開啟未來之門的鑰匙,使生命的過程始終保持著堅毅的心情、曠達的氣度和莊嚴的胸襟。身處亂世的王羲之和陶淵明等人,面對人生中的不如意,辭官歸隱(《蘭亭集序》和《歸去來兮辭》);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面對元軍的“懸賞緝拿”,毅然寫下了“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壯志豪言(《揚子江》)。他們都把生命作為一個過程,他們欣賞生命、體驗生命的舉動何嘗不值得我們學習呢?《我的空中樓閣》、《故鄉的榕樹》、《人,又少了一個》等課文充滿生命的真實、生命的性靈,作者正是在欣賞生命、體驗生命的過程中寫出來的。學生在閱讀中,汲取的是生命的精華,感受的應該是生命的鮮活與滋潤。
生命視角中的語文教育,要引導學生用生命去溫暖生命,用生命去撞擊生命,用生命去滋潤生命,用生命去燦爛生命,激發學生生命的潛能,提升學生生命的品質,讓學生捍衛生命的尊嚴,實現生命的價值。同時,語文教育自身也要珍惜、尊重學生的生命,對學生的生命要有一種敬畏之心,并遵循其生命成長的規律,提升學生生命存在的意義和價值,而不能成為戕害學生生命和阻礙學生生命成長和完善的工具。
關注生命,讓語文重新回歸到人,既是語文教育工作者作出的心靈的選擇,又是語文教育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語文所涉及的范圍相當廣泛,是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的極好教材。可以說,語文就是在生活中與每個人的生命相隨,陪伴終生。語文教師應深入挖掘語文中的生命教育素材,并把這部分內容放在教學的重要位置。
語文生命教育在關注學生生命成長的同時,也應把教師精神生命的成長放在一個重要位置,讓教師真正回歸人,關注對他們的生命教育。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充滿生命活力,才能用生命去感悟生命、撞擊生命、激活生命,從而以自己的生命體驗為人師表,并促進學生生命的健康成長。